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5-30 09:14
- 作者:白剑峰 王君平
- 来源:人民日报
健康卡方便就医诊疗
今年3月1日,56岁的农民吴凤仙获得了由卫生部部长陈竺颁发的河南省首张“居民健康卡”。全国首批居民健康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600295,股吧)市、辽宁锦州市、广东佛山市同步举行发卡仪式。
据悉,“居民健康卡”从功能上将逐步统一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和医疗机构就诊卡、免疫预防接种证,方便居民预约挂号,方便查询疫苗接种记录、既往就诊记录、检查检验结果以及开具处方、治疗工作,进行费用结算。上海市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已存入2750余万人的健康记录,实现试点区域内健康信息共享。
随着“居民健康卡”的发放,参合农民将无需再拿着新农合本、户口本,不用再开具纸质的转诊证明等一系列复杂手续,一卡在手,随时就诊、即时结算。在河南,4万多个村卫生室以及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为持有“居民健康卡”的农民提供快捷便利的医疗服务。
卫生部提出以居民健康卡为有效载体,可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国家、省、地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共享和动态更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居民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与主要诊疗信息记录、跨区域跨机构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让百姓异地就诊、异地医保不犯难。
目前,医科院信息所已经初步搭建国家级新农合信息平台软硬件支撑环境,连通北京、海南、河南的新农合信息平台以及医科院肿瘤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和北京长峰医院的信息系统,已收集2亿条新农合信息。
陈竺强调,居民健康卡建设是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德政工程。要尽快开展居民健康卡建设试点,“十二五”末同步建设居民健康卡和电子健康档案。
多媒体沟通改进医患关系
“术中需要告知家属放置3个支架”,解放军心内科主任陈韵岱说,原先的谈话方式是口述,而现在可以通过手术图像及手术信息的直播,以多媒体形式告知患者家属,同时患者家属也能直观地了解手术方案,以及为什么手术方案需要改变。多媒体的沟通方式,可以增加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
自2009年4月启动深化医改以来,居民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约挂号,享受连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并参与个人健康管理,已渐渐从蓝图变成了现实。在方便居民获得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信息化还将促进解决医疗信息不对称问题,增进医患双方的沟通与理解,让群众切实享受医疗实惠。
曾经,外地患者到大城市感觉到,不只看病难,让他们头疼的是,每到一家医院,都要新办一本医疗卡、一个诊疗卡,重新做一次相同的检查。目前,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4月21日,北京银行推出的实名制、具有电子钱包等多种功能的“京医通”卡正式在医院中得到应用。据估算,将有占医院门诊量40%的患者受益。“京医通”目前已在北京友谊医院率先应用,主要服务对象是北京市非医保患者及外地来京患者。今年年内,至少有4家以上市属医院会启动这项服务。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只有利用平台技术,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促进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息烟囱”、“信息孤岛”现象,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信息化是把双刃剑,一定程度上存在信息泄露的巨大风险。要加大对信息安全的投入,健全管理机制,积极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全面推进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这位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同时强调,经过3年实践证明,卫生信息化目标设定和路径选择是正确的,方法是可行的。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只有面对新趋势、迎接新挑战,加强新技术应用,构建全球最大的健康信息网络,才能为医疗服务插上信息化“翅膀”,方便百姓看病就医。
共2页: 上一页 [1]2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