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探索最佳商业模式 解区域医疗信息化“燃眉之急”
探索最佳商业模式 解区域医疗信息化“燃眉之急”
  • 2010-10-13 10:52
  • 作者:许继楠
  • 来源:赛迪网-中国计算机报

行业聚焦频道——最新热文推荐

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化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高医护服务和公共卫生防疫水平,目前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国医疗改革建设的重点项目。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要花上一大笔钱,钱从何来,如何持续?建立起合理的商业模式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什么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的最佳模式?相比技术层面的区域医疗平台模式,更重要的其实是商业模式。对于一个区域医疗联合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诊所、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卫生机构都能在这个模式里找到利益点和兴奋点。

曾对全国31家医院的信息中心主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医院推广区域医疗艰难的首要原因是医院缺乏动力。为什么要与别人互联?三级医院并不需要再增加病人了,小医院想互联,但力量有限。当然,可以依靠政府命令和行政手段。

我们不难发现信息化建设的规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满足自身改善业务的需求,谁也不会一开始就想着满足别人的需求。因此,搭建跨组织、跨地域的区域医疗信息网络,最重要的是各参与者能达成共识,确定主导力和驱动力。完全靠政府推动,有利有弊。政府主导的项目固然以国家整体的目标和利益为重,而参与者投入了时间、人力和金钱,就必须取得各自应得的收益,否则后劲难以持久。

我们不妨把视野放在全球,寻找一种理想的商业模式。近几十年来,英、美、加拿大等一些国家先后开展了国家级及地方级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希望推动以电子医疗数据共享为核心的区域性卫生信息网络建设,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普及率,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风险。美国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RHIN)搞了20年,但还是不成功,因此奥巴马上台后,仍将此项作为改革重点。

区域医疗也是我国新医改的重点。2009年,卫生部公布了《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按照设想,全国将被划为7大区域,每个区域内设置1~3个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1~3个国家专科性医疗中心。国家综合性医疗中心是区域医疗中心体系中的最高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也将分别设立区域内的综合性医疗中心。国家医疗中心负责提供先进的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并承担医学科研等任务。综合性医疗中心突出临床综合优势和整体水平;专科性医疗中心突出专科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包括心血管、传染病、儿童、妇产、眼科、耳鼻喉科、肿瘤、口腔等专业。

我们最终选择了湛江模式、加拿大Infoway模式和英国NHS模式来分析。三种模式各有代表意义。湛江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商业保险引入医保体系的尝试。未来可能因为商业保险公司的驱动,各医疗机构建立起统一数据交换格式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加拿大Infoway模式中,Infoway作为非盈利性组织推动全国区域医疗建设。英国NHS模式中,英国政府投巨资先把网络搭建起来。

湛江模式:医保与商保结合

引入商业保险经办基本医疗保险,可以监督医疗费用过快上涨,还有看不见的好处是它也许能促进不同医疗机构间形成统一数据格式。

湛江市自2007年起委托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人保健康)配合基本医疗保险提供补充医疗保险项目。因为与新医改方案提出的引入商业保险这一市场机制来经办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发展方向不谋而合,湛江模式备受瞩目,人保健康公司还为湛江政府提供了医疗费用审核等服务。其做法是,与社保部门共同开发医保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发现挂床住院现象,人保健康公司有权拒绝向医院支付相关费用。

IBM刘晶玮认为将商业保险公司引入区域医疗的商业模式中能解决不同机构间数据交互的问题。有一些经验可以参照,美国的一些保险公司每天处理几十万笔以上的报账筛选和审核;保险公司的产品众多,每个客户选择的产品不同,给付比例也不同;美国各州法律不同,但商业保险公司几乎都是全国性的。因此,保险公司的信息化程度很高,DRG、ICD10等医学标准的应用,使医疗保险信息的自动处理成为可能。当然,实际上,美国的区域卫生信息网络(RHIN)搞了20年,还是不成功,RHIN也没有与保险公司的系统连接,因为参与RHIN的机构是完全自愿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利益,要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很不容易。

加拿大Infoway:战略投资者

区域医疗信息网络跨医护过程、跨医疗机构,是十分浩大的项目。Inforway的角色就是项目的战略投资人。

2001年,加拿大成立了名为Infoway的机构(非盈利公司)以推动国家及各地区域卫生信息网的建设。目标是在2010年底,实现50%的加拿大人可交互的电子健康记录。到2020年,实现100%加拿大人可交互的电子健康记录。Infoway独立运作,但全部过程都有政府的参与,这样既便于政府的领导和监管,又可以避免政府机构的低效。

