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DRG/DIP改革下医院之核心: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
DRG/DIP改革下医院之核心:用好绩效考核指挥棒
  • 2023-05-10 17:47
  • 作者:李跃芳
  • 来源:中国医疗保险

对任何一个单位而言,绩效考评都是最核心的那根指挥棒。这套既关乎面子更关系里子、既影响晋升又影响收入的考评体系,直接决定着一个单位是否有凝心聚力、激情澎湃的氛围,是否有持续攻坚、长远发展的动力。因此,DRG/DIP改革下医院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跟着DRG/DIP体系调整绩效考评方案,在DRG/DIP体系下如何构建更加科学的绩效体系。研究DRG/DIP下绩效考评的项目很多,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亦不在少数,但笔者更想围绕几个核心要点作一探讨。

DRG/DIP下的绩效考核有什么不一样?

一般地,讲DRG/DIP下的差异性都是与按项目付费来作对比的。笔者认为,DRG/DIP下的绩效考评与按项目付费时代相比,有四个方面的突出差异

一是收入来源的构成不同。按项目付费靠的是每一个具体病例的每一个具体医药行为的获利,如检查检验项目,如具体的治疗行为。而DRG/DIP必须在整体提质增效的前提下,尽可能获得医保基金的结余留用激励,同时继续获得原有的项目盈利。这就客观遏制了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导致医疗机构在“开源”上受到一定制约。

二是倡导鼓励的重点不同。按项目付费不能说医疗机构会鼓励过度治疗,但至少约束过度治疗、倡导合理诊疗的动力是不足的,毕竟跟钱袋子直接挂钩。但是,到了DRG/DIP之下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这必须成为绩效方案倡导和鼓励的重点。

三是综合权衡的尺度不同。医疗机构不同科室创造盈利的能力本身是不平衡的,但是在DRG/DIP时代这种不平衡进一步被夸大和加剧。因为诊疗习惯也罢、因为患者来源也好,每个医疗机构实现每个科室DRG/DIP结余是很困难的,大数法则、平均数法则只能保证总体上的盈余激励。这就更考验医疗机构管理的艺术性,如何合理调剂、如何长远发展,都需要在绩效考评方案中得到解决和体现。

四是约束管制的方向不同。绩效考评方案必然有一定的反向评价指标,DRG/DIP下的医院绩效考评方案除了按项目付费时代已有的反向指标外,还要突出兼顾医疗质量和安全,这是对患者负责的基本体现,也是倡导长期主义的必然要求。

绩效考核方案蕴含着想成为的样子

实际上,绩效考评方案是一家医疗机构真正的顶层设计,医院情况千差万别,也没有一成不变、可以照搬的现成模式。绩效考评方案就是描绘医院发展的蓝图,就是明确发展方向的指针,就是实现长远发展的路径,就是激励同心同向的号角。一家公立医院的绩效方案,必然与民营医院完全不同;一家三级医院的绩效改革,也与一家二级医院并不一样;一家龙头医院的评价指标,也和其他三级医院存在迥异。因为,每个医院的绩效考评方案,都蕴含着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具体到DRG/DIP体系的绩效考评方案,要突出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明长短知优劣。DRG/DIP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一套综合衡量的工具。制定绩效考评方案,首先要做到心里有谱、手里有账,哪些是“传统保留项目”,既有口碑又有盈余;哪些是“重点关注项目”,要加强管理实现盈余;哪些是“优先培植项目”,需要不遗余力全力支持;哪些是“鸡肋弱势项目”,缩小规模转移力量,等等。只有对全院的基本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有的放矢。

二是有方向有想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医院领导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不少的医院领导,都是很有想法、很有魄力、很有决心把医院做成品牌、做成事业。公立医院一定程度上有收支压力,可能不得已某种程度上是一门生意,但是医院管理者决不能把医院仅仅看成一门生意,因为兼顾着民生福祉,因为不需要过分追求收益。医院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就要集中财力物力精力向着目标努力,就要排除万难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尤其是设计绩效考评时就要站上高度、凸显力度,一定程度上要跳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跳出医院经济效益。

