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北京医联体强调区域概念 2016年底实现居民全覆盖
北京医联体强调区域概念 2016年底实现居民全覆盖
  • 2013-12-06 10:03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京报

2011年8月,朝阳医院,患者正在排队挂号。去年11月,朝阳医院“牵手”10家医院成立医联体。

北京将全面推广由大医院“牵手”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组成的“医联体”服务模式。到明年6月,每个区县至少将有一个区域医疗联合体。2016年底前,全市医联体的数量将达到50个左右,争取实现居民全覆盖。

北京医联体将强调区域概念

昨天,北京市卫生局公布《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明确“区域医联体”模式将在北京全面探索推广。

“分区医疗将是北京医联体特色。”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钟东波表示,医联体区域内居民能实现“全覆盖”,且节约了居民看病的交通成本。

在医联体内部,不同层次、类别的医疗机构将打通转诊通道,分工协作。大医院将专注处理疑难复杂病和急危重症,其他成员单位主要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医联体内部检验结果互认,病人医嘱、检查、诊断等信息共享,床位可统一调配等。

据悉,北京去年开始试水“医联体”模式。具体形式一般由一个三级医院或区域医疗中心作为核心医院“牵头”,联合区域内多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合作医院。

核心医院将以综合医院为主

数字显示,北京大医院就诊人次以每年1000万人速度递增。市卫生局医政处处长路明介绍,目前北京大医院诊疗量的增速高于基层医疗机构,大医院甚至有医生一天看300个病人,过度负荷也造成医疗质量隐患。而实际上,对于慢性病稳定期等疾病,一个合格的基层全科医生完全能解决80%。

他介绍,北京将分三个时间段逐步推进医联体建设,至明年6月,每个区县至少将有一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城六区每个区将签约并运行2个医联体,均由核心医院、合作医院组成。

路明说,按照设想,医联体中的核心医院将以综合医院为主,像妇产、儿童等专科医院暂时不作为核心医院。

2016年底前,全市医联体的数量将达到50个左右,争取实现居民全覆盖。

焦点1

医保报销障碍如何解决?

医保未来有望按医联体定点报销

记者了解到,医联体运行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每年医保的总额控制指标是按上一年度的实际发生额测算的,组成医联体后,下级医院由于接收大量康复期病人,医保总量可能超支。

此外,受医保定点机构限制,患者在医联体中的核心医院就诊后,想“下转”继续治疗时,须选定下转医院作为自己的定点医院,才能享受医保待遇。

“最理想的状态,是按照基层、二级、三级医院的总包体系报销。”路明说,医保按照医联体付费是比较理想的方式。但当前我国患者就诊的自由度非常大,固定的首诊负责制还没有形成。

据了解,在北京市医联体推进方案中,已明确会研究医保相关政策的改革,并得到了市人力社保局的支持。下一步,人力社保部门将通过完善政策,引导医联体落实医保要求,向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并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

焦点2

怎样解决药品“断顿儿”问题?

三级医院将被要求多用基层药品

由于社区医院等级较低,部分药品不允许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患者虽然转到社区就诊,但某些药品仍需要到大医院取。

“一些患者没法不到三级医院看病。”路明坦言,今年9月,北京启动社区药品目录扩容,围绕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增加224种药品,涉及1200多家医疗机构,但一些大医院没有使用基层药品,使得治疗中断。

他透露,国家卫计委即将出台新政,要求三级医院加大基层用药目录的使用,并将纳入医院考核指标。规定出台后,将提高大医院使用基层药品的比例,以保证患者从大医院回到基层继续治疗时,用药能够持续。

焦点3

是否会强制社区首诊?

靠“实惠”引导患者在社区首诊

近年,为方便参保人员在社区就医,北京在医保报销方面,已对社区医疗机构采取了倾斜政策。以门诊为例,在职职工在医院就医能报销70%,在社区就医报销90%。

不过不少患者反映,对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不够信任,有病还是更习惯、倾向于跑大医院“把关”。钟东波表示,按照国际经验来看,患者的第一接触点都应当是社区,有助于对疾病全程管理。不过,目前北京并没有强制社区首诊,而是通过一些“实惠”,比如价格杠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吸引患者到社区就诊。“是引导,而不是强制。”

杨桦认为,对于从大医院往社区转诊,首先要遵从患者本人的意愿。“我们目前需要创造条件,对于适合转、愿意转的患者,保证社区能够有床位接收,能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如何让大医院下转患者、“切割”利益?钟东波表示,北京在建设医联体的改革中,将会采取超越单个医院利益、由政府主导的制度改革。卫生部门将出台配套的绩效考核措施,将医联体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从制度上强化医联体的责任制。

钟东波称,北京也将会借鉴武汉等地的做法,对于在医联体中提供服务的大医院,政府也会给予一定补偿。

试点

转社区患者少于上转大医院患者

去年11月,朝阳医院“牵手”辖区内共10家医院,包括1家三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和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水医联体。

朝阳区卫生局副局长杨桦表示,从朝阳医院下转康复治疗或延续治疗的患者,截至目前有571人;从医联体成员单位上转的疑难、危重患者947人。对比来看,上转患者明显多于下转患者。

目前,朝阳医院除出诊、查房外,还向社区试点派驻责任主任,并承担对社区的考核任务。

据悉,已有47名来自朝阳医院的专家被派到成员医院出诊,共诊治过2万人次患者。医联体内医院接受朝阳医院专家查房310次,共有1245名患者得到了朝阳医院专家提供的诊疗方案。

杨桦认为,朝阳医院医联体目前运行周期还较短,评价其成效得失为之尚早。“设立一个3到5年的评价周期,是比较科学的。”

除朝阳医院医联体之外,北京自去年底至今年2月,还陆续成立了友谊医院、世纪坛医院医联体。杨桦表示,朝阳区还将有东部、北部两家医联体,分别以中日友好医院和安贞医院牵头。

【相关推荐】

医联体建设时间表

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责任编辑:晓一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联体  北京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