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卫生信息化发展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卫生信息化发展
  • 2010-02-01 18:06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充分认识卫生信息化在医改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已经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展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同时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也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这种危机关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形势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经济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促进消费,及时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战略部署,提出了三年内累计新增投入8500亿元支撑医改实施。政府对卫生工作的投入既创造了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条件,又刺激了消费,同时也将改善民生工作落到了实处。在今年4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把卫生信息化建设列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八项重要支撑之一,开创性的提出了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有效支撑医药卫生体系高效规范运转。在如此高层次的中央政策文件中部署卫生信息化工作,在我国尚属首次。

中央要求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系统,建立和完善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为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卫生部加快了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2009年,卫生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专家就我国卫生信息化工作战略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相关文件正在研究起草当中。

该规划提出我国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是:打好三个基础,建好三个平台,提升信息系统应用水平。打好三个基础的核心是加快卫生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包括:

一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居民健康档案。

二建立国家电子病历的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三建立国家卫生信息数据字典。

实现卫生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关键是提高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为此必须建设好卫生信息存储、整合和交换的三级平台。所谓三级平台就是国家和省级综合卫生信息管理平台,以及地市级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时在以上标准平台基础上对各个业务系统进行优化改造,提升应用水平。

为了使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2009年卫生部启动了一系列技术标准研究和技术规范的开发工作。

一是《国家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和《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已经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试行。疾病控制、医疗保健、妇幼服务和社区卫生等方面的电子健康档案标准正在制订中。

二是组织研制适合我国中西医结合特点的《国家电子病历基本内容和应用规范》,促进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国家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征求意见。

三是组织研究制定《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并研究监制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解决方案。

在医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卫生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一些地区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省份在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医药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浙江省加大了数字化医院建设力度,建立以放射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存取系统、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为基础的电子病历系统。福建省厦门市为居民建立从生命孕育到终结的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医疗信息服务综合平台,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初步实现了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上海市社区服务工作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服务延伸到居民家中,社区医生直接在床边记录病情变化,方便了群众就医。北京市和广东省开展了预约挂号服务,方便群众就医。江苏省苏州市扩展市民卡功能,实施医疗服务“一卡通”工程。

这些对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积极探索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方面发挥了显著功效,全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呈现出快速推进的可喜局面。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卫生信息化资金投入与应用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信息化发挥的作用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卫生信息化在不同地区、不同应用领域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卫生信息基础研究,信息标准体系开发方面还比较薄弱。信息化投资不足与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并存。在政策管理和技术等层面强化科学指导,健全制度规范,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把握好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形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年到2011年)》,明确提出了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在国务院2009年部署的医改工作任务中,具体的卫生信息化工作:一是由卫生部负责居民卫生健康档案的启动工作,要求2009年底以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左右,农村试点建档率达到5%。二是推行电子病历和常见病临床路径。要求卫生部制定全国统一的医院电子病历标准和规范以及100种常见疾病临床路径,在50家医院开展试点。

从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部署的时间表上可以看出,政府对卫生信息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政府在信息化资金投入和政策导向将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卫生信息化形势是有利的,机遇是难得的。但责任也是重大的。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形势。

1.要明确当前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注重信息化建设成效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卫生信息化工作一定要围绕这一目标要求,确定本地区、本单位卫生化信息工作的重点,集中有限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注重成效,实现滚动式发展。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文件精神和卫生部的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信息化工作成效。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机构功能定位和整体发展战略制定卫生信息系统发展规划,保障各项卫生信息化工作符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符合卫生工作制度与流程,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对深化医改的期望和要求。

2.要注重卫生信息化制度和规范工作建设,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保障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持续和稳步发展。

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各项制度还不够完善,电子病历的合法性,数字签名的有效性,患者信息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的规范制度措施还有待健全。同时,要注意注重卫生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避免受单纯业务驱动的影响,在没有技术支持和运维保障的情况下盲目开展建设项目,导致需求不明确,保障不到位,信息系统难以运行和发挥效益不佳等方面的问题。

3.要继续抓紧做好基础信息建设工作,保障卫生信息化持续、可靠、稳定的向前发展

大家应该充分认识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当前适合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理论,技术和信息标准还需要积累和提高。

2)信息化软件开发能力和运维保障能力暂时还难以适应大规模信息化应用的要求。

3)许多地区和单位的计算机装备、网络设施安全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
卫生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必备条件。在基础不坚实的情况下就试图在大范围内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只能是一个空想。为此,我们要继续抓紧卫生信息化基础建设工作,注重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稳定技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发展道路。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卫生行政、业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卫生信息化的相关知识,加强与信息技术人员沟通和交流。作为卫生信息技术人员,一定要了解卫生管理和业务工作,明确卫生信息化工作目标和任务。要通过政府部门,业务领域,开发和运维厂商之间协同配合,使信息化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于发挥学会作用,积极促进卫生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是以提高卫生信息学术水平和促进卫生信息化应用为目标的群众性学术组织。学会成立五年来,已在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对卫生信息化发展,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生信息化的形势对学会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因此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和全体会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发挥好学会作用,为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发展。

1.做好学术研究工作

中国卫生信息学会会员是我国卫生信息化研究的主力军,大多数会员都是来自于不同领域的卫生信息工作的领军人物。在参与政府和业务领域卫生信息化规划制定、标准开发、基础规范研究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例如卫生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在卫生信息架构设计和电子病历框架设计研究方面的成果,对我国卫生信息化标准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卫生信息化学术研究的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技术研究能力还难以满足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卫生信息标准、信息系统体系框架设计、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设计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卫生信息学会要利用现有优势,瞄准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合作攻关,承担课题,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推动相关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2.发挥联系纽带作用

学会是政府、卫生单位和信息技术厂商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接政府委托的有关工作,协助政府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协调开展信息化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全面反映卫生信息化发展状况。

在工作中,如果学会过多的强调保护卫生信息化用户方面的利益,使信息化厂商总是处于被动局面,失去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卫生信息化工作也必然难以为继。卫生信息学会今后应组织制定行规行约,并组织开展企业诚信评价工作。既协调维护好企业的利益,同时也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调动企业参与信息化基础研究和标准制订工作的积极性。应该说技术厂商还是拥有相当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应该给厂商适当的参与和发挥机会。今后要为不同厂商之间的协同、配合和公平竞争创造发展平台,只有实现多方利益共享,卫生信息化才有可能持续性的发展。

在我国卫生信息化应用的实践中,在某些单位和地区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案例,就是由于应用开发厂商的破产,导致用户系统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这非但是信息厂商的不幸,对于用户单位也是巨大的悲哀。学会要坚持发挥好协调和沟通作用,通过大家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效益,把蛋糕做大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3.加强技术培训和应用普及工作。

卫生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引发人才短缺的问题。卫生信息化建设资金可以随着改革深化必然增加,计算机设备和技术可以采购和积累,但是人才绝不可能在短期内大量造就。为此,学会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技术培训和应用促进工作,既要注重培养高层次开发和研究人员,又要普及卫生信息化相关知识,其中还包括对卫生管理和业务人员的培训,包括卫生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和技术技能。

4.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虽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卫生信息学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但是学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要完善和加强学会的组织建设,学会和专业委员会都要有一个精干务实、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要各尽其能努力工作。今后学会要对各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开展,业务绩效进行考评和监管,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学会还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大家按条例,章程办事,充分发挥学会在卫生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作用。

同志们,当前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对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为支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风逝 TEL:(010)68476606】

标签:卫生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