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15 19:51
- 作者:王惠(整理)
- 来源:CDSreport
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发布《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后,已有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安徽和贵州制定了当地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工作/实施方案。
CDSreport对比发现,相比于国家版的监测指标体系,各地均制定了部分定量指标的目标值,部分目标值还从疾病、医疗机构等级等维度进一步细化。从各地指标和目标值的制定上,可以一窥未来三年各地质控工作的重点。
01
过程质控目标进一步细化
“医疗行为质量”相关指标主要考察医疗服务过程质量,国家监测指标中仅给出了“每百出院人次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例次”的明确目标值——≥2.5例次(年均),各地指标与此保持一致。针对患者评估类等指标,各地已制定了明确目标值。
以营养风险筛查率指标为例,贵州省、黑龙江省和天津市分别给出了具体要求。其中,天津市要求营养风险筛查率达到40%,而贵州省针对医院等级进一步细化,要求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营养风险筛查率分别达到50%和60%。黑龙江省不仅明确全省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率提升至20%,同时要求全省存在营养风险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率提升至20%。
关于“早期康复介入率”,目前仅有黑龙江省对部分疾病的康复介入率进行了规定:全省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率提升至15%,全省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率提升至25%,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率提升至25%。
肿瘤治疗前TNM分期评估率这一指标,贵州要求不低于80%,黑龙江省要求达到68%。根据《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社》报道,2020年全国医疗质量抽样调查中,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5个常见癌种治疗前完成TNM分期评估比例为66.06%、66.80%、59.66%、66.68%、64.41%,虽相比于2018年有所增长,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要达到80%的目标是个不小的挑战。
此外,贵州省要求“门诊和住院处方审核率和合格率”分别不低于80%和95%,黑龙江的要求则分别为100%和90%;两省关于危急值报告及时率的要求均为100%。
此类过程质量的管理中,大多需要医护人员投入较大精力,并且多有时效性要求,对于本就繁重的临床工作是一项挑战。根据近年来优秀医院的应用案例,利用智能化工具实现事中质控是有效的解决方案之一。
02
依托信息化促进临床路径的普遍应用与规范管理
在医疗行为质量这一维度,多地提到了临床路径的管理与应用。
贵州省将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DRGs绩效评价一起作为医疗质量管理工具,鼓励医院应用此类工具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仅如此,贵州省还将其作为监测质量提升行动效果的指标,要求到2025年,全省三级医疗机构50%的出院患者、二级医疗机构7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安徽省则在“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过程质量”的章节新增了“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这一任务,由医疗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来抓临床路径管理,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本地化临床路径,并提出将临床路径信息系统与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等有效整合,依托信息化促进临床路径普遍应用与规范管理。
03
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病历质控中的应用
“病历内涵质量提升”作为国家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中的五大专项行动之一,在各地实施方案中也占据了较大比重。其中,各地关于“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正确率”要求与国家层面一致——到2025年末不低于90%。在此基础上,各地针对病历质量管理进行了细化,例如黑龙江分别对病历记录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出了相关要求:
及时性:首次病程8小时完成率提升至70%,入院记录24小时内完成率提升至65%;
准确性:全省CT/MRI检查记录符合率提升至80%,全省恶性肿瘤化学治疗记录符合率;提升至80%;全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记录符合率提升至80%;
完整性:全省手术相关记录完整率提升至80%。
为达到相关目标,各地也给出了相应措施。内蒙古的工作方案鼓励通过加强信息化技术在病历质控中的应用,查找和分析病历质量问题,持续提高病历内涵质量,并通过将病历质量纳入科室和人员绩效考核内容的方式,提升临床对病历质量的重视。
在国家要求的基础上,贵州省还提出要提升病历质量安全可追溯水平,建立门急诊及住院病历规范书写、管理和质量控制制度,保障病历资料安全,确保病历内容记录与修改信息可追溯,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意识和水平。
国家和各地已发布的指标体系中均提出要提高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目前仅有河北实施方案中明确到2025年电子病历使用率不低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