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3D打印技术敲开微创手术大门(1)
3D打印技术敲开微创手术大门(1)
  • 2013-12-25 17:39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科技网

一只实验所用的牛蛙早已作完前期准备,等待它的,是以一次奇妙的体内3D打印体验:“墨汁”——液态金属被清华大学医学院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小组(以下简称联合小组)的实验人员用微型注射器吸入,然后按照制定好的路径顺序喷注入这只牛蛙体内。

一会儿,通过X光照片显示,在牛蛙体内的坐骨神经上打印出了一个电极,而这样一个“大手术”却未留下大创口,如果不仔细查找,很难发现微型注射器留下的针眼。

当一些谨慎之士还在争论3D打印技术未来能否掀起一场产业革命时,这项技术却已让生物医学领域看到更美的未来。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在体内直接3D打印人工器官移植手术成功。如今,联合小组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全新且更具微创性的3D医疗电子打印制造技术。

“我们期望,能够在生物体内利用3D打印技术直接构建出非常精密的医疗器械。”联合小组负责人刘静教授说。

他形象地将此比喻为,通过一个针孔将液态金属按照程序源源不断注入体内目标组织处,运用3D打印技术铸造出比“东方明珠塔”还要精细的医疗器械。

3D打印成功制成人体器官

今年5月,美国俄亥俄州的男孩Kaiba Gionfriddo成功移植了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的人体气管。

密歇根大学的科研人员们对此表示,将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生物材料的3D打印结合起来,可以针对患者的特定解剖条件创建可植入设备。

英国科学家发现采用3D“打印技术”,基于胚胎干细胞能够定制化打印制造人体器官组织,这意味着绝望的重病患者能够很容易地获得可供移植的肝脏、心脏和其他人造器官。

可以想见,生物医学领域正在领略3D技术带来的神奇与魅力——人们不再为移植器官稀缺而困扰,移植之后的排异反应也将大大减小。

但是,这些手术都会获得同样的“纪念品”——传统植入式医疗设备往往需要借助一系列复杂烦琐的开颅、开胸手术、植入及缝合过程,常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痛苦,更为甚者会引起严重损伤。

“如果采用微创3D电子打印制造,创口直径只有0.5毫米。”刘静说,其实,这就是一个小针眼的尺寸。

他表示,可植入式生物医学电子体内3D打印借助临床上常用的微型注射器按照预先设计的加工流程将封装材料与具有良好导电特性的液态金属墨水,在图像引导下以微创方式按既定路径顺序注入体内,实现空间结构可控且功能各异的电子设备,如典型医用植入式电极及RFID等。

“我们已经在小鼠体内进行了这样的实验,并获得成功。”

共3页: 1 [2][3]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3D打印  生物材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