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 > 新医改 >  北京医疗卫生改革寻找自己的“平衡点”(2)
北京医疗卫生改革寻找自己的“平衡点”(2)
  • 2010-07-20 15:01
  • 作者:佚名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大医院的隐形收益

作为北京医疗卫生改革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的枢纽环节,疑难重病患者从区县医院向大医院的转诊显得十分关键。

它无形中成为了对患者的一种承诺:一旦他们遇到疑难重病,是可以享受到一流的医疗卫生条件的。

目前,北京市已规划10个郊区县的11家区县级医院作为辖区区域医疗中心予以重点建设。与此同时,11家城区三甲综合医院将对口支援这10个郊区县的11个区域医疗中心。

但像协和这样的大医院面对的患者数量庞大且医疗资源有限,能否让大医院在接收转诊患者时积极热心不免让人有颇多疑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认为,其实这里面隐含着大医院的利益。

王杉对记者解释道:“一方面,疑难重病对器械、资源的要求更高,收入也更高;另一方面,如果大医院专家每天都面对众多普通的病症,这无疑是对宝贵医疗资源的浪费。”

从这个角度上讲,大医院是希望普通疾病患者能够在基层社区医院就诊,而由其来解决疑难重病患者。

“还有原因促使大医院有动力接收转诊患者,就是它可以以此培养人才,促进学科的发展。”王杉说,“因为医生能更多地面对疑难病症,才会获得更多更快的进步。”

但当普通患者转入基层社区医院就诊时,大医院可能因为门诊数量减少而导致直接收益下降。

“这个我一点儿都不担心。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人们所需的医疗服务项目肯定会增加。从普通门诊中节省出资源来的大医院可以着力在这些方面挖掘潜力。”王杉说。

共3页: 上一页 [1]2 [3]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医疗卫生改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