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辽宁:2015年居民健康卡覆盖100%县区
辽宁:2015年居民健康卡覆盖100%县区
  • 2013-10-25 10:36
  • 作者:佚名
  • 来源:辽宁省卫生厅

10月24日,全国居民健康卡现场推进会在辽宁沈阳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孟群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省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辽宁省卫生厅、河南省卫生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别介绍了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经验。与会相关人员参观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场、辽宁省卫生厅区域信息平台。

国家重视及倡导居民健康卡普及和应用工作

2010年10月,卫计委已完成了“十二五”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初步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3521 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 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居民健康卡是“3521工程”总体框架设计中重点提出的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三级信息平台,实现跨机构、跨地域信息互通共享以及开展医疗协同服务所必须依托的个人信息基础载体,实施居民健康卡建设对于落实医改任务促进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设,实现居民在医疗服务活动中身份识别和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整合利用,实现跨机构跨地域看病就医一卡通,优化服务模式,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以及农民异地诊疗即时结算和支持金融应用等社会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

2013年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要求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医疗优质资源共享,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工程将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为核心,加快推进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通过“加快发卡”、“丰富用卡”、“完善管卡”、“推进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推进。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能显著促进卫生信息化发展‚带动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应用产业发展‚推动网上挂号、就诊预约、结果查询等新型服务模式创新发展‚通过创新供给引导消费。

辽宁在推进居民健康卡应用中设立了三个阶段工作目标

据辽宁省卫生厅厅长王大南介绍,辽宁省卫生厅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基础和特点,及时启动了全省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在项目建设中我们的总体目标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目标——逐步代替门诊就诊卡,实现居民健康卡在医疗行业范围内通用;通过加载金融功能和新农合功能,实现新农合异地实时结算以及全省预约诊疗平台的建立。

中期目标——在完成初步目标的基础上,借助居民健康卡整合居民在各医疗机构间的健康信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协同,实现居民健康信息的有效管理。

远期目标——探索居民健康卡应用,扩大健康卡使用范围,丰富健康卡服务,逐步满足居民的使用需要。

建设内容包括:

——发卡模式

在借鉴全国试点地区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辽宁省居民健康卡的发卡模式有三种:

一是以省卫生厅为主导,先期选择部分条件具备区县推进,后期整体推进模式,批量发卡,业务范围覆盖医疗、新农合等业务领域;

二是在医院实现自助发卡,医院配置自助发卡机,客户使用二代身份证自助发卡,通过医院应用来促进发卡;

三是以银行为主导,客户在银行柜台申领居民健康卡,现场加载金融功能,后台传输数据到省卫生厅卡管平台注册,实现银行网点发卡。

——卡应用环境建设

为保证居民健康卡的正常使用,卡应用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为此辽宁省卫生厅先后建设了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和密钥管理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管理居民健康卡的生命周期和卡片安全,为后续的发卡及用卡奠定了坚实基础。

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对居民健康卡业务进行分级管理的应用系统,为注册管理中心提供全面的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功能,系统功能涵盖《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建设规范》90%的功能,系统采用图形化的监控页面对健康卡的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监控,支持多种统计分析方式,同时还支持用户通过手机端查询自己的健康卡信息。作为全省居民健康卡管理的中枢,卡管系统对外提供了丰富的应用接口,以此保证居民健康卡在全省范围内的规范发行与使用;应用接口包括与自助终端、银行系统、制卡商、医疗机构、上下级卡管系统、区域卫生平台以及其他业务系统。

省卫生厅按照卫计委有关文件要求,建立二级密钥管理中心,配备相应管理人员并建立相关制度,构建密钥管理数据库和管理平台。二级密钥管理中心负责向国家卫计委申请和接收辽宁省二级根密钥和全国共享应用密钥。采用批量方式向卫计委申请发放SAM卡,并负责本省SAM卡的安全分发和安全管理。为保障区域内发放居民健康卡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辽宁省卫生信息中心对辽宁省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加密机、发卡系统进行改造,完成通过远程传输方式进行卡片密钥的灌装,此密钥灌装方案经过了多次专家论证,其灌装过程更加快捷方便,解决了多网点同时发卡造成密钥灌装无法控制的难题,从而填补了该项管理工作的国内空白。

