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2-06 11:15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从明年1月起,北京市将在50家三级医院和11家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已经推行的“医联码”进行患者门急诊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由此北京市在执行新医改方案提出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包括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相关要求的执行工作上拥有了完美的基础架构。
今年6月29日,北京市卫生局宣布将在全市所有50家三级医院和11家区县中心医院向非医保患者发放“医联码”,从9月份开始,全市目前有14家医院已经开始试发行。
当时外界对这组条形码的理解有很多困惑:首先疑惑在“医联码”的作用仅仅是患者在A医院录入基本信息后避免在其他医院就诊时的二次录入,没有其他增值的功能;并且,在记者的调查中了解到,直至现在有些医院对“医联码”的抵触情绪仍很明显,原因在于北京很多医院信息化建设已经非常先进,其中都已经应用就诊卡来弥补国家没有统一电子病历卡的空白,并已形成巨大的规模——发卡量达一两百万的医院不在少数,而且,医院觉得“医联码”和本医院的就诊卡区别不大,又没有档案的功能,应用的时候还需要人力来粘贴。又要和每个患者解释,不但劳力劳神,还会影响自身就诊卡的应用。
就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晖,对“医联码”试行过程与启动准备进行一次彻底的剖析。
为长远着想
据了解,北京大部分三级医院的非医保患者包括公费医疗,新农合,外地来京人员等,大概占总就诊患者的40%甚至50%。
王晖表示,“区域协同医疗是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以人为中心,患者或居民的统一标识是最基本的问题。当前北京市发行的社保卡不覆盖来本医院就诊的非医保人群,医院要掌握来本院的全部就诊人群信息,都分别发了各自医院的就诊卡,统一患者标识的关键是处理好区域全局标识与医疗机构内部标识的关系。卫生局要掌握在北京的全部就诊人群的就诊信息,通过面向非医保人群的‘医联码’和面向医保人群的社保卡一起才可以解决的。”
据了解,医院就诊卡的功能中有的能挂号,有的还有储值功能可以作为消费卡使用,有的只存有病人的基础信息,各种卡的介质不同,标准不同。
所以“医联码”并不是一个暂时性、替代性的应用,它基于长期以来每家医院的就诊卡在医疗数据采集中信息内容和标准的不同,而采取一种切实有效的、衔接式应用。
信息衔接的基础途径
北京采用“医联码”,首先认识到“医联码”的作用有两点,一是唯一标识区域全局(全市范围)患者ID;二是门急诊信息采集的基础设施,它可改善医疗信息不对称,逐步进行区域医疗协同的基础性工作,除了便于患者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共享,还可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起到信息支撑作用。例如三聚氰胺相关病情就诊的患者,通过医联码可以准确统计和查询有什么人、什么时间、在那些医院进行了什么诊疗、有什么诊断和具体的医嘱信息等。
作为区域医疗协同的基础性工作,“医联码”和居民健康档案号关联,也将为“健康档案”数据库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采集,为基础架构的搭建铺路。根据新医改规划,“健康档案”数据库的终端是在社区,就此北京市卫生局构建了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区县卫生信息平台和社区卫生服务平台三级平台:区县平台直接对应多个社区平台,衔接区域医疗中心;市级卫生平台主要包含妇幼保健,精神卫生,传染病和计划免疫,并可以依托市区两级平台实现三甲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机构的双向转诊,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中的诊疗信息也自动记入患者个人的居民健康档案。
同时,作为信息衔接的基础途径,北京通过“医联码”的形式逐步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的建立。这和全国有些地市发放市民卡的作用相同,统一发放市民卡,医院统一使用,优点是标识机制简单,缺点是医疗机构内部系统改造量大,不但要进行旧有数据和新标准的所有比对,转移工作,还要将终端读卡设备进行统一,都是很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对外地患者较多的城市问题多。区别于中小城市来说,北京市的医院数量巨大。北京采用通过医联码内部建立统一标识,分散式分配,各医院使用自己的标识,建立内部对照,优点是适应性强,保护医院以往的投资,缺点是处理机制较复杂,但可以在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医联码’的应用则对医院的改造量不大,对于医院来讲只是暂时增加了贴码的工作量,但对于政府和百姓来讲,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百姓全生命周期医疗卫生服务上都将有很大的改善”。王晖说。
有效过渡
“医联码”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区域全局患者ID和医院内部患者ID对照的问题,它是基础工程。
王晖说,“首先‘医联码’并不是要取代医院内部的患者ID,而是将解决区域全局ID和医院内部ID匹配对照的问题,‘医联码’通过采集患者在每个医院的就诊ID号码,也就是应用‘医联码’和患者就诊过的A医院就诊卡,B医院就诊卡等进行关联”。
另一方面,医联码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我们体谅了医院的苦衷,设置了‘医联码’这种隐性标识技术。这样,在‘医联码’运行的初步阶段,采取当前这种隐性标识的方式,避免强制性的将原有的每家医院的就诊卡更换为显性的统一的就诊卡,逐步的将患者的就诊信息和医联码进行关联,避免了各家医院一次性将长期的、大量的病人就诊信息更换到统一卡上的庞大工作量。并且医院读‘医联码’的设备,是用各医院读取医保手册条码的扫描枪,不需要医院再采购,也节约了成本”。
“医联码”是在没有统一“市民卡”模式的时期的一种有效过渡,等全市发行‘市民卡’,把‘医联码’存入‘市民卡’即可。在新医改中建立区域协同医疗的大思路领导下,我们这样做才不会重复,不会带来浪费。”王晖说。(来源:中国信息化)
【编辑推荐】
- [资讯] 院长呼吁提升医生待遇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讲座上线 - [外电] 三家美国医院的电子病历过6级
影像"云"助诊疗提速 - [BBS] 中韩两国PACS系统标准PK
医学影像科医师培养标准 - [区域] 北京医联码关联居民健康档案号
深圳医院将联网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