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守护群众健康福祉,让百姓更有“医”靠
守护群众健康福祉,让百姓更有“医”靠
  • 2024-02-02 11:28
  • 作者:佚名
  • 来源:温州新闻网

健康是生命之基、幸福之源,“病有所医”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

今年两会期间,温州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医疗”这一关键热词上,就建设智慧医院、提升诊疗水平、构建公共卫生体系等主题建言献策、各抒己见。

郑鹏摄

建议提案

市人大代表、龙港市人民医院执行院长陈先亲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快智慧医院建设实现高效诊疗的建议》。该建议指出,目前我市二乙以上医院共52家,但电子病历考核达到5级的医院仅有2家,大部分医院尚未构建服务、医疗、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系统。

对此,陈先亲建言:“加大人工智能在医院建设中的应用,助力智慧医院高效诊疗。比如通过整合化AI模型集约建设,在手术及治疗环节给出手术用血智能预测、风险智能评估、辅助规划引导等参考信息。”

市政协委员金献测则关注到了我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短板。他在《关于加强医养一体化信息平台搭建提升智慧养老体系建设的提案》中指明:“我市医疗机构存在病人电子健康档案不够详细、与养老机构信息共享不畅的情况。”除此以外,他还发现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都更为关注临床知识传授,忽视老年人的特殊护理教育,导致相关专业医护人员队伍建设不足。

各方观点

要让老百姓有所“医”靠,必须要激发医学科技创新活力,提升诊疗技术。对此,市政协委员蔡振寨建议,将机器人辅助手术纳入医保报销,助力温州建设“医疗高地”。

“手术机器人可通过清晰的成像系统和灵活的机械臂突破人手极限,协助医生实施复杂的外科手术,并具有灵活精准、抗疲劳辐射、视野大且清晰、过滤震颤、创口小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少、器官功能保护效果好等优势。”蔡振寨还表示,机器人辅助手术开展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造福患者,目前温州地区每年完成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已超过1000例,因此将机器人辅助手术及其相关的一次性耗材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或益康保支付范围势在必行。

老百姓的健康“医”靠,不仅要靠高医疗技术来支撑,更需要高服务水平来添砖加瓦。

“现今门诊过度检查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消耗患者时间精力金钱,让患者‘烦不胜烦’,更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市人大代表、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万顺社区党委书记郑烁敏认为,医疗机构应制定合理的诊疗规范,明确各项检查的适用范围、禁忌症、风险和成本效益,避免过度使用高值耗材、“小病大治”、诱导治疗等情况出现,以此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陈先亲则表示,在智慧医院建设过程中,也要以患者需要为聚焦点,以提升服务水平为落脚点。他举例道:“像诊前人机交互智能导诊,可以根据患者症状主动引导其到相应科室就诊,以免患者在医院‘晕头转向’;患者等待就医时,自助填写图形化的预问诊问卷,医生站可自动拼接病历,提升问诊效率;智能导检模型可以实时计算当前各体检项目人数,准确修正排队安排,节约体检群体等待时间等等。”不过,陈先亲也表明,AI技术虽然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但这背后也需要加强医疗信息专业的队伍建设和医信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

部门展望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道出了建设智慧医院、提升诊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如何让百姓更有“医”靠?还需要看部门举措落地。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今年他们将全力争取国家和省优质医疗资源在温布局,省市共建、外引内联激发医学科技创新活力,打造“医学高峰”硬核成果。并依托浙江省中医院温州医院争取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全面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加快提升疑难危急重症诊治水平,让老百姓实现“大病不出省”。

为打造“全龄友好”的医疗高地,市卫健委将围绕“病有良医”,加快打造高水平县级医院,加强山区海岛县级医院急危重症诊疗能力;围绕“幼有善育”,加快打造母婴安全市,深化“育共体”婴幼儿照护服务;围绕“老有康养”,推进全国首个老年健康重点联系城市建设。

与此同时,市卫健委还会不断推进“健康大脑+未来医院”体系建设,丰富拓展数字健康应用场景,组建健康医疗数据联合实验室,争创国家健康医疗数据要素综合开发利用先行市。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李蕾 TEL:(010)68476606】

标签:智慧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