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 > 新医改 >  五大措施为医改挣更多“红利”
五大措施为医改挣更多“红利”
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 马伟杭
  • 2013-02-25 15:01
  • 作者:佚名
  • 来源:健康报

医改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虽已明显超出预期,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有不少。当前应立足两点,即一面认真剖析问题,从克难解难层面保证改革的预期“红利”不受影响;另一面是继续推进深层次改革。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措施入手扩大“红利”的增量。

建立区域“健康云”

我们不能“就医而医”、“就防而防”,医和防紧密结合才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就此而言,医疗机构也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医生要进城乡社区,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做好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的后盾。这需要信息化来支撑,要通过对全人群健康事件数据的采集、储存、分析、研判、跟踪,建立区域“健康云”,把CDC、社区卫生、医院等不同机构紧紧连接起来。其中很重要的是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共享。

让大医院组建区域性eICU

从横向来看,平行分工就是医院间的分工,纵向的联系是医疗层级之间紧密的联系。区域数字化远程医疗服务的网络可以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好的应用,但现阶段如何发挥作用,很重要的一条是怎么样把远程医疗监护系统做好。对基层的指导是要解决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所以更需要大医院来组建区域性的eICU。建立区域共享型医疗服务支撑平台,把临床检验等资源联合起来。

对医疗质量进行排队

国际上对医疗质量进行管理有许多先进的方式。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医疗质量数据中心,这些数据的特点是及时性、可靠性和可获得。我们应建立一种新的医疗质量评价体系,把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的事务性、专业性工作,委托给专业的学(协)会、评审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利用专家力量,建立起与准入管理、过程管理、结果管理和社会监督等相关的委员会,有效地开展专业性评价工作。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数据库,通过分层次数据挖掘和梳理,对不同领域医疗质量进行排队。

有效管理患者资源

传统的医疗服务往往是由一所医疗机构来提供的,未来的医疗服务往往需要一个体系来提供,包括不同层级的转诊服务、医院间的会诊服务等。新的医疗服务提供方式不仅需要信息化,更需要对患者资源的有效管理。眼下正在推进预约诊疗工作,这是对中国既往就医模式的一种根本性的变革。浙江省建了一个省级数据中心,把社会资源都利用起来,老百姓可以通过固话、手机、上网来预约,形成预约诊疗的氛围,医院通过这一方式加强了对门诊及医生出诊的管理,逐步把患者资源管理放在重要位置。

用客观数据追踪

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卫生行政管理更权威、更有效。提高卫生行政管理能力的基础在于对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把握、对卫生专业领域基础数据的掌握。虽然传统意义上的调研,可以了解相当多的情况,但缺乏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动态数据。随着卫生信息化的推进,应用大数据的概念,借助物联网等,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晓一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改  健康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