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6-12 14:03
- 作者:佚名
- 来源:福建日报
近日,从福建省卫计委获悉,福建21所医院实现医学影像检查项目网络互认。患者持社保卡就诊时,若该患者3个月内曾在具备互认资格的医院做过临床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相关系统就会向医师工作站发出提示信息,告知医师有医学检查结果可供参考。
当前,福建卫生计生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卫生信息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一张医保卡可在福建省医疗机构就诊,新农合省内异地就医可实时结算,领取检验单、缴费转账都靠自助,患者健康信息全省互联互通……不断提升的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程度,为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利好。
挂号复诊,足不出村
70岁的莆田市荔城区镇海街道新溪村村民张亚超,今年初以来看了两次病,都是在村卫生所挂的号。去年起,村卫生所开通了预约挂号平台,莆田市二甲以上医院的门诊号都能在这儿预约挂号,老张从此免去了长途跋涉去大医院排队之苦。
在离新溪村不远的新度镇蒲坂村,68岁村民戴寿粦前几天到村卫生所看病时忘带参合证。但村医郑荣东点击电脑上的“福建省居民健康和新农合业务应用系统村卫生所管理子系统”,输入“戴寿粦”这一姓名,同样能进入就诊平台。
老戴患有慢性肺炎,曾在大医院看过病,在他的电子门诊病历里,就诊信息一目了然。这次,老戴到村卫生所复诊,郑荣东参照以往处方,为他开了4片雷尼替丁胶囊、6片多潘立酮片、12粒阿莫西林胶囊,2天药量。
点击“费用结算”后显示,老戴的药费共8.01元,其中自付2.5元。打印门诊处方和结算表后,他在结算金额上按下了大拇指印,并笑着说:“这个系统好,看病真方便!”
预约挂号、复诊取药,足不出村,靠的是福建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基层卫生信息子系统。
杜绝“孤岛”,多方“化缘”
卫生计生信息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支撑体系之一。信息化建设,也是新一轮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福建省卫计委信息化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张守臣指出,在国家卫生计生委信息化建设“3521”工程框架指导下,福建依托省政务外网,搭建起了全省卫生系统信息专网,其核心就是1个省级中心平台、9个设区市级平台,建设总投资近1亿元。
为了避免各单位、各部门各自实施信息化项目形成“信息孤岛”的局面,福建卫生信息化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专网、统一平台、统一实施。
比如,很多地方在信息化建设中,都遇到各家医院自有HIS系统(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兼容问题。但是,在福建,县级以上医院的HIS系统全都没有推倒重来,而是通过给每家医院20万元改造费,进行接口改造,等于给每家医院的HIS系统都建起“高速公路”,再将这些“高速公路”联通起来。
再比如,各个市级平台建成后,向上连接政务外网,和市政府、省卫计委连接,还通过市卫生局的交换枢纽和医保网络互联,通过专线和村卫生所连接。如今,全市卫生系统的所有公文可全部实现电子化,不用再像以前,要把公文一摞一摞印出来,寄给每家医疗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的卫生信息化建设除了各级政府的投入外,还靠多方“化缘”。比如,新农合资金放在银行,巨额的资金可带来金融运作的丰厚利润。为此,多家银行都争先恐后为卫生系统提供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
用好数据,引进人才
下一步,福建省还将启动实施社保卡兼容健康卡改造工程,16252个建制村将全部实施乡村一体化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村卫生诊疗、公共卫生管理、绩效考核和新农合村级门诊统筹即时结报。
在此背景下,数据应用、人才引进的瓶颈浮出水面,亟待解决。
张守臣说,卫生信息化建设不能停留在信息化本身,而要通过平台和网络建设,用汇总的数据为卫生计生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政策依据,为医改提供支撑,“信息化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规划好,更要落实好,一抓到底”。
也有专家指出,福建卫生信息化建设最大的困难不在于钱,而在于人——既懂医疗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本身就少,加上编制问题很难解决,导致福建卫生信息化建设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据悉,福建已出台相关政策培养和引进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本报记者 储白珊 实习生 纪玉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