- 2013-07-05 17:18
- 作者:杨永燕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实现不同类型数据有效衔接仍是难题
田献氢认为,医疗行业数据的量是很大的,就CT、核磁等影像一天的数据量就超过100G,当然如果与其它行业(如银行业)比这并不算大,某种角度看,似乎离大数据还有距离,然而医疗行业数据的复杂性比电信业和银行业要复杂的多,即大数据的特征不仅是单纯的量大,结构、类型复杂多样性是另一特点。医疗行业数据既有结构化数据,也有非结构化数据,还有学者提出半结构数据(如电子病历)。比如医院内的影像数据是符合DICOM标准的、数字化的,而病理就没有数字化的,而是以图片呈现出来的。如何把医院这些类型复杂的大数据有效衔接起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目前已经有许多信息技术进行了应用。不同的数据类型中,进行交叉分析的技术,是大数据的核心技术之一。语义分析技术,图文转换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都会在大数据分析时获得应用。而面向文档数据库技术填补了针对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的空白。另一方面,医疗行业数据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如不同应用系统、不同设备、不同网络等。
虽然中日友好医院借助数据应用统一平台实现了数据的随时监控和抓取,但是如何在区域医疗和医联体中有效提取、利用、挖掘数据仍然是一个难题。
田献氢认为大数据近期在医疗行业能得到实际应用探索的,可能主要有两个领域:远程医疗和医联体。“因为这些领域要把不同医疗机构之间IT系统连接起来,但是由于单个医疗机构内部的数据就有不同类别,而不同医疗机构又是用的不同公司的IT系统,如何把它们打通又是另一个挑战。当这些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时,医联体的管理工作就不能进入一个得心应手的层面。”田献氢解释道。医联体的管理对数据利用、挖掘的依赖将大大高于从前。每一个医疗机构每天的信息量都是巨大的,类型、结构是复杂的,如果不能高效、准确地进行收集、利用、挖掘分析,管理决策的及时、准确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出现风险的概率就会增加。因此,需要信息工作者投入更大的精力,快速地建立起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分析系统,有效利用、挖掘医疗数据,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为患者、为百姓服务。
远程医疗面临同样的问题。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远程医疗管理培训中心,正在承担《远程医疗信息系统技术规范》项目,其目的是让开展远程医疗工作的医疗机构,在同一标准、规范下建设远程医疗信息系统,以实现远程医疗资料、数据等信息的互通互享。只有在各医疗机构实现了信息数据互通互享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实现远程医疗数据的利用、挖掘,才能进一步实现远程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远程医疗工作的开展,以实现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诊疗系统,提高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平性。”
共2页: 上一页 [1]2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