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15 14:42
- 作者:佚名
- 来源:舜网
4月10日,历城区全福街道,济南佰年颐堂中医院的诊室里,中医内科医生张彦兵正用手机与屏幕另一端的患者王女士交谈。
10分钟左右的视频对话过程中,张彦兵根据对方描述的症状以及上传的病例、检查单,为王女士制定了详细的诊疗建议,并开出了药品处方。很快,这张处方就流转至离王女士最近的社区药房。
虽然医生与患者全程没“见面”,但高效地完成了诊疗。连接张彦兵和王女士的,是一种新型的就医平台。在这一平台的作用下,医院看上去静悄悄,每天却有着超过300人的线上就诊量。
“AI医生”已上线
在莱芜区孟兆燕中医诊所内,社区医生正在将患者描述的症状输入电脑中。几秒钟后,屏幕上出现了对患者病情的初步判断。利用这一A I辅助医疗技术,社区、乡村等基层卫生诊疗点能够更高效准确地为患者制定诊疗方案。
“说实话,我们平时接触的病例比较少,经验相对来说不够丰富。但A I技术的运用,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系统也会精准地识别病症,来辅助我们的诊疗工作。”社区医生面前的A I系统,包括海量真实、完整、优质的医患交流问诊数据。通过这些问诊数据,基层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准确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这些就医场景的实现,得益于一个研发团队长达10年的攻坚。
在济南佰年颐堂中医院研发中心,近百名软件工程师正专注地盯着电脑显示屏,他们正在对系统的细节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团队带头人李鹏浩与技术总监胡乐成带着几名工程师,根据刚刚收集到的医生和患者的使用反馈,讨论着调整方案。
“互联网医院,应该以为患者解决痛点为目的。”时间回到10年前,一直从事药品研发和贸易的李鹏浩,在目睹线下就医的拥堵后萌生了打造线上就医平台的想法。
构建新型诊疗模式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具有强大发展动能,能够引领创造新的社会生产时代。在当下,互联网大数据就是我们的‘新质生产力’。”在李鹏浩看来,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最终惠及民生。
“在很多老百姓的观念里,看病还是要找大医院。但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等,其实可以不占用大医院的有限资源。”按照李鹏浩的设想,如果能够利用互联网数据搭建起一个线上诊疗平台,既能缓解大医院的压力,也能将资源更多地流向偏远地区。
“患者在线上可以自由选择就诊方式和医生,医生收到问诊订单后,在线为患者诊断病情,选择开处方或者检查检验项目,而生成的处方会自动流转到患者就近的药房,患者可以选择自取或快递收药。”以前,李鹏浩的这一想法并不被认可,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医疗资源的链接、医保系统的接入、患者的就诊习惯……其中任何一个,似乎都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
“创新,就意味着要打破常规。”李鹏浩谈起当初的设想:“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万份问卷里“找答案”
打造一个链接起各方医疗资源的有机整体,现实远远比想象更困难。多年的摸索中,研发团队从当初的10余人一步步扩大到现在的100余人。
在一次次推倒重来和反复调整过程中,患者需求的多元化是平台底层设计最大的难题。“将功能构想变成现实,这个过程是很有挑战性的。”胡乐成回忆,当时尚无成功经验可循,平台开发最终是为人服务的,他们需要从患者那里打开突破口。
“如果不能满足患者的使用需求,那后面的一切努力将会付诸东流。”李鹏浩的方向始终明晰。为此,他带着团队专心只做一件事:研究患者需求。
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网络投票……他们深入到医院、社区和乡村走访,收集了来自医生和患者的上万条意见建议,通过汇总归类分析,一步步在研发中实现。
在走过很多弯路、经历无数挫折后,2023年,团队迎来政策“东风”,在历城区全福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平台初步建设完成,基本能够稳定运行。
李鹏浩和团队人员乘胜追击,在他们的推广下,不断有具备资质的医生入驻平台。通过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的链接,他们构建起了由200余家县级医院、体检中心和药房组成的“医联体”。
当初的设想一步步变为现实。在实地观察了几种不同的“云上”就医场景后,记者感受到了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对传统就诊模式的改变。看着每天线上就诊人数的增加,李鹏浩并未满足,在他看来,“框架”是建起来了,但后面要走的路,还很长。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