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借力信息化打造高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体系(2)
借力信息化打造高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体系(2)
  • 2010-10-08 10:43
  • 作者:范璐敏
  • 来源:科讯网

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一般局限于设备台账管理的模式,以数据或图形来进行静态管理,保养维修大多是依据维修规则和工程师的经验来进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要求实行高度信息化的实时管理,在现代化设备检测手段的基础上,依靠先进的数据存贮、传输和处理手段,建立详尽且应用方便的维修管理信息决策系统,因此管理模式的设置要充分适应信息化的需求。

3、维修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3.1 坚持定期对医疗设备质量安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增强维修保障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

设备主管部门应专门抽调技术骨干对各科室急救设备和大型设备进行了巡回探伤普查,并形成周期性检查制度,增强对多发性、危险性故障的预防能力。对急救设备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专门建立了质量跟踪卡片,定期收集故障信息和质量问题,深入进行专题分析预测,适时提出维修措施,并开展针对性维修,作出通过质量检测才能用于医疗工作的规定,有力地保证了医疗设备维修质量和使用安全。

3.2 坚持定期对医疗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增强保障的计划性和及时性

设备主管部门应坚持定期统计分析设备使用情况,积极向医院反映设备老旧、缺配等有关问题,为医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制定采购更新计划。同时,认真搞好设备使用质量信息反馈工作,加强同厂商的横向联系,按照质量信息反馈规定,通过电话或信息卡片,及时向厂商反馈质量信息,保证厂商及时有效地解决质量问题。

3.3 坚持严格控制医疗设备有寿部件和周期性检测工作你,确保医疗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高强度使用频率和时间加剧了医疗设备使用寿命的消耗,各种监控检测频度加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控制差错,危及临床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备主管部门应以清理、完善监控项目和标准为突破口,对历年的维修记录、过程进行了彻底清理,对医疗设备有寿机件周期性工作的控制项目、标准和落实情况进行了逐台核准,逐步打牢了监控基础。临床科室应严格坚持计算机、登记本和显示板控制要求,每日累计掌握监控时间,每周统计到达警戒限的项目,并及时向领导和设备主管部门提供维修信息,保证了监控的及时、准确、可靠。坚持对维修工作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而后完成《医疗设备使用维修情况统计表》,做到各级领导心中有数,人人参与监控活动,使监控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共3页: 上一页 [1]2 [3]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信息化  医疗设备管理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