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深圳:包干制进医院 成医改探路先锋
深圳:包干制进医院 成医改探路先锋
  • 2010-06-08 16:13
  • 作者:佚名
  • 来源:e医疗

实行包干制后,医院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许多港澳同胞和外国友人慕名前来看病,尤其节假日,不少香港人专程坐飞翼船来诊病或做健康检查。

蛇口工业区联合医院是1983年5月在工业区原医务室基础上正式兴办,当初属企业办医院。1984年该院改革管理制度,把统包制改为自负盈亏(除基本建设和购置大型设备外),自担风险。虽然这种包干制改革在实施几年后停止,因为自负盈亏体制使医生给病人看病开药束手束脚,但这种改革尝试,却为现在的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医院很快越办越穷

蛇口工业区联合医院当时一成立,90多名医务人员中,拥有主治医师以上医师22名。该医院每年除基建费及设备费外,还要由国家补贴几十万元。医院越办越穷,超编和不称职人员也越来越多。其第二任院长、今年75岁的吴筱芬回忆,蛇口工业区成立医院时规定,公费医疗承包,工业区员工只要医疗卡就可以看病,个人不用花钱,工业区每人每月6.5元标准配给医院。“蛇口工业区当年调人,年龄门槛要求女的40岁,男的45岁,因此,调进来的人员都年轻力壮,还要体检,基本没慢性病,员工看点伤风感冒,这个标准基本够,医院压力也不大。”吴筱芬说,但持续二三年,医院压力越来越大,钱也不够用。有些人调进来时,隐瞒病史。比如有人患有慢性肾病,经常做肾透析,医院负担就更重。

自负盈亏成绩显著

蛇口工业区联合医院于1984年6月改革医院管理制度,把统包制改为自负盈亏(除基本建设和购置大型设备外),自担风险。每年由工业区按规定将职工医疗费全部交由医院包干,超支不再补贴,节余成本提成留用,多劳可以多得,亏本自己负责。

据南方日报记者李通波回忆,他采访当时院长、医生,了解改革后月收入的变化,和病人聊天,看看改革会不会对看病造成影响。“由于医院包干制,实行自负盈亏,吃惯大锅饭的人,都担心亏了怎么办?”李通波说,蛇口区工业区联合医院实行包干制改革前,工业区领导专门派人到香港公办医院、民办医院去考察。“改革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要有经验借鉴。”李通波说,实行包干制后,医院经济效益也越来越显著。实施后半年内,许多港澳同胞和外国友人纷纷慕名前来看病,尤其节假日,不少香港人专程坐飞翼船到蛇口工业联合医院,或诊病治疗,或做健康检查。据粗略估算,不但不用国家补贴,而且还略有节余,作为职工奖金。内地一些同行前来参观后,感慨地说,内地的医院如果能按这里的制度办,国家就不必长期背医疗费用补贴这个经济大包袱。

包干制改革最终停止

1988年,工业区发出50张表格,让主管以上及主治医师参与投票,最后选举出吴筱芳做院长。“我当时压力很大,列出自己五大缺点二大优点,希望工业区领导另派他人。”吴筱芬说,领导没有同意她的请求。因为在当时,医院管理并不完善,发展目标也不明确,工业区要求又很高,承担着员工找医疗但给的钱又不够,医院又日渐入不敷出,运转有压力。而且,病人看病有诸多限制,因为蛋糕就这么大,一个人看病用几千元,其他人怎么办?为此,吴筱芬当上院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工业区提出取消病人医疗承包,让医生放开手脚给病人治病,不受费用的限制。工业区后同意这项改革,吴筱芬告诫医生不能开人情方。随后,深圳实施医保制度,因此,医疗费用缺口问题就此解决。1988年后,蛇口工业区联合医院随之还开展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放权到科室,大胆进行业务改革;医生工资收入不和治疗收入挂钩;实行首诊负责制等,这些改革,在今天的医疗体制看来,依然比较超前。

印象库

1983年,蛇口工业区创办蛇口工业区联合医院

1984年,蛇口工业区联合医院打破旧制开始实施包干制

2002年,蛇口工业区联合医院交给南山区政府

2003年,蛇口工业区联合医院与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合并

2006年,蛇口工业区联合医院与蛇口人民医院合并

新视点

企业承担太多

社会责任发展受制肘

在当时的蛇口工业区,企业办医院、学校、包括理发店,其实都是改革者袁庚的想法,他希望把企业建成世外桃源,创造好的对外开放环境,吸引外商投资。现在看来,想法虽然很好,但企业毕竟是企业,有着盈利和发展的目标,如果背负太久的社会公共事务责任,必将受此制肘。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吴筱芬就认为,现在看来,企业办医院不一定对。医院毕竟是社会公共事业,没有能力承担这种社会功能。吴筱芬多次提到,企业不能办医院,医院要还给政府,还给社会,企业没有精力去发展好医院,而自负盈亏也捆绑住医院手脚。医生不是售货员,去销售商品,医生更需要的是一种职责,是救死扶伤,考核医院有专业的指标,比如抢救成功率、确诊率、复诊率等。
 

【责任编辑:落叶情思 TEL:(010)68476606】

标签:深圳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