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徐建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医改新机制(1)
徐建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建立医改新机制(1)
  • 2013-08-18 20:15
  • 作者:赵志娟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徐建光在17日举办的2013中国卫生论坛中以“上海医改的思路与进展”为主题做了精彩演讲,他指出:未来几年,上海市的医改重点工作是以公益性和服务绩效为核心,以信息为技术支撑,通过制度+科技手段,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

上海医改实施路径

徐建光指出,上海在科学合理使用卫生资源资源分配机制,以及建立有利于维护医患双方利益,规范医患双管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打基础、管长远、可持续”这一基本理念,即: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夯实资源配置、人才队伍、信息化管理等基础性工作;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建立符合未来发展要求的基本制度和体系框架,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把握改革的力度,量力而行,不盲目超越,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今天的改革不要成为未来的麻烦。

关于医改总体目标,国家层面已经非常明确,上海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三个方面的医改目标,一是要加强健康管理,提高整体的市民的健康素质,使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世界发达国家的中位数以上的先进水平;二是加快发展医疗服务业,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三是要发展医疗科技,把上海打造成为亚洲的医学中心城市。

徐建光表示,这一目标既贯彻了国家总体要求,又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符合上海的实际情况。同时,基于上述基本目标,上海结合自身特点又提出了上海医改的实施路径,要建立四梁八柱,夯实地基的主要举措,解决看病就医的重点,着眼长远,完善长效机制为改革提供持续的动力。可以说上海这几年来一直围绕这样一个框架不断完善医疗制度。

以下是推出的上海经验供各地参考:

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管理体制。为市领导分管卫、医保等部门,加强协同,推进部市合作,共建共管部管医院和军队医院。完善补偿机制,各部门打好组合拳,通过财政补偿、医保补偿,推行总额预付,实行医保总额和药品总额“复合双控”。另外,加强价格补偿完善监管机制,真正实行上海医疗机构纲要提出的一户一档,一人一档管理。

开展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司法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和群众体验。优化服务措施,推出预约诊疗,门诊一站式付费,增加门诊专家配备等缓解看病就医突出问题。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施“5+3+1”工程。通过新建5家,提升等级3家,迁建1家的方式,在郊区建设9家三级医院,8个项目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改善专科结构。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增加短缺资源配置。推进部分二级医院功能转型:杨浦区老年医院,宝山区一钢医院、华山医院永和分院。

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市级试点探索。瑞金-卢海湾、新华-崇明两个联合体成立理事会。明确联合体内各成员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开展联合体内人员柔性流动,强化人力技术梯度支撑。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区域影像诊断中心,探索居民签约服务和双向转诊。全市大部分区县均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了资源纵向整合工作。所以进一步完善总结区域联合体的运营机制,来进一步研究制定下一步可以在全市面上推广的医疗联合体,组建模式和运营管理机制。

加大力度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实施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卫生信息化工程。首先,在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采集居民健康信息,任一机构采集的信息均可由全市平台整合,而后共享到公共卫生机构、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家庭医生、政府有关部门、研究机构和居民等,并加以利用,努力为全体居民建立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HER。其次,以EHREMR为核心,建立市区二级共享数据平台,制定综合平台建设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全市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和各类业务信息系统在平台上的数据整合;再次,实现全市三级医院与所有区县联网共享。

建立家庭医生制度。2011年在全市三个区县进行家庭医生的试点,家庭医生负责对一定数量的居民对常见病的诊治等全方位的健康保健工作,我们计划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医改制度改革,加强家庭医生责任制。现在我们居民签约数已达到了374万,这项工作已经在全市十几个区县全民推广。

共2页: 1 [2]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医改  卫生信息化  EMR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