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2-16 09:23
- 作者:佚名
- 来源:生物谷
移动医疗乍现曙光
医疗保健不再是医院的专利,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将愈来愈紧密。从去年开始,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加速了整个移动产业的发展,移动医疗也顺势而发,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绩。今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劲势头,移动医疗将迎来又一次浪潮。这将对传统医疗行业产生实质性的冲击,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
由于国内独特的体制和国情,国内移动医疗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一定的发展,总体上还在布局时期,盈利模式尚未清晰,主要还是运作方式探索,离真正的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移动医疗领域已经有很多公司做了先行实践,并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
国内移动医疗的先行者
国内较主流的移动医疗产品有:"全科医生"面向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应用,它跟普通用户建立契约关系,并由当地卫生局和政府付费。其服务主要有二:医疗全科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各类基于药剂的换算和评估工具;"5U家庭医生"提供私人家庭医生服务,较前卫和高端。其针对重视个人和家庭成员健康管理的中高收入人群,为他们引入私人家庭医生,提供专业的健康医疗咨询、预约及治疗服务,从中收取费用。目前其服务体系主要由北京协和医院的健康专家团队打造,主要面向母婴群体;"春雨掌上医生"主要提供疾病的诊断服务。它为医患间构建了一条咨询交流的桥梁,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诊断咨询服务;
移动应用"快速问医生"提供医患问答平台,其特点是医生对问题的回答很快,用户可以通过它随时向医生进行免费咨询,通常数分钟内询问者即可获得答案。
移动医疗面临的挑战
虽然移动医疗是大势所趋,但当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决定了移动医疗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移动医疗是整个国家社会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社会医疗体系的现状。医改尚未深化到位,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贵等问题突出,医疗体制不改革到位,整个移动医疗发展起来将会困难重重。在国外,让政府、保险公司购买相应的医疗服务都已经相当普遍。但在国内让用户付费却困难重重。
其次,移动医疗行业人才也严重缺乏。一方面,国内很多医生没有在心理上接受移动医疗。医生们长期的工作习惯不容易改变和颠覆。因此,医生们的习惯也是移动医疗发展的一个瓶颈。如何让他们欣然拥抱移动医疗,这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专业门槛高,我国的医生行业压力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行业限制多,导致能够发展起来的移动医疗领域的医生少之又少,专业的移动医疗领域人才,成为移动医疗的急需。
第三,医疗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管行业,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而很多移动医疗的应用是让患者自己诊断疾病,这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一旦误诊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国家势必会加强对移动医疗的管理力度。许多做外贸医疗的企业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但由于忌惮监管政策一直未真正发力国内市场。严格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是必要的,但如何在管理和发展活力、空间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需要智慧。
另外,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而移动互联网在这两点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卫生医疗机构对引入移动医疗系统还顾虑重重,仍处于观望状态。移动医疗要想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一线,还需要增强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中国的移动医疗健康领域的从业者只能在医院墙外小心发展,奋力掘金。这些从业者们对行业的未来充满着期待,也充满着担忧:移动医疗之困,困于专业门槛,困于发展模式,困于监管之手,困于行业脉搏的的微弱和不可预知。移动医疗需要在风浪中努力修正航线,才能稳妥的发展。
未来该何去何从--积极展望
随着微信等移动社交产品发展迅速,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装备医院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将会越来越移动。医疗将越来越社交化。移动医疗功能将成为手机的标配,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运动、心跳、体温、睡眠甚至情绪等健康状况。目前一些手机已经具备了监测脉搏和心跳的功能,现在只等国家政策的放开及监管机制的健全。
而"十二五"863计划中明确提出"数字化医疗工程技术开发",这使数字化医疗工程进一步成为生物医疗信息行业的焦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移动医疗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2014移动医疗健康峰会将于2014年03月14-15日在上海举办,峰会将以大数据、轻易动和新健康为主题,围绕生物医疗大数据、云计算、家庭保健数字化领域,从政策方向、行业趋势、投融资对接层面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医院CIO、软硬件供应商、医疗保健人员、创业者、VC及新技术从业者间架起充分沟通的桥梁。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