战略投资者的角色是Infoway和加拿大政府具有开创性的成功因素。Infoway前CEO Susan Hyatt说,Infoway有三大核心任务:培育和推进电子健康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使用相同的标准和技术在全加拿大普及和推广,电子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在原有的系统之上。为了保证原有的医疗信息化投资不会浪费,政府不允许推翻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而必须是在原有的系统上进行改进和升级,并且必须可以适应未来的发展。Infoway设计了可谓全球最知名的区域医疗平台的模式:第一层是要建立信息基础架构层;在信息基础架构层面之上是用户、服务提供者的定位和注册层面,用于确认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商的身份;第三层是临床应用层,在开始建立整个电子健康系统的时候,首先从药物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以及影像信息系统入手,再加入公共卫生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第四层和第五层分别是互操作性层和创新与应用推广层。

英国NHS模式:斥巨资搭建N3网络

N3是NHS覆盖全英国的医疗网络。N3解决了医学图像传输的带宽难题,为构建全国性的区域医疗打下基础,但NHS很难照搬到中国。

医学图像传输和远程医疗一直以来都受到带宽的限制,英国的国民卫生服务(NHS)体系斥巨资搭建了N3网络。通过N3,电子病历在不同医院之间转移,动态图像实时传输。比如英国东南部某地区的心血管专科医院与60多个社区诊所相连,专科医生通过获取病人EGG等心动图像进行诊断,及时指导全科医生治疗或转诊患者。通过对全国的网络收集汇总的群体数据进行理解和数据挖掘,可以得出很多对公共卫生有帮助的信息,例如地区疾病谱、暴发流行病的线索,还可以细化到某种药品对哪些群体有效,以及国民健康水平的具体数据。中国可不可以照搬NHS搭建N3的经验?英国电信BT中国研究中心总监张杰认为,靠政府拿出一笔钱进行网络统一架构的建设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国医院之间来往少,互联动力不足。电信运营商们也会受利益驱动,不会过早介入医疗领域。运营商们现在最为关注的还是通信领域客户端的需求,医疗行业还不是重点,但3~5年后将会发生变化。

区域医疗改写医疗IT市场格局

自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以来,IT巨鳄们纷纷投入到了医疗行业。8500亿元的投入无疑是个大蛋糕,但最后落到信息化的只有一小块,而区域医疗应该是其中最大的一块,因此竞争也最为激烈。和以往医疗行业信息化主要由技术和应用需求推动不同,现在的区域医疗信息化显然是由政策拉动的市场。正如采访中,新奥集团新博卓畅CEO吕军震所说,在区域医疗这场战斗中获胜,最终靠的是与政府的合作、技术和品牌。GE有在医疗设备上的传统优势,IBM把筹码押在云计算上,微软仍然把焦点放在临床系统上:战略侧重点不同,战果也可能大相径庭。

GE胜点:医疗应用传统优势

与一般IT厂商相比,GE的医疗设备在医院中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做医疗IT系统,GE有着天然的优势。GE的合作伙伴、新奥集团新博卓畅CEO吕军震认为,区域医疗要以应用为本,“建好高速公路后,没有车是没用的”。“GE在医疗应用方面的底蕴,是别的公司无法比拟的。”吕军震坦言,这就是新奥选择和GE合作的原因。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成功的应用模型,因此GE选择和本地公司合作,建立一个先导型系统。”GE医疗信息部(亚太地区)副总裁和总经理胡青云说。在今年5月底的亚太区himms大会上,GE医疗宣布推出面向中国市场的区域卫生信息协同平台(eHealthcare Solutions)。eHealthcare Solutions包括个人医疗信息交换平台(HIE)、社区连接、协作流程以及推动绩效评估应用等。除了拥有安全的文档交换和独立的文档阅读器功能外, HIE平台还提供了诊疗阅读器和有关文档可用性的及时通知功能。该平台包含的病人主索引可使临床医生在不同系统和不同地区共享患者信息,从而避免数据的重复。

微软胜点:高研发投入

微软早在1997年就有专门部门关注医疗领域的软件开发。2005年,医疗解决方案部(HSG)成立。微软医疗解决方案有三个:Amalga HIS(医院信息系统)、Amalga UIS(统一智能系统)以及在线管理个人健康信息的Health Vault。微软医疗解决方案是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五大研发重点之一。

