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09 09:28
- 作者:佚名
- 来源: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
一直以来,国内政府采购项目,均须优先采购本国货物及服务,而未报进口产品采购申请或采购申请未经核准的,是一律不得采购进口的。
但从现阶段政府采购制度落实情况来看,仍旧存在采购主体专业性不强、采购文件编制质量不高、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政府采购在产品选择时容易失控,进而为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此,为规范政府采购、加强预算单位采购内部管理,日前,贵州省财政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省级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内部控制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黔财采〔2024〕3号,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下发了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
财政厅:以下情形,禁止采购进口
按照《通知》相关要求,出现下列情况,不得采购进口:
一是未经领导小组审批同意的采购实施计划,省财政厅将不予备案。
《通知》明确,采购人需要采购进口产品的,必经过归口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报采购领导小组研究决定,认为确需采购进口产品的,应当准备相应材料由归口管理部门统一报省财政厅核准。
二是省级预算单位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和政府采购归口管理部门及专管员名单应于2024年2月22日前报省财政厅备案。
《通知》指出,从即日起,未报送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归口管理部门及专管员名单,及进口产品采购申请和采购计划未上传经政府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签字扫描件的,进口产品采购申请、政府采购计划将不予审批备案。
此外,《通知》还提出,实行专管员制度。政府采购专管员从政府采购归口管理部门中产生,选取政府采购专管员时应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不得安排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政府采购工作。
众所周知,政府采购的主体是依靠国家财政资金运作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而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所以公立医院同样属于政府采购的主体范围。
这也就意味着,该省所有公立医院在采购医疗设备时,必须符合以上条件,进一步限制采购进口医疗设备。
进口“限制令”下,
大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涌入市场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限制进口,支持国产一直都是政府采购的重点。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内外资企业的平等对待原则的实施,大批外资企业在国内密集建厂、生产,其产品也同样获得了同等的机会。
一时间,进口“限制令”似乎失效。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产”被抛弃了。相反,通过加强国产设备在研发和生产上的扶持,越来越多优秀国产设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早在2014年2月,国家就发布了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通过简政放权,降低了国内厂家的研发成本。
随后5月,国家卫计委就整了个大活,开始遴选优质的国产医疗设备。从台式彩超诊断仪、数字化X光机(DR)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这三大类产品入手,逐步进行国产替代。经过一整年的筛选,迈瑞、东软、联影、万东等27家企业的96个产品,进入了优秀产品目录。
有了这个目录,就可以要求国内的医院优先使用国货。同年8月,卫计委和工信部宣布,将重点推进三甲医院使用国产医疗设备,并奖励那些主动使用国货的医院。
时至今日,优秀国产医疗设备遴选已开展至第十批,其中第九批优秀国产医疗设备就涵盖了九大类设备,迈瑞、东软、联影、开立、理邦等170余家企业430多款产品顺利通过。
遴选品目从初始的中端设备,延伸至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医疗设备领域,这同样说明了在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国产器械开始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当然,除了优秀国产设备遴选,近几年国家对国产医疗器械的扶持力度依然不减。
2021年,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发文(《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明确了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采购国产医疗器械的要求,其中137种全部使用国产,12种75%使用国产,24种50%,5种25%。
2022年,财政部再次发文规定,各省的公立医疗机构,如需采购进口医疗器械,需要集中审核,进一步收紧了进口设备的口子。
经过八年的全面拨乱反正,国产医疗器械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这只是国产械企在浩瀚市场海洋中迈出的一小步。
如今,随着集采政策的深入实施,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已变得硝烟弥漫,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同质化竞争现象愈发严重,这无疑对医疗器械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海创收已成为国产械企发展的必由之路。
面对未知的海外市场,如何乘风破浪,实现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价值,并在与顶级品牌的直接竞争中站稳脚跟,才是每一家本土械企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