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1-26 10:35
- 作者:佚名
- 来源:长江网
“十二五”三大目标
确保老百姓“平时少得病,得病有保障,看病更方便,治病少花钱”,实现全体市民病有所医。
目标二:由医疗资源大市迈向强市
不断优化武汉地区医疗资源,大型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面积、住院量,特别是外地来汉就医人次等主要医疗业务和医疗服务指标实现翻一番。
目标三:改善城乡居民健康状况
国际公认、综合反映卫生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个人支出降低到30%以下,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群众健康状况。
我市14家医院实施“无陪护理”服务模式,图为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刮胡子。
“十二五”五项重大工程
政府“全买单”,市民享用35项公共卫生服务“零费用”。来自市卫生局信息显示,我市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心城区、远城区分别提高至29元和20元,继续在中部地区保持领先水平。
据了解,我市将国家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至35项。
目前,我市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4.5%,农村居民建档率达28.8%。
全面完成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
- 15岁以下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10.9万人;
- 14789名农村孕产妇住院给予分娩补助;
- 5015名适龄妇女检查乳腺癌;
- 5102名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
- 20170例贫困患者开展白内障筛查并免费实施复明手术5140例;
- 在蔡甸区为血吸虫病重疫区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3000座;
- 83605名孕妇免费开展艾滋病筛查。
- 全面开展儿童免费体检,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
- 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灭蚊灭蟑先进城市复查,全市共命名无烟医疗卫生单位211家。
- 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改中心任务,切实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 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衔接、有序联动,涵盖疾病防控、医疗急救、妇幼保健、监督执法,覆盖市、区、乡(街)、村(社区)的四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 实现半径5公里、应急反应10分钟的急救网路布局,确保在中部地区的领先地位。
工程二: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工程
以培育龙头名院、建设临床医疗服务中心、实施人才工程为重点,实现全市医疗资源总量大幅增长,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家中部地区医疗服务中心。
工程三:智慧化医疗卫生信息工程
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最终实现全行业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使全体市民享有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
工程四:医疗卫生“5.1.1”人才工程
培养和引进5名以上德医双馨,医疗、科研、教学能力强的院士及院士级高精尖人才,培养100名在省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培养1000名有特色技术、知识全面的青年后备人才。
工程五: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工程
继续支持同济、协和、省人民、中南、广州军区总医院等医疗机构建设三甲标准的新院区。
加快建成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市结防所。确保市一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项目顺利推进。着力推进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市三医院光谷院区、蔡甸区和江夏区中心医院新院区等医院建设。
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新增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新增床位数3.5万张。
共3页: 上一页 [1]2 [3]下一页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