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田国会:让机器人“看脸色”行事
田国会:让机器人“看脸色”行事
  • 2011-03-18 08:55
  • 作者:卞文超
  • 来源:大众日报

您是否有过这种幻想:当你行动不便时,有机器人为你打扫房间;当你年老体弱时,有机器人为你端茶倒水;当你身体不适时,有机器人为你测量体温、血压和心率,并向家人传输你的即时健康信息……

目前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仍是科幻场景。但山东大学的一项研究,为更多机器人走入家庭生活开辟了高速入口。近日,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田国会主持的“智能敏捷家庭助理机器人综合平台”通过技术鉴定。该项研究将机器人技术和智能空间技术相结合,有望让机器人学会做家务,成为家庭中的生活助理。

田国会是山东省机器人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他在国内首先提出“服务机器人智能空间”的概念,该项目组获得了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课题支持。

随着机器人研究与应用的飞速发展,在工厂车间,使用机械手已经相当普遍。但是,机器人走进家庭却遭遇瓶颈。田国会分析,究其原因,家庭环境的杂乱无章为机器人活动造成很大障碍。“对机器人而言,如何确定物品的精确位置,这是首先需要克服的难题。”田国会说。如果给每个机器人使用定位导航技术,将大量家庭物品信息录入数据库,技术成本就会很高,这是把机器人挡在普通家庭门外的重要原因。

田国会在东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采用了“服务机器人智能分布”的思想。何谓空间里的智能分布?举例来说,如果把机器人的眼睛(也就是摄像头)放到服务环境高处,比如挂到屋顶上,是不是看得更高更远?这个摄像头显然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与此同时,当家庭环境中有多个机器人工作时,可以共享这个“眼高于顶”的摄像头。

“这是一条真正让服务机器人走向人类生活的道路,很多专家把这项技术称作一条高速公路。”田国会说。相比于把单个机器人向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改进,智能空间反其道而行,化零为整,把智能分布到整个空间中。

“在有遮挡、摆放杂乱的家庭环境中完成智能空间的搭建后,可通过无线射频技术,进行目标物品粗定位,再启动辅助的机载摄像头找到物品。机器人只要通过大体轮廓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识别物品,然后通过二维条形码‘理解物品’,进一步执行具体的任务。”田国会说。服务机器人智能空间采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设计,实现了智能空间综合信息、命令传输异构网络平台,实现了智能空间信息的分布获取、平台共享和语音、动作、手势等多种人机交互方式。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人在家中少人陪伴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让机器人辅助家人监护老人,也是田国会研究的重点。当老人在家中摔倒,机器人能检测到老人摔倒的动作,确定老人的位置并马上来到老人身边,通过机载摄像头近距离观察老人的状态,识别这个动作并把信息发送给家人和社区医疗中心。

“如果机器人可以看人‘脸色’行事,就可以提供更高智能的主动服务。这也是我们研究中的重点之一。”田国会说,让机器人不只是机械地工作,而是提供更高智能、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这决定了机器人能否最终被家庭所接受。当老人作出了躺下这一动作,机器人能否理解他是跌倒了,还是要休息?这需要机器人区分老人的行为意图,比如躺在床上或沙发上,这和躺在地上有不同的意义。在智能空间中,无线传感器技术还可以及时检测老人的生命参数,比如脉搏、血压、体温等。这项技术有望在医院、敬老院、福利院或者残疾人学校等公共场所率先试用。

【责任编辑:夜阳 TEL:(010)68476606】

标签:机器人  人机交互方式  智能空间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