——居民健康卡开展的服务

目前辽宁省居民健康卡在居民首次办卡时提供免费制卡,费用由银行承担,当出现居民健康卡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居民可以通过12320卫生热线、银行服务电话、银行网点三种方式进行挂失,同时在补换卡时居民需要携带有效证件到银行网点办理,并由居民承担换卡费用。居民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查询卡内健康信息以及卡状态、其查询方式包括自助终端、网站、手机端。

——信息化配套建设

在建立了卡管系统、密钥系统后,通过与医院系统的联通实现了居民健康卡的发放和使用,而为了更好的利用健康信息,实现跨机构、跨业务系统的业务协同,省卫生厅同步建设了相关的信息化配套系统,包括省级综合卫生服务平台以及基层医疗卫生系统、新农合系统、妇幼保健系统等业务系统;省级综合卫生服务平台完成了持卡居民的信息注册、诊疗信息的汇总、分发、健康档案信息、电子病历信息的调阅;新农合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妇幼保健系统的建设丰富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信息来源,通过平台的存储与索引完成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的汇总,对居民的健康情况以及辅助诊断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辽宁已经累计发放近20万张居民健康卡

辽宁省居民健康卡的建设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2012年3月1日锦州市作为卫计委首批居民健康卡试点城市发放了2万张居民健康卡,也成为了中国首批居民健康卡四个试点城市之一,即开始了居民健康卡在锦州市试点地区和试点医疗机构的推广使用;结合锦州市居民健康卡试点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辽宁省卫生厅通过完善卡管系统以及密钥管理系统,并同时与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将原有的居民健康卡赋予金融功能形成了辽宁省新型居民健康卡;2013年3月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隆重举行了新型居民健康卡首发仪式,此卡推行后居民看病无需再带着现金、银行卡、病历本、就诊卡,手持一张居民健康卡就能完成从挂号到缴费的整个流程。在随后的3个月的时间内,盛京医院、辽宁省中医院、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陆续也实现了医疗机构的自助发卡;在批量发卡方面2013年下半年已经率先在营口、沈阳的部分区县实现了批量发卡,目前还在继续扩大批量发卡范围。目前辽宁省居民健康卡已经累计发放192977张居民健康卡。

为实现力争到2015年年底居民健康卡发卡覆盖省内100%县区、居民持卡比例达到80%以上的目标,省卫生厅多方筹措资金,目前已经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2013年5月9日,辽宁省卫生厅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召开了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推进会,会议要求各地市、三甲医院要全面推进居民健康卡的发放和应用,明确了建设推进时间安排,在发卡的同时加快全省三甲级医院的环境改造,达到居民健康卡使用条件;2013年7月19日,辽宁省卫生厅举行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责任状签字仪式,与全省14个地市卫生局签定工作责任状,推进全省居民健康卡建设。会议要求,各地市必须建立完善卡申请、卡制发、卡受理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机制及组织体系,开展居民健康卡受理环境建设。

伴随着居民健康卡的持续建设与推广,居民健康卡带来了诸多的成效,医疗机构使用居民健康卡以后首先优化了原有的就诊流程,提高了居民就诊效率和医疗机构服务效率。对于居民个人,健康卡减少了就医排队时间,提高了报销结算效率,多卡合一的方式实现了跨院就医,降低了看病的费用。对于卫生行政部门,首先实现了医疗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同时改善了就医感受,和谐了医患关系,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辽宁省卫生厅充分结合辽宁省地区特点及优势,逐步探讨适合地方特色居民健康卡建设方案,在居民健康卡发卡模式方面,包括医疗机构个人化发卡模式、批量发卡模式和金融发卡模式。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银医平台,在医院配置自主发卡机和自助服务机,实现医疗机构现场个人化发卡,并现场加载金融功能和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同时为加快全省的居民健康卡建设进展,联合金融机构、卡商和地方卫生部门组织批量发卡。

