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1-09 15:57
- 作者:佚名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新医改进程至关重要。在6日阜外医院率先通过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测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专家表示,我国医院信息化依然落后于其他领域,应分步推进,加大投入,尤其是要大力培养专业人才,这是未来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全国互联互通是最终目标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网络与应用处副处长杨龙频表示,医院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实现医院数据的整合和共享。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启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每家医院都积累了大量数据。要想让这些数据更好地为医院管理和临床服务,亟须深入挖掘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
在国务院公布的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的“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一节中明确提出,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医院诊疗行为管理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信息系统,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落实卫生事业‘十二五’规划,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两步走。”杨龙频表示,首先是实现医院内部的信息共享,下一步就是区域卫生规划中医院信息的互联互通,包括地市、省和国家三个层面,最终目标是实现医院信息的全国互联互通。
由于公立三甲医院的资源优势和在百姓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应首先实现这部分医院内部的信息共享,并确保安全。杨龙频说,卫生部2009年就出台了相关文件,要求三甲医院的核心业务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护等级不低于第三级,并于2011年下发《关于全面开展卫生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医院于2015年底前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整改工作,并通过等级测评。
现行体制制约医院信息化人才培养
“虽然目前各家医院都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但相比其他领域,我国医院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是比较落后的。”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韬表示,这种落后在人才方面表现尤为突出。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但市场供应远远不足。
沈韬指出,医院信息化人才不足除了和市场上对这方面人才的竞争比较激烈有关以外,主要是现行人才培养体制存在缺陷。长期以来,医院一直重视科研和图书情报等方面人才的培养,而对信息化人才不够重视。另外,待遇低,投入大、培养周期长等因素也限制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沈韬强调,医院要想在信息化建设中迎头赶上,必须改革观念、创新体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
北京三甲医院信息完全共享仍需时日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张文忠在会上表示,目前北京各家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都达到了一定水平,从整体来看已处于全国较高水平。但是,因北京三甲医院分属卫生部、北京市、医学院校以及部队等系统,导致各家医院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同,开发程度也不一样。要想实现各家三甲医院的信息完全共享,也就是患者在这家医院的看病资料,可在另一家医院调阅,还需一定时间和较大的投入。
据悉,北京市早在2006年就印发了《北京市三级医院检验结果相互通用暂行规定》,当时有50家三甲医院实现了检验结果互认。截至目前,北京实现检验结果互认的三级和二级医院达到了100家左右。
不过,张文忠称,这种相互确认仅限于纸质检查报告和影像资料的现场互认,只有部分三甲医院实现了检查结果的纸质传输,影像资料由于占用信道空间较大,目前还不能实现网络传输。下一步将重点推动医院间信息的网络传输,让广大患者看病就医更加方便。
张文忠还表示,目前部分北京三甲医院已和周围二级医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大联盟。从2012年起,北京市二三级医院开始试点信息化就诊,电子病历可在社区医院和二三级医院间通用。同时,远郊区域医疗中心将与大医院实行远程会诊。这是北京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进步。
移动护理终端既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又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