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2-07 10:23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浪博客
主持人:现在是6点半的,非常感谢大家。回答大家的提问之前,我们进行最后一轮主办方提出的问题解答,在明年或者未来几年内,各位觉得我们的机遇在哪里?或者说我们自己机构着重关注的热点,我们下一步的策略是什么样子?如果不涉及到公司保密的情况下,希望大家跟我们分享。
周逵:健康这个事是一个长期投入的事情,不要太急。面对老人的需求,像农村一些需求,红杉的优势是用数字化解决医疗服务领域一些缺陷,中国整体从需求到供应,供需双方水平都不是太高,这方面的看到的机会都不是特别多的,我们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建我们的团队,去寻找投资机会。
主持人:您对养生保健的看法如何?而且我听您讲,您看了几个医院,您对医院的投资有什么样的看法?
周逵:我们做过一些养生保健的投资,需求也是很大,商业模式上是有一些挑战的。好的团队和好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我觉得在需求上面倒不是最大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是做了一些这样的投资。
医院我们也在很积极地看,其实我们不讨论从医疗机械到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离用户、离病人最近的一个环节,也是医疗最核心的一个环节。但是这个环节从各方面都不是那么顺畅。一个是资本市场对他的欢迎程度,另外是不是能满足一个非常好的审计和财务的报告需求,在这个市场上医疗服务机构往往在中国是山头,地域扩张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到处都是管制的环节。对于治病人要求不要那么深的医疗服务,比如说美容和健康这样一些亚健康,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包括现在已经开始有一些公司做口腔和做眼科,可以上市了。我们花了不少的时间,没有到大批量投资的阶段。
主持人:刚才谈到了医疗保健,健康管理,您来自美国,对美国健康管理有自己的研究,跟大家分享一下您对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异的理解,而且我们用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黄瑞晋:我觉得这个领域在中国还是非常分散的,是刚起步的。美国的基金团队这一方面也投了比较久的,有些公司做得非常成功。问题是医疗健康产业是从国外带过来的,这是不简单的,中国有自己看病的习惯,有的病也是不太一样,基因和环境也不一样,很多习惯也不一样。然后整个政府在管理这一方面的政策也是不一样,所以从国外一些商业模式,如果带过来来做,是非常不合适。
所以这一方面我们比较注重我们团队同事在中国讨论这一方面的事情,一起来看这个项目,我们现在讨论怎么样把那些东西在中国做得比较好,讨论比较多,但是我觉得在这一方面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这一方面虽然是有在看,但是没有看到比较成熟的公司。
主持人:我知道泰达有一个很棒的心血管医院,这个医院是不是有可能改制成上市的?海达有没有在里面投资?
刘杰:我仅仅知道有一个医院,具体的操作过程我跟他们沟通的不多。但是我觉得顺着这个话题说,我是觉得大多数城镇的局面,现在面临着对医疗服务的高涨需求跟现在市场上明显供给不足的矛盾,我觉得这个矛盾对我们基金来说,就是一个机会。
比如说我到医院,你见医生的时间差不多一两分钟,你挂号要排队,取药要排队,化验要排队,基本上两个小时跟医院交流就是几分钟,包括未来的医疗服务,不管中低端还是高端都有非常多的机会,包括未来的养老和健康服务,关键是我们要选准一个行业的模式。中国市场有它独特的环境和政策,也还有他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在中国我觉得还是要注意商业模式,要选好一个商业模式。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好的商业模式、大量的技术的采用,先进设备和研发设备的制造,你给大家提一些宝贵的经验。
华平:实际上现在从整体来讲,这个技术在飞跃发展,我们更重要看IT的技术,TMT也讲了很多,无线互动网和云计算都讲了,这些应用在医疗行业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国内的资源太集中了,集中在大城市,怎么往农村推,不光是医院,这里面资源怎么覆盖进去,技术实际上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这里面很多有关的医疗信息系统,包括社区也好,包括远程的服务。
另外医疗设备,相对于壁垒很高的那一类,现在国内有资本了,有人才了,创新也越来越走向国际了。医疗服务这一块,我刚才讲了大家又爱又恨,恨的规模效应不好,周期长。实际上有一大类的服务相对来讲还是有他的一定的规模效应。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三甲医院,一直覆盖到乡村,一直覆盖到农村,这一类的外包服务也是非常好的一类投资方向,除了传统的医院和专科医院或者是诊所这一类的服务。
主持人:刚才讲到的服务业,我记得开物投资刘千叶女士是研发出身,对于服务业为主要特点的养老,或者是健康体检,其中我们研发占了多少?新产品新的模式的开发会不会是你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刘千叶:服务业一直在看,但是一直没有投,找到合适的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医院是每增加一家医院都是要很多的投入。对VC有些可能合适,像小的诊所可能合适,大一点的医院不一定合适。
养老保健包括健康管理,我们一直希望在这里面有所探索,但是目前还没有下单。我其实想稍微谈一下技术,因为我本人是技术出身,生物医药的技术也是在持续发展。我邀请各位包括投资界的同仁,包括创业的同仁,其实最近几年最需要关注的技术,就是新一代的测序技术。我是90年代读的博士,那个时候是手工玩的测序,测序的成本在十年之内几乎降低了100万倍,这个东西会不会像70、80年代的IT,测序成本的降低比这个还快,从人类基因组开始30亿美金的基因组,将来自己袋里放着全基因组的测序数据。这个跟IT的结合,跟计算机云计算的一些结合,这里面有什么样的机会,我们现在还没法想象,但是我非常期待。我觉得如果80年代初计算芯片成本的降低,带来80年代后和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先带来了PC和互联网应用的模式,生物医药这里面的创新会不会带来一些模式,现在我们会关注,在积极的学习。
郭海涛:我先说一个负面的测序,华大基因是十个亿,我投了第二位,是2千万的收入,这个行业越来越集中化。我们做投资,比如说我们看到做医保做得很好,在国内没有这样的机会。这个角度从高特佳的角度怎么来看?我们从一个专业眼光的角度来看。也是在服务领域,我们是怎么来投的?我们投的众安康是做医院后勤服务的,发展也非常快,在国内也到上市的规模。他就是做的医院护理,50%的业务做护理,大概做了400多家医院,已经形成了标准化,非常规范的服务,我们当时就看重这一点,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服务企业。
像医院我没有非常关注,除了专科医院以外,像口腔,很多医院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还是在台湾,都是以公益性为主,上市还是受到很多的压力。刚才讲到整个药店的发展,前两天正好是参加中国非处方协会的一个会,亚健康保健叫自我药疗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下机会在哪里?我们看到连锁药店,我客观地说是没有特别多的机会,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从春秋到战国的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怎么有机会?信息化是连锁药店发展的一个命脉,在去年也投了一家做连锁信息化,你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和另外一个眼光来找到这样一个行业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胡家武:谈到未来投资策略的话题,富坤创投是赞成大多数的观点,市场本身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处于比较低迷的状态。但是我们觉得对于我们这些职业投资人来说是一个好事,是一个契机,这样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筛选去用更便宜的估值拿到项目。
所以从富坤创投本身来讲,我们不会放慢筛选的角度,反而会加快,但是在投资进度上我们会相对谨慎。在行业上我们会越来越聚焦,对于制造业的项目相对谨慎一些,对于一些新兴产业,比如说今天谈到的医疗健康产业,我们要加大力度。在医疗健康领域里面,我们可能更关注于其中医疗服务,包括中药,还有医疗机械。
共3页: 上一页 [1][2]3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