加强居民健康卡管理体系建设。省卫生厅信息中心通过成立居民健康卡管理科,配备专职人员来负责业务运行管理和技术支持。陆续建设了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平台、密钥管理中心和密钥灌装前置系统,支撑居民健康卡发行,应用和管理功能,保证居民健康卡在全省范围内的唯一性和安全性,同时规范居民健康卡的业务规范和管理办法。

推进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是国务院促进信息消费,实施信息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辽宁省卫生厅把居民健康卡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将持续推进居民健康卡发行和应用工作,真正让百姓从中受益。

背景资料:居民健康卡简介

(1)居民健康卡的定义

居民健康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拥有的,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用于身份识别,满足健康信息存储,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数据交换和费用结算的基础载体,是计算机可识别的 CPU卡。主要用于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身份识别、基础健康信息存储、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费用结算和金融服务等应用。是实现居民与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相互之间、医疗机构与社会公共服务等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共享的纽带和关键。

(2)居民健康卡相关标准规范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制定居民健康卡的相关标准及方案,辽宁省居民健康卡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遵循卫计委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并要求参与的相关厂商遵循这些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规范:

(一) 用户卡技术规范

(二) SAM卡技术规范

(三) 产品检测规范

(四) 资质管理规范

(五) 密钥技术规范

(六) 终端技术规范

(3)居民健康卡的功能

居民健康卡主要应用于三大领域,医疗服务应用方面、新农合应用方面以及金融应用方面,主要有以下4项功能:

(一)身份识别功能

居民健康卡中存储居民的身份识别信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作为身份识别的载体。

(二)基础健康信息存储功能

居民健康卡作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联结载体,支撑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在各系统间的共享交换。还可以脱机存储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有关信息,满足异地交换共享和社区及居民健康管理的需要;

(三)费用结算金融服务功能

居民健康卡通过加载的金融功能,可以方便患者在挂号、缴费等就诊环节实现金融结算服务,从而给患者就诊带来方便。

(四)跨机构跨地域就医功能

通过居民健康卡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及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各类业务应用数据库进行交互处理,可以实现跨地区和跨机构就医,逐步实现就医一卡通。

(4)居民健康卡卡面设计要求

卫计委制定的《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中对居民健康卡卡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各省需要将健康卡卡样设计报送卫计委进行审批,同时合作的金融机构需要依据《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和《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2.0)》等要求,确定加载金融功能居民健康卡方案和卡面设计,并需要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审批。

卡片正面包括以下要素:居民健康卡标识图案、卡名(居民健康卡)和银行标识与名称。

卡片背面包括以下要素:持卡人姓名、居民健康卡号条形码、发卡机构公章。

(5)居民健康卡存储的数据内容

居民健康卡数据分为身份识别数据、卡识别数据、基础健康数据、管理数据和金融数据五大类:

(一)身份识别数据

身份识别数据指持卡人的唯一的身份标识,包括身份证件、人口学、联系方式等。

(二)卡识别数据

卡识别数据指与居民健康卡基本数据及发卡机构有关数据,包括卡基本信息、发卡机构信息等。

(三)基础健康数据

基础健康数据指与持卡人急诊、急救相关的静态数据,包括生物标识、免疫接种、医学警示等。

(四)管理数据

管理数据指与持卡人基本诊疗活动有关的动态数据,包括门诊摘要、病案首页、费用结算信息等。

(五)金融数据

金融数据指与持卡人金融功能有关的金融数据,包括电子现金及借记卡等信息。

【责任编辑:晓一 TEL:(010)68476606】

标签:辽宁  居民健康卡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