微软医疗解决方案侧重点在临床系统整合。微软医疗亚太区高级产品营销经理麦洁仪说,以前业界都希望将HIS作为医院整体的信息平台,无形之中偏离了HIS最初的功能诉求。大家很自然地想在HIS系统中加入很多的功能,如分析、数据处理功能等,HIS系统不堪重负。如果有更好的独立的信息整合平台,能够脱离HIS,不仅可以让HIS的功能回归到一个简单的范畴,同时也给其他系统信息的集成和利用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和灵活性。UIS平台就是以一个平台来整合信息,让HIS瘦身。微软目前正在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合作部署Amalga HIS。。

IBM胜点:区域医疗云平台

跨医疗机构、跨地域的区域医疗可以说是云计算最适合的应用领域之一。IBM在医疗上的总体策略是智慧医疗。智慧医疗策略分两部分,一是应用于区域医疗卫生领域和综合性医院集团的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CHAS临床科研信息整合平台;另一部分是IBM重点投入的代表未来的基于云计算网络环境的智慧医疗。

近两年,IBM与云南省、重庆南岸区、北京西城区、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等都展开了区域医疗的合作。在云计算方面,IBM与医疗应用开发商展开了合作,最近的一次合作是与天健科技集团,将天健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相关的应用构建在IBM云计算平台上。云计算方案对于区域医疗行业的客户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支持现有应用和新出现的数据密集型应用,可以简便、迅速地得到所需计算能力;第二,通过虚拟化技术动态按需分配计算资源,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绿色计算;第三,提供信息化的新模式,有效降低管理成本。IBM中国区政府与公众事业四部总经理刘洪说:“为分布广泛且IT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区域医疗机构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时,云架构解决方案较传统的信息化方案在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应用架构。

链接: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

用商业智能优化区域医疗资源使用

澳大利亚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在过去的5年中,从5家分院发展到了12家,但是其CEO史蒂芬·博阳格的工作压力却似乎丝毫没有增加。这得益于他亲自主抓实施的BO商业智能系统。值得一提的是,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还将他们自己开发的系统卖给卫生部等其他卫生机构。

开发几百个仪表盘

位于澳大利亚南威尔士州的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是一个社区医疗服务组织,旨在通过科学的医疗资源管理和科研,为悉尼西区提供卓越的医疗卫生和保健服务,同时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很多医疗机构一样,在实施商业智能之前,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已经应用很多系统,这些系统有很多是异构的,因此很难将这些系统上的数据提取出来并进行有效利用。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始考虑实施商业智能系统。史蒂芬·博阳格认为,商业智能系统是下一代的医疗系统,是医院的神经系统。因此他对商业智能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视,并且亲自主抓。

在进行商业智能的选型时,史蒂芬·博阳格提出了三个要求:第一,弹性化,容易构建,扩展性好;第二,能够快速部署,适应医疗行业的管理特点,能快速开发出新的应用来满足医疗行业的管理需求;第三,能够快速响应,实时反映医院的管理状态。

根据这些需求,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最终选择了SAP的BO商业智能平台Xcelsius。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博阳格之所以要求商业智能平台容易构建,扩展性能好,能够快速开发新应用,是因为在采购完商业智能平台后,IT部门希望能够结合业务部门的创新和特殊需求,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从而更好地满足管理需求。

为此,史蒂芬·博阳格还组建了战略企业信息化组织,亲自担任该组织的领导,并抽调了10名IT人员专门负责商业智能项目。同时,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还为商业智能项目组织了一个专家团。有了这些资源的支持,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根据自身的管理特点和运营目标,在BO Xcelsius之上开发了几百个仪表盘。

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商业智能的应用所带来的价值,对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来说,首先是数据获取变得非常容易。在医院,医疗指标、临床指标都需要相关的数据来支持。在应用商业智能系统之前,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所需要的数据,数据的及时性很难得到保障。而在应用商业智能系统后,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可以在每小时,甚至每半分钟就更新一次数据。这样,数据不但准确,而且几乎是实时的。

作为一家拥有12家医院的医疗集团的CEO,史蒂芬·博阳格说要把整个医疗集团管理起来并不容易。借助商业智能系统,特别是他们根据自身需求开发出来的功能各异的仪表盘,史蒂芬·博阳格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十秒之内看到医院各个环节的运行状况和管理状态。比如,史蒂芬·博阳格可以根据需要,按财年、时间段、某个分院来获取相应的财务数据,从而更加细致地了解整个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运营状况。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还利用商业智能系统提供的数据来考核员工的工作表现。

