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2-08 10:55
- 作者:佚名
- 来源:时代周报
医保局延用“团购药品”
目前,按上海“闵行模式”的做法,医疗机构采购中标药物,有可能通过与供应商议价获得比中标价更低的采购价。据悉,上海市医保局接手药物招标后,仍将延用这一做法。据浦东卫生局有关人员透露,下一步有可能组织基层医疗机构团购药品,与药商讲价。
团购的实行,能否让“只进贵的,不进对的”成为历史,医疗机构在药品采购价降低的同时,能否真正降低药价,让利百姓?团购药品是不是未来药品采购的真正方向?
在顾昕看来,医疗机构团购药品不用组织,只需实现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医保机构真正实现付费制度改革,对医疗机构实行“打包付费”,医院自然要团购,买性价比高的药品。“打包付费有各种方式,按病种、人头、总额都能打包。无论怎么打包,对医疗机构来说,医保额度超支部分要自付,节余部分则归己,这样医院才乐意控制成本,才想玩真的团购。问题是上海现在实行医保费用总额预付制,节余部分是归医院了,但超支部分并不完全自理,由医院和医保机构四六开,医院恐怕没有真的动力玩团购。”
另一个前提,则是取消15%的药品加成。“只要规定一个最高零售价,即天花板价,或者以各省的中标价作为各省的最高零售价,然后让医疗机构自主采购,加成多少由医院决定,他们肯定要去团购。在现在加成15%的情况下,不少药品的中标价已经贴着天花板,零售价还得再加上15%。如果取消加成,对老百姓来说,药品零售价就是中标价,至少降了15%,医院也通过团购获取尽可能大的利润空间,各方都得益。”
张炜也认为,如果医保改变付费方式,在中国医药不分开的现状下,药品这边甚至无需作大的改革。“从价值链来看,医保把钱给医院,医院再把钱给流通和厂家,只要医保这边做好了,把给医院的钱控制好,医院自然会有动力去寻找合适的药。这是一个正向的选择。”
“我不用团购这个词,更愿意用公开采购的说法,也就是说,购买的沟通和谈判过程是公开的。现在应该在信息披露上做些文章,比如建个网站,记录一些关键节点的信息,让老百姓可以自己查。假如出了假青霉素事件,我们可以查到,这家医院从一年前就开始购买成本价一半的青霉素。购买价和零售价等一旦有恰当的信息披露,就会形成同行之间的压力。比如同样做心脏搭桥手术,一家医院要3.8万元,第二家要3万元,第三家只要2.8万元,大家成功率都差不多,这时候自然会有价格向下的压力。”张炜表示。
邬先生也向记者表示:“我个人认为,团购肯定是未来药品采购的方向,如果观念再前卫一点,甚至可以淡化招标,直接由医疗机构与药商砍价,这样可以规避许多利益的纠缠,删减一些桌面下的公关。”
有专家担心,实行团购之后,由于各医院的采购量不同,最终达成的采购价也不尽相同,也可能造成同一种药的零售“同城不同价”,从而引起混乱。而在乐观者看来,同城不同价,正可以在医院之间形成竞争,促成价格向下的压力,对百姓来说是件好事。
“一种药同城不同价并不是问题,根本没必要同城同价。欧洲有些国家实现同城同价,是因为国家小,交通条件也差不多,大公司统一配送,弄出好几个价也没必要。中国不一样,即便是上海市统一价格都挺费劲,医院的用药量不同,交通条件也不一样,干嘛要强求一个价呢?”顾昕表示。
“并且,在同一个天花板价下面,有的医院由于进价低,愿意降低药品零售价,政府根本没必要去管。如果医保机构也不同意医院降价,少付钱也不乐意,那肯定是脑子进水了。”顾昕说。
共2页: 上一页 [1]2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