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4-25 15:18
- 作者:与非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HC3i 特稿】丽水,地处长三角地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2万,是浙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莲都区、龙泉市及景宁畲族自治县、缙云、青田、遂昌、云和、庆元、松阳七县,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
从温州永强机场乘坐大巴到丽水市区大约要2小时左右的车程。在城市中的繁华区,坐落着一座创建于1937年的医院,上了年纪的老人习惯称她为府前医院,这所医院就是丽水市人民医院,它的前身为战地医院——浙江省第一临时辅助医院,创建于杭州海潮寺,随着战线的南移,在炮火纷飞的年代里,医院几次辗转迁移,抗战胜利后留在了丽水。
跨越74年的光阴, 2011年的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的时刻,丽水市民再一次惊喜地得知:丽水市人民医院荣升为浙江省目前最高等级医院——三级甲等医院。
底蕴•引领丽水医学发展
目前,丽水市人民医院是拥有一所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各专科齐全的综合医院、一所眼耳鼻喉专科医院、一所口腔医院、一个畲族医药研究所、一个大众司法鉴定所和一所大众市民健康教育学校,已经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健康管理、医药研究、司法鉴定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医院。
全院有医疗用房10.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1100张。有高中级医学专家536人,70多名医学博士、硕士,5位医学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1人次获丽水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151人才和市138人才称号。
凭借着不断挑战困难、不断跨越巅峰的创新精神,市人民医院在丽水医学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在长期实践中,医院提出了学科群建设的概念,为医生打破了学科的门户芥蒂,通过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风湿免疫病学、神经外科学、普通外科学、骨外科学、肿瘤放疗学、消化内科学、血液病学、心血管病学、神经病学、内分泌学、感染性疾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医学、急救医学、畲医药学、麻醉学、药剂学、护理学、中医学等23个学科分别为省级重点学科(扶持)、市级重点学科和全国示范中医科,辅助生殖技术(夫精人工授精)通过省卫生厅校验,是丽水市拥有全国、省、市级重点学科最多的医院。
妇产科吕伟超、儿科林建军、神经内科卢丽萍、感染性疾病科孙慧伶、口腔科江银华等81人在全国和省级学术组织中担任委员。骨科张立岩主任被国际脊柱学会推举为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胸心外科吴旭辉等6名学术骨干分别赴德国、奥地利、日本深造。
在创新中求突破,在改革中寻发展,丽水市人民医院以百姓得益,政府放心,职工满意为目标,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技术上更加精湛,管理上更加精细,服务上更加精心,更好地为260万丽水人民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服务。
丽水市人民医院发展史
●1937年抗日战争淞沪战役爆发,9月7日浙江省第一临时辅助医院在杭州成立。
●同年省城沦陷,医院先后撤至永康、云和一带。1945年9月14日迁入丽水。
●1946年1月15日更名为浙江省立处州医院。
●1954年1月划归丽水县人民政府管理,10月6日更名为丽水医院。
●1956年4月更名为丽水县人民医院。
●1986年4月2日丽水设市(县级),更名为丽水市人民医院。
●2000年7月丽水撤地设市后,建制归属市直单位。
责任•公益为导向
在丽水市人民医院74年发展历史上,涌现了无数德艺双馨的医学大家,他们是脊梁,撑起了丽水市人民医院这座医学大厦。一页一页地翻读丽水市人民医院院志,从1937年到2011年,穿越数十年的岁月时空,那些陌生的、熟悉的往事和人物,从薄薄的淡黄的纸面飘然而出,轻盈地抵达我们的大脑,成为我们的思想。在无数的人和无数的事背后,闪烁着两个红色的大字:责任!
