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4-25 15:18
- 作者:与非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公益为导向
在丽水市人民医院74年发展历史上,涌现了无数德艺双馨的医学大家,他们是脊梁,撑起了丽水市人民医院这座医学大厦。一页一页地翻读丽水市人民医院院志,从1937年到2011年,穿越数十年的岁月时空,那些陌生的、熟悉的往事和人物,从薄薄的淡黄的纸面飘然而出,轻盈地抵达我们的大脑,成为我们的思想。在无数的人和无数的事背后,闪烁着两个红色的大字:责任!
1937年,一个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医学部叫孙序裳的文弱书生,像所有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他的振臂一呼,招集来一群医术精良的同道,有的不远万里从海外归来,有的放弃优厚的待遇,在浙江发起成立辅助医院,直接为抗战服务。
那个1970年7月13日殉职的叫卢士由的人让我们深深地敬佩。曾供职于省立处州医院的卢士由,1970年,贯彻中西医结合治疗,身为药局主任的他积极试制各种药品,并在自己身上作试验,在一次试验中出现溶血而献身。那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值得托付的人。
还有一位80岁叫詹鸿鹏的老人,现在依然活跃在诊疗室里、病人的床头前,用自己的智慧指导着晚辈。一个学科的发展往往需要带头人,在丽水,肝科的发展就和詹鸿鹏这个名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1950年到2011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到浙南山区的丽水市人民医院,从住院医师到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整整61年,詹鸿鹏把自己奉献给了医院和丽水市民。
2009年,浙江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全省33家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巡查,丽水市人民医院以第2名的成绩位列前茅。人们不会忘记那些管理和临床职务双肩挑的医务处处长王济纬、质控处处长金元虹、科教科科长张宁、门诊部主任李琼芝等等领头人和全院默默奉献的职工。
每读到一个名字,一起事件,都让我们深深地震撼和感动。正是这无数的人和事,构筑起了“严谨、敬业、博爱、奉献”的医院精神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扬。
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血脉相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发展,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们看到:在碧湖一农妇因肝硬化无力救治眼睁睁地等待生命最后时刻的来临,普外科叶冠雄主任为她进行了丽水市医学界首例肝移植,如今十年过去了,她的家人依然每天都能看到她灿烂的笑脸。
我们看到:2003年非典病情肆虐,呼吸内科潘炯伟医生作为浙江省派遣的学术骨干,成为丽水市唯一赴山西的援助志愿者。
我们看到:“5、12”地震让无数的生命瞬间消失,让无数同胞失去家园的时刻,丽水市人民医院300多名职工第一时间报名要求去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全院职工为灾区捐款32万元,5位职工分别奔赴地震一线参与医疗救治和灾后重建。医院还收治了20位地震伤员,为13位伤员施行了17台次手术,让他们感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看到:遂昌产妇因大失血两度出现心跳停止,丽水市人民医院楼天正等专家连夜赶到遂昌通宵达旦组织抢救,又一路呵护将产妇转到医院,经过重症医学科、妇产科专家的精心治疗,两个月后产妇康复出院,从此,孩子在母爱的光耀里茁壮成长。丽水市人民医院的专家真的创造了医学界的奇迹。
我们看到:医院正在对口援助贵州省纳雍县人民医院。医院从2004年起托管一家县级医院莲都区碧湖医院,并与青田、景宁、云和、缙云等县医院及30余家乡镇医疗单位结对帮扶。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和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的建设,给予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我们看到:一位19岁的小伙子不幸从高空坠落,右心房处被撕裂一个长达2公分的大口子,造成大出血,心脏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停跳。在家属还没到的情况下,患者从送到急诊室,再到确诊手术,前后只用了短短的半个小时。在整个过程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胸心外科的医生都在与时间赛跑……最后,这名小伙子成功获救,这不能不算是医学界的一个奇迹。
从艰苦卓绝的战地救护到组建医疗队援助非洲马里共和国,从抗击非典到援助汶川地震,再到问题奶粉筛查、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防治等公共卫生事件,哪里有困难任务,哪里就有丽水市人民医院医生的身影。医院一直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公益导向,2次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浙江省优秀基层党校,连续24年获浙江省文明单位,7次获省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多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全国民族医药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先进科技工作者、浙江省优秀医生(护士)等荣誉。
共4页: 上一页 [1]2 [3][4]下一页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