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向锦州紧急医救中心学学紧急医疗救援
向锦州紧急医救中心学学紧急医疗救援
  • 2010-07-29 13:51
  • 作者:董红丽 赵红艳 陈梅
  • 来源:锦州日报

在今年我市道路大修堵车严重的情况下,住在凌河区的居民要是拨打位于古塔区的锦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20急救电话,救护车应该什么时候到达?若是以往,估计谁都没有把握。但是,今年的交通拥堵并没有严重妨碍120急救车的到达速度,住在凌河区的居民拨打120后,急救车会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后到达,因为,去年建立的各急救分站分布在市区的几个重要节点,急救辐射半径缩小,保证了急救车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从而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这是我市初步建立急救体系后百姓直接得到的好处。

从2008年开始,为确保急救事业适应社会发展,我市一改实行多年的医院托管院前急救机构的模式,将锦州市急救站从医疗单位独立出来,正式成立锦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由急救站到急救中心,一个看似简单的增减,却表明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民生的重视,对院前急救事业科学化、严密化的尊重,也让急救人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此举不仅意味着我市急救模式在体制、定位上处于省内同等城市先进行列,也为我市急救体系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目前,我市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初步形成并日趋高效完善。

给急救事业一个高层次平台,“急救人”如何展演?

2008年初,新成立的急救中心班子深知肩上担子的重要,因为急救工作不仅关系被救人的生与死,关系千家万户和谐,也关系政府形象。他们也看到,急救科学在我国是新兴学科,无论从管理体制、政策法规配套以及技术规范上都没有明确的可遵循的条文,这就给急救工作增加了复杂性,不好操作。但是,困难与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困难越多,急救人斗志越强、探索欲更旺。他们明确发展方向:不负众望,埋头苦干,尽快建设一个高效、安全、功能完善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让更多的锦城百姓受益。

体系建设,关键在人。

原有的急救站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2人,编外借用和临时人员大约占三分之二。中心及时抓住公益岗优惠政策的机会,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中心的职工能够享受基本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的优惠政策与70名编外临时用工人员人签订了劳动合同,办理了相关聘用手续,落实了养老、医疗、失业、工商、生育五项社会保险,稳定了现有职工队伍。

在原人事局的大力支持下,市卫生局为中心大量扩编,满足事业发展之需。到目前,中心职工总数140人,编制内职工61人,其中专业人员35人。他们不断完善培训考核机制,全体人员形成了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并落实到急救工作中,快速出诊,多次成功抢救各种危重病人。在建设学习型团队氛围的推动下,中心科研教学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上半年发表国家级论文4篇;参与卫生部规划教材《急诊医学》(今年1月份出版)的编写工作。经省卫生厅批准,辽宁省第二届急救技能大赛的师资培训以及正式比赛都在我市举办。这也是省卫生厅和省急救管理分会对锦州急救工作业务水平、综合能力的充分肯定。

让急救这个公益事业直接惠及锦城百姓

急救事业是公益事业,如何让急救工作更方便地贴近百姓、让百姓受益,这不仅是中心业务发展的方向,也是关系政府形象的大事。去年,中心经劳动、物价部门批准成为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急救费用可通过医保划卡返还。目前,一种更积极的院前急救免费医疗的模式也在酝酿中。

打破行政区划,扩大“120”急救号码的接警覆盖。在中国移动、网通、电信等部门大力支持下,120接警范围由城区扩展到周边地区,将锦州周边原属凌海市的双羊、娘娘宫、杏山、沈家台、班吉塔、板石沟、温滴楼、余积等地的120急救电话直接划归市救援中心,使城郊及附近农村百姓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最佳救治,真正惠及百姓。

急救服务半径和反应时间是保证院前急救质量的重要基础指标。要保证这些,必须筹建二级急救网络。各区的急救网络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各不相同,使筹建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最后他们选择独立型网络建设模式,即各网络建设医院负责房屋、办公设施等后勤保障,急救人员急救设施全部归属救援中心,并负责调度、管理,不与任何医院挂钩,运行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实行收支两条线。实践证明,这种独立型的网络建设模式是目前专业化最强、管理效率最高的。到目前,锦州市区内急救半径由原来的10—30公里缩短至5—15公里,急救反应时间由15分钟—40分钟缩短至10分钟—20分钟。

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救援系统的软硬件设施。在卫生局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市财政局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对紧急医疗救援这个民生工程给予了大力支持。两年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中心购买了抢救监护型急救车4辆、6台急救监护仪,完成了指挥调度系统的升级改造(包括分站的通讯终端建设),增加了必需的调度功能各子系统,使信息化程度更加完善,调度指挥能力得到提高。今年上半年,财政又支持中心添置模拟人、除颤仪、脊椎固定板、解救套等医疗抢救设备,并将所有的出诊箱、心电图箱和氧气瓶等设施更新。

肩起紧急救援和自救知识普及的社会责任

据统计,近年来,心脏病致死率占27.27%,脑血管病占25.51%,合计为52.78%。而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必须在4分钟之内进行,就是因为缺乏急救知识,很多人死在了送往医院的路上。还有一些突发事件引起的各种急重伤员,若能简单地及时救治,可减少伤害。鉴于此,从去年开始,急救中心班子与政府应急办、红十字会联合,启动了锦州市紧急逃生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由中心负责师资提供、教学和日常管理。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培训13期,有500人经考核合格,获得救护员资格证书。为了让更广泛的人群掌握急救知识,他们还在工作量大、人手紧张的情况下面向社会举办公益性免费急救知识培训,先后在辽宁医学院、部分建筑机构、中国工商银行、中策啤酒公司等单位传授急救知识。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也取得了丰厚的社会效益。中心先后被省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被省卫生厅评为“辽宁省首届急救中心暨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急救技能大赛优胜单位”、“市民投诉工作优秀窗口单位”以及市卫生局的诸多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清茗 TEL:(010)68476606】

标签:急救  紧急救援  心脏病  脑血管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