三是小步走不停步。医院高质量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远比经营一家公司要费劲、要艰难。一蹴而就制定一个成熟的绩效方案、一锤子买卖就打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恐怕更多是一厢情愿。逆水行舟,想躺平就只会退步,不做改变就会被迫改变,但是小的进步亦是进步,哪怕小步走、只要不停步,终会见到成效。医疗机构要用好DRG/DIP的工具,深入到数据层面分析问题、掌握情况,坚持激励性与公平性相统一,坚持长远性与现实性相兼顾,不断修正和改进,朝着既定目标不断进步和进取。

绩效考核要盯住患者的“用脚投票”

患者“用脚投票”一直存在,但在DRG/DIP付费下将得到持续的放大和增益。因为,原本患者情况各异,医疗机构之间尚且缺乏客观比较的尺度,患者也很难得到用脚投票的有效信息。但是,DRG/DIP分组本身就是一个管理工具,就是一个衡量尺度,它将把杂乱无章的病例变得有章可循,使全不可比的病例实现病组可比。每个医疗机构每个病组的就诊人次、时间消耗、费用消耗、中低风险死亡率、患者满意度等,都将直接刺激患者的神经,给群众更加直观、更加科学的就医指引。这种用脚投票的加剧,将成为关系医疗机构生死存亡的大事,患者都不登门、都不青睐,其他一切都是空中阁楼。因此,医疗机构的绩效考评指挥棒一定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盯住患者的用脚投票加强激励和约束。

一是质量要更有保证。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没有医疗质量,患者久治不愈,甚至出现医疗安全问题,对医院将是致命的伤害。DRG/DIP付费下如果管理不当、约束不力,客观上是可能出现降低服务质量、减少应有的服务内容的,因此,秉持初心、患者至上、关注质量应该是医院考量的基本出发点。

二是医疗要更有效率。更有效率说白了就是要让患者少花钱。当下群众对医疗服务领域的诟病既集中在大医院、好医院“就医难”上,还集中在感受非常明显的“看病贵”上。这是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本义,也是医疗机构应该相向而行的本心。只有医疗更有效率,才能降低成本、才能获得盈余激励,才能让医院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是服务要更有温度。“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句话在医药行业流传甚广。从科学上讲,患者的心态、意志肯定会极大影响到疾病治疗。因此,一个医院服务的温度显得特别重要。中国医护人员的不易大家都很认同,工作任务繁重,责任压力巨大,劳心费力。但可能恰好因为如此,更需要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更需要凸显医院服务的温度。比如,医生问诊更耐心一些,护士语气更柔和一些,医院设计更人性化一些,等等,这些,也都是可以在绩效方案中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

 


 

绩效考核切忌与每个病例的DRG/DIP盈亏挂钩

压力传导是按级负责管理体制下的必然,但是按级负责体制也恰恰需要凸显各个层次在转移压力、缓解压力、承担压力等方面的作用。在按项目付费时代,绩效考核的逻辑可能能够较为简单,鼓励多收治病人,个别的默许甚至鼓励在病人身上创造更大收益,医生的收入可能能够直接跟他的收治情况直接挂钩。到了DRG/DIP支付方式下,成本和收益有了一个角色转换,但是这其中本身的平均数法则、本身的收治患者结构、本身的院内用药和耗材,这些都不是医生甚至科室能够决定和改变的。如果强行地、简单化地把医生收入与病组盈余、甚至与每一例患者的盈亏挂起钩来,那么只会导致医生出于自身利益的保护,偏离应有的轨道,以赶患者出院、降低服务质量等不合理不合规的行为来刻意“趋利避害”,最终损害的是医院和患者的整体利益。DRG/DIP确实对医院的运行成本、运行效率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但是这种考验更多的是考验医院管理者和管理层的智慧和魄力。医院更应该做的是在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治疗效率、加强药耗比选、抓好资源调配、遏制过度诊疗等方面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引导医生凭本心治病、凭医术和劳动获得体面收入,切不可饮鸩止渴、竭泽而渔,将医护收入与每个病例DRG/DIP盈亏挂钩是医院、医护、医保、患者全输的结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周三 TEL:(010)68476606】

标签:DRG  DIP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