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10-11 22:06
- 作者:佚名
- 来源:新华网
记者9日从卫生部获悉,卫生部会同总后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专家制定下发了《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并于日前专门召开视频培训会议,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可能出现的感染患者的诊疗工作。
近日,国际上陆续报道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地发现产NDM-1(I型新德里金属细菌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此,我国卫生部门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相关诊疗指南。
据指南介绍,此类细菌能够产生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广泛耐药。最早报道的产NDM-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于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深入研究发现这株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NDM-1。据上述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占所监测细菌的1.2%至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他细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等。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等都已经有感染病例报道。
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及细菌本身特点,专家认为产NDM-1细菌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患者。感染后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细菌没有差别,但采用一般抗菌治疗无效。
指南提出产NDM-1细菌治疗原则,要求根据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扩大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范围,减少对患者的侵袭性操作,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根据临床特征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等。指南还推荐了目前比较有效的临床抗菌药物,并对轻、中度和重度感染提出了治疗方案。
指南强调,下一步要加强对产NDM-1细菌的监测,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有关专家强调,当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时,需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可能,应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医院要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切实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减少院内感染发生几率。
编辑推荐: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