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众海派院长论证医院管理与信息化建设(3)
众海派院长论证医院管理与信息化建设(3)
  • 2010-07-26 14:07
  • 作者:戴廉 
  • 来源:《中国医院院长》杂志社

张志愿认为,对于学科建设来说,首先需要遴选好学科带头人;其次要处理好学科带头人与科主任的协作关系;再次要加强学科梯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最后要形成团结协作、风正气顺的科室氛围。张志愿指出,目前对于“人才”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无论是“学历+职称”、“学历+外语”还是“学历+留学文凭”都不能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他的标准则是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新知识+高技能+高智慧+高情商”。

他认为,合格的人才必须接受过系统教育,并不断学习进步,还要有很强的将知识转化为技术的能力,能吸纳各学科知识以应用创新的能力,又对各种复杂局面的适应能力,还需要有自信、乐观、谦逊的人格魅力。

张志愿反复强调了高情商的重要性。“只要加以观察就会发现,越是高层次人才越是智商高、情商也高,对病人、学生都很好。”他说,“没有人品上的高尚表现,也会阻碍学科的发展。”

与他注重学科建设的分层一样,他对不同层级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有不同要求。他所设计的“学习型团队”也同样强调层次,其中最顶端的是学科带头人,下面依次是科主任、多位专业带头人、中青年业务骨干以及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后备人才。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梯队,通过滚动淘汰,保证了科室的可持续发展。医院评审:思路如何转变?

即将恢复的医院评审,也是当前备受众多医院关注的焦点之一。中国医院协会评价评估部张振伟教授是参与卫生部医管司《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与细则》修订的专家之一,他在会议上透露了此次医院评审思路的转变。

张振伟认为,1989年开始实施,1998年暂停的我国上一轮医院评审,“是中国医院管理体制上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加强我国医院建设和医院管理起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上一轮评审工作也存在“浮夸、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和评审后工作滑坡”的问题。

在他看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第一,等级划分的要求与声势造得过高,容易诱发医院过强的“争级上等”意识;第二,标准过于求全,某些方面定得过细,注重结构标准,难以适应中国各地比较复杂的情况;第三,医院评审前缺少对评审标准的解读、培训、学习、理解;第四,采用了“争创”搞运动的突击方式,做表面文章;第五,缺少经过严格培训后专(兼)职的评审员队伍,造成对标准的理解与评判标准的差异;第六,普遍采用千分的打分制,以及执行中的不规范,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不合理性,并放大了其负面效应。

针对这些问题,张振伟认为,新一轮的医院评审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思路转变:以“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为主题;基于现有资源,使医院实现最佳的结果;标准须有较强的适用性,质量指标能够深入到医院的内涵建设;可根据国内外医院评审新理念与社会需求变化进行调整或修订;保持与《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5版)(2008版)》与《2005〜2009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的政策连续性,与卫生部发布法规保持一致。

张振伟特别指出的是,新一轮的医院评审,将增设“核心标准否决”与“激励标准加分”机制,还会增加“社会评价标准”以及“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用于评审后的日常追踪检查。

共4页: 上一页 [1][2]3 [4]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医院  上海  医院管理  医院信息化建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