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保护患者隐私 病床卡不写病名
保护患者隐私 病床卡不写病名
  • 2011-09-22 09:12
  • 作者:佚名
  • 来源:华西都市报

黄孝伦 

黄孝伦

护士为病人做检查必须用消毒液消毒 

护士为病人做检查必须用消毒液消毒

 

在一些医院的科室、病床上,贴着病人卡片,“子宫肌瘤”“肝硬化”等各种各样诊断都会紧紧跟随病人姓名。但在四川省医院外七病区、细胞移植中心,“诊断”一栏始终空白。

这个规矩,来自该病区《工作人员守则》。制定守则的“海归”主任黄孝伦认为,这是对病人隐私的保护。同时,他要求医护人员不能在病房接电话,不能在公共场合谈论病人病情、经济情况……个性化管理让很多医护人员觉得新鲜。

卡上不写诊断病人感到轻松

昨日,在省医院外七病区,80多岁婆婆常玉(化名)的病床卡上,只有名字、性别、主管医生、护理级别等内容。留着最长方格的“诊断”框中,却是空白。

同房住了快1个月的病友腾女士,直到昨日出院都不知常婆婆所患何病。遇到有外人询问时,常婆婆的家人就说,“是胆管堵塞,小毛病。”

当华西都市报记者询问护士时,她声音很小,似乎不愿透露。辗转多条途径,记者才得知,常婆婆其实患的是另外一种病。这一切,病人全然不知。

“家人担心她受不了这个打击,一直瞒着。”护士长张雯说,不仅常婆婆如此,外七病区所有病人病床卡上都没有填“诊断”,这是为了保护病人隐私。

31岁病人腾女士认为,在这里住院让她从心理上感到轻松,“如果把自己的病贴在床位上,人人都能看到,很不自在。”

不混淆病情卡只是身份识别

记者在省医院妇科病房看到,大部分病床卡上没写诊断,但少部分卡片中仍填着“子宫肌瘤”等疾病名称。在神经外科、肝胆胰科,几乎病床卡都填了“诊断”。

有的病人得知外七病区的做法,有些质疑:“不在床头上写诊断,那么多病人,医生会不会弄混?”

张雯说,在电子病历、护士站小卡片中,都登记了每个病人的诊断;换药时,会根据电子病历打出病人名字、药物等信息,所以不会弄错。

省医院急诊科虽然没采取这种做法,但科主任胡卫健认为外七病区的做法并无不妥:“病床卡只是对身份的识别,写不写诊断无所谓,治疗、护理却要依据另外多重流程,如电子病历、医嘱等。”

禁止公开场合讨论病人隐私

去年省医院成立外七病区、细胞移植中心后,张雯从其他科室调过来。1年多来,她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通知医生接电话时,也不能像从前一样“吼”。为保证病人有安静的休息环境,她们必须走到医生面前轻言细语通知。

这些规定来自黄孝伦制定的《工作人员守则》。每个医护人员人手一份守则,总共13条。

黄孝伦说,有一次碰巧听见两名护士谈论某位病人“离了婚”,遭到他严厉批评:“你们这样谈论病人,他听到是什么感受?”从此以后,病区里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八卦”。

细节能营造良好医疗环境

1年前,黄孝伦作为从省医院海外引进的高级人才,从国外带回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病技术,至今挽救了76名患者生命。

作为外七病区(肝胆胰脾、细胞移植中心)主任,他的个性化管理也让很多医护人员感到新鲜。

“我在美国学习、工作了10年,他们的医疗服务理念确实有可借鉴之处。”他说,目前国内医院在硬件设施的差距与国外正在逐步缩小,但一些传统的服务模式、意识需要一步步改变。

在外七病区,每间病房的厕所都安放了防滑垫、床头柜上坚决不放开水瓶、每间病房外都有消毒洗手液……包括制定的《工作人员守则》,黄孝伦认为,这些都是很细节的地方,却能为病人减少安全隐患、提供更温暖贴心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


《工作人员守则》节选

“在这个病区,护士站座机要调到最小音量,医护人员手机要调至震动,不得在交班、查房或与病人谈话中接听电话,以示尊重”

“每个医师要着衬衣、系领带,所有医护人员不得以牛仔裤、短裤出现,以示对病人的尊重”

“不能在公共场所讨论病人病情、家庭、收入、婚姻状况”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标签:电子病历  病情卡  病人隐私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