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临床医疗信息化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1)
临床医疗信息化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1)
  • 2010-01-26 17:14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伴随新医改的大幕徐徐拉开,作为新医改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的信息化理所当然地受到政府的重视。觊觎着8500亿医疗投入的厂商们更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网上预约挂号、区域医疗信息化等热点话题也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这一切都让医院信息化不断升温,在短时间内形成热潮。

那么,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到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还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未来之路该如何去走?带着这些问题,网络世界记者走访了一些知名的医院CIO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相信他们的看法和理念将为医院信息化热潮注入冷静的思考和更加理性的作为。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科室护士在进行电子病历录入

“别让高潮变泡沫”

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全国目许多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在规划中,上海长宁区以及厦门等地的区域卫生化网络建设都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这不代表区域卫生信息化及电子病历为核心内容的新一波医疗信息化建设会迅速达到理想的境地。业内专家及卫生部官员都以认识到,前面的路还很漫长并面临巨大挑战。

“越是高潮的来临,越是应该冷静思考,谨慎行事,我们要使这一波高潮成为真正的高潮,而不是一波泡沫。”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李包罗如是警告。他认为,医疗信息化和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非常复杂和困难,不会仅靠热情或是一种认识就能实现,它需要有很多积累。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也表示:区域卫生信息化虽然很热,但也很难,存在着很多可能失败的因素,国外也有失败的先例。所以,要预先考虑如何规避风险,以避免推倒重来。他认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实践第一要有景目标,第二要有技术,另外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包括标准,安全,系统体系架构等。

而显然,目前这些条件还尚未完全成熟。李包罗认为挑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标准方面,现在的标准大多是对于数据元素的标准,这些独立的、毫无关系的数据元素和标准不太可能满足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二是在管理方面,政府要建立科学详细的规划、制定目标描述和系统评估机制,避免出现“拍脑门”工程、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避免把高潮变成泡沫;三是人才方面,现在花成百、上千亿的资金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和电子健康记录,这需要一个强大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专业队伍。而医疗信息化人才不仅要精通医学、信息学和管理学理论,还要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理解和远见。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可以说极度匮乏。

另外,对于标准化,国内的很多医院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顾虑。某医院临床科研信息化项目负责人表示:“国内的医院,不仅要治病救人,也面临着创收的竞争压力。如果都标准化了,资源都可以共享了,那还怎么去创造效益?怎么搞差异化服务?”

另外,对于目前IBM所提出的“智慧的医疗”这一概念,该人士也认为为时尚早。“这些外企们所提出的观念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上还是存在一定的距离。比如之前Oracle公司所做的数据库标准,其中很多术语都不是医疗行业里能用到的临床术语。所以,即使是有了标准,有了系统,如何能与医院的现实应用相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

当然,也不能因此而悲观。301医院计算机室主任薛万国就表现了乐观而现实的看法:“别指望区域医疗信息化一下子做成很理想的状态,可以先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一步一步来。比如先把统计信息化验结果、处方等能共享的东西先共享了,这也很好。应该说每走一步都很有价值。”

“临床信息化是长期、渐进的过程”

301医院的信息化一直走在全国各大医院的前列。薛万国在1988年国防科技大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后就来到301,一直在第一线从事信息化工作。在他看来,未来医院信息化将向临床信息化发展,并且管理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将会相辅相成、交替上升。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因为随着信息化的深入,需求越来越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

以电子病历的实施为例,它必须有一个信息源头,这一定是建立在业务信息的基础上。比如说,检验信息结果能通过计算机系统管理起来,放射科能实现影像的信息化管理——所有环节一步步都实现信息化,信息化能涵盖所有的医疗过程才能做成电子病历系统。

可喜的是,中医在临床信息化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据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副院长介绍,该院刚刚成功实现了“中医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可以规范采集临床信息,在保留自然语言文本病历的同时,将临床信息转化为可直接分析的结构化数据,并把全部临床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名中医临床数据仓库。并且,科研组人员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与实时在线展示技术等实现知识的迅速发现。刘保延坚信:“中医药学近百年停滞不前,关键的原因在于对海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的技术落后。而信息技术才是中医药发展的技术支撑”。

总体来讲,目前各大医院已建立起了基本的业务系统、收费系统、病人入出转系统、药品物资的管理系统等,医院基本业务和管理需求已得到信息化的支持和满足,医院对于外部医保的支持需求也基本得到满足。

但薛万国表示:“医院的业务面非常宽,信息化对业务的覆盖离完整还相差很远。”对于一级科室来讲,PACS、 LIS都已建立起来,但小的实验室还没有实现联网,比如呼吸科、超声、病理、内镜、喉镜等数十个科室的检验结果都需要医院信息系统逐步去覆盖,而每个岗位用的软件都是特定的、专业化的(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就需要专门软件分析);后勤科室、以及医院管理层面也无一不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反正我这辈子是做不完。”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薛万国认为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主要面临着四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庞大的医院信息系统(HIS),在满足了医院基本需求之后,下一步必然要引进各种专业化产品。然而,初期建设的HIS都是封闭的,并不具备和这些系统的接口;而另一方面,原有的系统功能在新的流程下也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因此,HIS面临着要么推倒重来、要么升级改造的两难选择。“这好比过去为平房打的地基,现在要盖楼房,就要解决地基不够牢固的问题。”

其二,电子病历的管理从技术上面临很大的挑战。电子病历应该是所有和病人相关的信息的集成。现在,一反面医疗信息覆盖面不够完整,另一方面这些信息能否集成在一起,让医生能够在一个软件上看到。因为电子病历涉及的数据量非常大,有文字的,有图像的,而且病人需要连续的记录,以便下次就诊能把以前的记录调出来。这就面临着技术上的艰巨挑战。

其三,在管理方面,虽然医院的基本管理需求得到了满足,但缺乏来自一线的、完整的业务数据,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医生每年晋级、评职称能否用数据说话?一个医生看了多少个病人、做了多少台手术、写了多少篇论文、承担了多少教学工作量、病人满意度怎么样?如果有了量化的指标,评价起来就会更客观。再比如,在医疗质量监控方面,大处方,超剂量、长时间、联合用药问题如何有了信息化的支持,就可以从事后监控变为事中监控。

其四,信息化如何为病人服务。过去信息化面对的对象主要是医院管理人员和医生,现在则延伸到病人,如网上预约挂号,化验结果查询,费用查询,满意度评价等等。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服务是个新的巨大挑战。

面对重重挑战,薛万国认为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的工作原则是应该从宏观、总体布局上围绕这几个目标去做事情,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心里时刻有根弦:我要到哪里去?建信息系统是为了干什么?“未来医院信息化总体将逐步向临床发展,但是没有统一的方法,只能因地制宜。”他说。

共2页: 1 [2]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临床医疗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