1937年,一个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医学部叫孙序裳的文弱书生,像所有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一样,他的振臂一呼,招集来一群医术精良的同道,有的不远万里从海外归来,有的放弃优厚的待遇,在浙江发起成立辅助医院,直接为抗战服务。
那个1970年7月13日殉职的叫卢士由的人让我们深深地敬佩。曾供职于省立处州医院的卢士由,1970年,贯彻中西医结合治疗,身为药局主任的他积极试制各种药品,并在自己身上作试验,在一次试验中出现溶血而献身。那一定是一个品德高尚,值得托付的人。
还有一位80岁叫詹鸿鹏的老人,现在依然活跃在诊疗室里、病人的床头前,用自己的智慧指导着晚辈。一个学科的发展往往需要带头人,在丽水,肝科的发展就和詹鸿鹏这个名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1950年到2011年,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到浙南山区的丽水市人民医院,从住院医师到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整整61年,詹鸿鹏把自己奉献给了医院和丽水市民。
2009年,浙江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全省33家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巡查,丽水市人民医院以第2名的成绩位列前茅。人们不会忘记那些管理和临床职务双肩挑的医务处处长王济纬、质控处处长金元虹、科教科科长张宁、门诊部主任李琼芝等等领头人和全院默默奉献的职工。
每读到一个名字,一起事件,都让我们深深地震撼和感动。正是这无数的人和事,构筑起了“严谨、敬业、博爱、奉献”的医院精神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扬。
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什么叫血脉相连。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发展,正如一首歌里唱的: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们看到:在碧湖一农妇因肝硬化无力救治眼睁睁地等待生命最后时刻的来临,普外科叶冠雄主任为她进行了丽水市医学界首例肝移植,如今十年过去了,她的家人依然每天都能看到她灿烂的笑脸。
我们看到:2003年非典病情肆虐,呼吸内科潘炯伟医生作为浙江省派遣的学术骨干,成为丽水市唯一赴山西的援助志愿者。
我们看到:“5、12”地震让无数的生命瞬间消失,让无数同胞失去家园的时刻,丽水市人民医院300多名职工第一时间报名要求去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全院职工为灾区捐款32万元,5位职工分别奔赴地震一线参与医疗救治和灾后重建。医院还收治了20位地震伤员,为13位伤员施行了17台次手术,让他们感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看到:遂昌产妇因大失血两度出现心跳停止,丽水市人民医院楼天正等专家连夜赶到遂昌通宵达旦组织抢救,又一路呵护将产妇转到医院,经过重症医学科、妇产科专家的精心治疗,两个月后产妇康复出院,从此,孩子在母爱的光耀里茁壮成长。丽水市人民医院的专家真的创造了医学界的奇迹。
我们看到:医院正在对口援助贵州省纳雍县人民医院。医院从2004年起托管一家县级医院莲都区碧湖医院,并与青田、景宁、云和、缙云等县医院及30余家乡镇医疗单位结对帮扶。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和重点学科、特色专科的建设,给予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我们看到:一位19岁的小伙子不幸从高空坠落,右心房处被撕裂一个长达2公分的大口子,造成大出血,心脏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停跳。在家属还没到的情况下,患者从送到急诊室,再到确诊手术,前后只用了短短的半个小时。在整个过程中,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胸心外科的医生都在与时间赛跑……最后,这名小伙子成功获救,这不能不算是医学界的一个奇迹。
从艰苦卓绝的战地救护到组建医疗队援助非洲马里共和国,从抗击非典到援助汶川地震,再到问题奶粉筛查、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的防治等公共卫生事件,哪里有困难任务,哪里就有丽水市人民医院医生的身影。医院一直不忘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公益导向,2次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浙江省优秀基层党校,连续24年获浙江省文明单位,7次获省级治安安全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多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全国民族医药工作先进个人、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先进科技工作者、浙江省优秀医生(护士)等荣誉。
创新•发展的加速剂
对于丽水市人民医院来说,对三甲医院的追求是全院职工的愿景,三甲医院就像一面旗帜、一根标杆,成为引领他们前进的最大动力。让我们通过一个个事例来见证医院的发展。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丽水市人民医院申报的“畲族医药痧症疗法”赫然名列其中,成为浙江省唯一入选传统医药类名录的项目。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雷后兴主持的《中国畲族民间医药调查与整理》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卢向红主持的《鸡骨草干预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病变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首次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每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背后,都有一个高级的人才团队在支撑,凝结着一个群体的智慧。丽水最早开展介入治疗巅覆传统手术方式的陈根生,90%的妇科手术在腔镜下完成的郑红枫,心脏起搏植入手术位列全省前茅的季乃军,丽水市该领域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叶碎林……在丽水市人民医院发展过程中,始终将“人才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推出了首席医学专家、高级人才津贴等措施,深化全员聘任上岗管理,从制度上落实人才培养工程、人才引进工程、名医建设工程。出台了绩效考核管理细则,完善了激励与约束机制,使职工学有目标,干有方向,营造了“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颅内淋巴瘤预后不良,支持治疗生存期平均只有1.8个月,放疗后5年生存率也低于4%,2008年,血液病专家方炳木主持丽水市首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让青田的一位患者重获新生。
