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 > 新医改 >  北京医疗卫生改革寻找自己的“平衡点”(1)
北京医疗卫生改革寻找自己的“平衡点”(1)
  • 2010-07-20 15:01
  • 作者:佚名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医疗卫生改革方案在各省市实施,公立医院等大型医疗机构作为其中的重点加以改革。

作为拥有全国最多、最好医疗资源的城市,北京终于打开了公立医院改革的闸门。

6月中旬,北京新医疗卫生改革方案出台。该方案提出,对公立医院进行分类改革,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三个方向,实行不同的人事制度、投入机制、运行模式和考核评价制度。21日,北京市卫生局称,北京公立医院改革确定平谷区为首个试点,建立“社区首诊,分层级预约转诊”改革模式。

“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实现常见病的社区首诊。”北京市医疗卫生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余晖对记者说。

而公立医院“准公益性”颇具争议,这引起了业界对公立医院履行公共职能的担忧。

“家庭医生”看上去很美

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平谷区医疗卫生改革试点的设想: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解决,大病预约转诊到平谷区医院,依托平谷区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的对口协作关系,疑难重症通过绿色通道转诊到协和医院,康复期病人和需长期护理病人转诊到辖区的康复医院和护理院。

这一设想所要努力做到的,是将现存的就医格局扭转过来。

目前,承载大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是国家或省级卫生部门所属的大医院,而基层社区医院则显得有些凋敝。

对此余晖分析道:“政府对社区医院的投入逐渐减少,使社区医院日益萎缩,而以药养医的势头逐渐增强,又促使患者在付出同样代价情况下,更愿意选择去条件优越大医院就诊。”

针对实现社区首诊、扭转现存就医格局的目标,首都医科大学崔小波教授指出,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家庭医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崔小波是北京医疗卫生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员,目前正参与北京一区属医院试点改革方案的制定工作。

“家庭医生的出现,可以在医生和家庭之间建立起信赖关系。这就不仅仅局限于疾病的治疗,还会扩大到健康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崔小波说,“而且医生肯定比患者更了解行业内的事情,他能够在患者遇到疑难重病的时候,更准确快速的找到最合适的专家。”

但这些理想的图景是在家庭医生出现之后才有可能发生。“在基层的社区医院当中,可能连全科医生都很少。”余晖说。

在平谷区医院的试点中,计划是通过利用协和医院对口支援来为基层社区医院的医生提供帮助。但随后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让基层社区医院的医生走进家庭成为家庭医生。

崔小波说:“这个在我们的试点方案中也在研究,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已经启动的平谷区,医院和卫生部门也都表示,尚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实施细则。

共3页: 1 [2][3]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医疗卫生改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