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12-12 10:19
- 作者:佚名
- 来源:果壳网
有进攻,就有防守
那么,面临这样恐怖的风险,是不是就无法应对了呢?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我们能够做的防御手段,还相当的多。首先,低安全系数的设备来自于制造商的安全意识缺乏。实际上,上述用于试验的设备,普遍都没有任何信息安全措施,连最简单的信号加密和口令问答都没有,才让黑客们如入无人之境。而现在的射频技术中,信息往往都是 加密传输的 ,在技术上实现安全控制并无困难。这样,即便入侵者成功的与IMD进行了通讯,其发出的指令信号也会因为对不上“暗号”而被系统拒绝,无法肆意妄为。
同时,可以对IMD设备中预先固化一部分安全程序,对于极端的指令拒绝执行。比如,在胰岛素自动注射泵中,就可以加入一项安全检查指令,当短时间内累计注射的胰岛素达到一定剂量,或者是单次注射的剂量超过安全范围,就自动停止注射,这也能够让黑客们的目标难以实现。
实际上,从硬件层面增加安全性,也是一个相当好的方法。例如,一个简单的按钮开关,就可以挡住那些非法读取IMD数据、篡改IMD设置的企图,既经济又可靠。
另外,还可以采用一些主动防御的手段。在梅塞尔教授的研究中,他们就尝试制造了一个简单的防御装置:这个被称为“无线识别和感知平台”的装置其实很寒酸,但效果却非常的好。研究人员将其包裹在牛肉之中,然后用之前入侵ICD的实验装置靠近牛肉,结果WISP成功的识别出了这些连续的射频通讯信号并蜂鸣报警。如果这样的系统挂在植入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的脖子上或口袋里,当附近存在有意或无意的射频通讯信号时,它就能提醒患者及时躲开相关区域,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无计可施。
而由美国普度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研发的防御装置,可能要更复杂一些。这个叫做MedMon(“医学监控”)的装置可以对周围的无线射频信号进行多层次的分析,如果判断有可能会危害IMD的信号存在,就会及时报警。这个和WISP一样,都可谓是釜底抽薪的方案。
另外,对于那些心脏状况不是非常非常差的患者来说,在起搏器遭到攻击后,如果及时抢救,并且迅速断开被破坏的起搏器,安装临时起搏器的话,应该还是有很大机会救命的。(这么来看剧中Brody要等到总统完蛋才叫医生还是有必要的……)
实际上,高科技在带来更便利的生活时,也总都会给犯罪分子提供新的可乘之机,这本身没有什么奇怪的。而立法者、执法者及其技术盟友们要做的,就是用高科技手段来堵塞这些漏洞,保护民众的安全。这不仅要有技术层面的改进,更依赖于公众安全意识的增强。借用王大伟教授的话来说,“人防、物防,还得加上心防”。
共3页: 上一页 [1][2]3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