干细胞移植是国际热门的生命医学,是一项尖端技术,更是衡量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市人民医院之所以能够捷足先登,绝非出于偶然,是多年科技创新厚实的积累。自2003年起,市人民医院每年都开展新技术评比,奖励代表国际、国内、省级、市级的先进技术。1987年泌尿外科率先在丽水市开展首例肾移植,至2006年周小庆主任等主刀突破了150例。自2002年普外科开展全市首例肝移植,又相继开展了肝肾、胰肾联合移植等26例。作为世界医学技术发展的代表,移植顶目组曾经获得50万元的巨奖。
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卢向红欣喜地说:“科技创新促进医院的发展,最终目的是让患者更快受益于医学进步。近几年医院每年都有50多项新技术应用于临床,鼓励医生从本职工作积累中突破,积极进行学术创新。”
丽水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卢向红
季卫平是骨科四病区主任,2010年他有四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分别是一种椎弓根螺钉尾翼折断器(专利号:ZL201020288166.5),为手术医师带来方便,同时可防止螺钉松动;自动感应储物槽盖开闭装置(专利号:ZL20120152975.3),解决了手术医师拿擦手毛巾的不便,还可防止手被污染;一种水笔、胸卡一体袋(专利号:ZL201020143394.3),可防止笔水沾染工作服。
脊柱手术时,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起着骨折的复位、固定及滑移、侧凸的矫正或不稳的融合作用,是脊柱外科不可缺少也是最基本的技术,每天数以万计的患者通过该技术获得康复。季卫平主任医师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反复试验,一种设计新颖、操作方便、定位定向准确的椎弓根定位定向测量器(专利号:ZL200920123402.5)在他的努力下诞生了,为脊柱疾病患者准确置钉带来福音。季卫平说,他的每一项发明,都是为了患者的最大利益。这几年,季卫平所在科室的病人用 “蜂拥而来”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信息化建设规模化投入
电子病历试点医院
创新管理与现代科技结合犹如猛虎添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建成了医院信息、检验、医学影像、病案、财务等管理系统多个局域网,先后实施和应用近80个信息管理子系统。完成了与各县(市、区)近10家医保、农保单位的数据直接交换。
以病历电子化和医学影像图文处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把医疗、诊断、医学影像、各种辅助检查等全部临床服务流程纳入数字网络管理中, 2010年开通的移动查房系统和无线输液系统,提高诊疗的时效性,保证了医疗安全。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为实现医院目标管理、医疗质量实时监控和持续改进,提供了先进的管理平台和大量有效数据。医院成为全省地市级医院中唯一一家卫生部电子病历试点医院。
信息化建设:3年投入3000万
医院信息处处长留毅萍介绍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单机操作到1995年的网络化直至2000年后的信息化慢慢全面铺开,医院从院长到实际业务应用人员,都很支持信息化的工作。近三年来,医院在信息化的投入已经达到3000万。
谈到选择用户的标准,留毅萍表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丽水市人民医院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一看厂商实力,二看行业用户的应用情况。按照这个标准,医院与合作伙伴相处愉快。以南京长城为例,在我们做了精细的前期规划与前期论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我们对这家公司很满意。”
医院“十二五”规划:建丽水市数据中心
伴随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留毅萍介绍说,丽水市人民医院也出台了相应的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我们将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医院的数据中心甚至是整个丽水市的医学数据中心,继续做好远程协同,把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做到同区域首位。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苦难,但我们相信,只要领导重视,医院各科室磨合好,目标终会达到。”留毅萍信心满满地说。
丽水市人民医院信息处处长留毅萍
后记
悬壶济世七十载、救死扶伤丽医情,丽医人以汗水和辛劳,以坚韧不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走出了一条适合公立医院发展的康庄大道,成为绽放在浙西南医苑里的一朵奇葩。今天,丽水市人民医院又在底蕴的培养下,在责任和创新意识的原动力驱动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起航。就如该院信息处总工程师董兴彦所说:责任到人,脚踏实地,积极创新是我们丽医人的工作作风!相信有如董工这样的丽医人的踏实肯干,丽水市人民医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丽水市人民医院信息处总工程师董兴彦(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