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调研 >  新加坡医疗保健体系对上海的启迪(6)
新加坡医疗保健体系对上海的启迪(6)
  • 2012-12-05 20:33
  • 作者:佚名
  • 来源:医谷

六、对上海提升现代医疗服务的建议

早在“十五”规划中,上海首次提出打造亚洲医学中心城市,作为上海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一大目标。上海医改的基本目标有四:一是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发展现代医疗服务业;三是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四是使上海

成为亚洲医学城市之一。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认真借鉴新加坡经验颇有裨益,这里提出如下建议:

组建区域性医疗联盟

政府应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以三级甲等医院为核心,联合周边区域的地区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养老院等医疗机构,组成区域性医疗联盟。联盟内部整合服务、采购、转诊,共享设备、床位和电子病历,发挥综合效应和规模经济。各联盟之间则有序竞争,共同提高。政府利用价格机制鼓励门诊到地区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急病、大病转诊到三级医院治疗,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推动医疗机构合理分工,资源有效利用,病人有序分流。

加速医疗信息化进程

在过去的几年中,上海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良好成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医院管理系统、电子药房、医院财务系统等已普遍使用。下一步应该面向十年后的需求,由政府牵头重点建设覆盖公立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交换系统(EMR),它可以规范临床工作流程和医疗实践,提供决策支持,强化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治疗成本。围绕着电子病历交换系统,可以同步配套患者门户、全科医生和生态合作伙伴门户、自动化输送系统、呼叫中心、辅助系统等。医疗信息化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之一。

引进国际医学院加强教育培训

医疗人才是医疗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制约瓶颈,国际水准的人才才能带来国际医疗和高端医疗。而国际人才需要国际医学院来培养。杜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研究生院、伦敦帝国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医学院为新加坡确保了国际人才的供应。上海医疗人才总量过剩,而国际人才的结构性不足较为严重,其中专业英语水平和服务水平是两大短板。建议以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复旦大学医学院为母体,吸引国际顶级的医学院合作办学。浦东应该作为东道主规划医学院用地,推出扶持政策,早日玉成此事。

适度发展国际医疗和私人医疗

国际医疗是指面向非本国公民、达到国际水平的医疗服务。私人医疗指私人投资、盈利性的医疗服务。国际医疗不是基本医疗的主要服务内容,通常由私人医疗机构提供。高端医疗指医疗人员、技术设备、管理模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样适用于私立和公立医院。发展国际医疗需要引进国际品牌和管理做增量,引进国际资本或社会资本做增量,引进国际医疗人才和联合培养人才做增量。国际医疗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供给,强化竞争,满足国际患者需要,而且国际医疗的服务模式会对基本医疗形成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促进基本医疗、私人医疗共同发展。加速推进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设。

上海医改方案明确提出:“上海将以浦东新区、虹桥商务区建设国际医学园为抓手,着力推进上海现代医疗服务业向国际化的一流水平方向发展。”作为上海发展国际医疗、高端医疗的重要平台之一,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经过八年建设,由卫生部、市政府组建了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设联席会议,以西门子、德尔格为代表的医疗器械国际企业,以科文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服务外包国际企业,以华大基因、微创为代表的自主创新企业,已经形成医疗器械、生物医药集聚区;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和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正在有序建设,一批医院在积极推进,医学园区在国内外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下一步建议以国际医学院和国际医院的引进和建设作为重点,早日形成卫生部要求的“医院示范区”,为打造上海成为亚洲医学城市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well TEL:(010)68476606】

共6页: 上一页 [1][2][3][4][5]6 [查看全文]
标签:新加坡医疗保健体系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