在谈到商业智能系统时,史蒂芬·博阳格指出:“作为首席执行官,如果没有商业智能这样的工具,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是很难管理的,那么多的分院很难逐一去查看。现在,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什么问题,很快就可以查到。”

对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来说,商业智能应用更为重要的价值是当运营管理目标发生变化时,商业智能系统最快在两天就能满足新的需求。这得益于他们充分利用BO Xcelsius平台的灵活性进行有效的二次开发。

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的表盘还能帮助史蒂芬·博阳格以及其他管理人员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科学的决策。比如,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发了一个展示病人看病等待情况的仪表盘。他们将在医院看病等待8小时的病人数据放在图标上进行统计,从而得出哪类病人在哪个分院存在看病难问题。这样,他们就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医疗资源的合理调配。

另外一个能够使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合理调配有限医疗资源的方法是,当一位经常到医院看病的病人前来看病时,商业智能系统就能提示以前给这位病人看过病的专业医生来为他服务。这样,就有可能使得这位本来计划要住院的病人无需再住院,从而腾出本来可能很紧张的床位来。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智能系统的应用,还帮助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的IT部门实现了管理理念的变革,开始向服务转型,不断想办法来满足管理层的业务需求。

SAP亚太及日本区医疗卫生行业总监Andy David认为,商业智能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数据获取和分析方式,使得决策者可以通过快速准确的数据进行准确有效的决策,“BI不只是一种工具,它带来的是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变革”。

将应用推广开去

现在,商业智能系统不仅已经成为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日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还将它们在商业智能上开发的各种应用卖给当地卫生部和其他地方卫生机构。这样,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的IT部门逐渐从一个纯粹的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化。

史蒂芬·博阳格回忆说,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将商业智能系统建好后,曾经给当时的卫生部领导看过,该领导表示了很大的兴趣。后来该领导升职成为主管卫生的副州长后,希望将这一系统推广出去。

在这样的背景下,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以50万澳元的价格将自己进行二次开发后的系统打包卖给了卫生部,但是系统的知识产权归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所有。

史蒂芬·博阳格透露,目前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商业智能系统还在持续改进中。现在,他仍然每个星期起码与商业智能实施团队碰一次面,看看有没有新的需求需要满足,并且想办法对数据源进行优化。悉尼西区健康服务中心将把商业智能的应用从核心管理环节向临床领域拓展。 

记者手记

熄灭“燃眉之急”

亚瑟是个重机械工厂的工人,工作卖命,可生活依然不富裕。儿子迈克尔是亚瑟夫妇生活中最大的亮点。一天,迈克尔突然昏到在棒球赛场上,原来他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才能保住性命。亚瑟的医疗保险远不足以负担25万美元的手术费。无奈之下,亚瑟持枪闯入医院的急诊室,绑架了医护人员和病人,要求医院为儿子动手术。最后,儿子迈克尔得救了,他也被判刑了。

这是丹泽尔·华盛顿主演的电影《燃眉之急》的故事,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虽然美国每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7%用于医疗开支,但还有4000多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约占美国人口的16%。因此即使是在全球医疗卫生资源最丰富的美国,资源也不能平均分配到每个人的头上。这也是奥巴马政府把医疗改革作为改革重点的原因。

利用区域医疗信息化改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提高医护水平,提高公共卫生防疫水平,成为各国医疗改革建设的重点项目。但做区域医疗要花上一大笔钱。钱从何来,如何持续?建立起合理的商业模式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选择政府行政命令、政府投入的商业模式,还是选择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建设的模式,还有待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保障系统需要三个主体,患者、医疗机构和医保经办机构。这三个主体形成了两个市场:医疗保险市场和医疗市场。缺少利益驱动,谁会自发去和别人合作建立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呢?

先不说区域医疗,就拿网上诊疗来说,卫生信息公司曼哈顿研究所的副总裁Meredith Ressi介绍说,大约42%的美国医生曾与患者在线讨论临床症状,然而,去年,在所有提供在线诊疗服务的医生中,获得报酬的医生不足5%。那些没有获得报酬的医生已经对在线诊疗不感兴趣了。 

【编辑推荐】

  1. 区域医疗信息化 信息标准化不可少
  2. 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改善区域医疗管理问题
  3. 闵行启示录: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成功实践
  4. 区域医疗信息化需要互操作性作为支撑
  5. 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规划的六个要点
  6. 探索上海长宁区域医疗信息化示范工程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区域医疗信息化  资源配置  商业模式  GE  IBM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