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从信息技术两大定律看数字经济对传统行业的重塑
从信息技术两大定律看数字经济对传统行业的重塑
  • 2022-11-25 09:50
  • 作者:杨文飞
  • 来源:HC3i数字医疗网

2021年岁末,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开篇第一句话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论断跨行业、跨地域(甚至国家)、跨规模!换句话说,无论哪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形态,也许有个别的表现形式,但总体上必然符合数字经济的特征:“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如何理解这一论断?这种趋势对各个传统行业会带来哪些变化?这个话题过大。作为一个关注IT领域发展20多年的观察者,本文想从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两个定律,通过对传统行业演变的观察谈一下对数字经济本质的思考,希望可以给医疗行业同仁带来启发。

摩尔定律——貌似“无厘头”的预言,

为何成了IT业的魔咒

摩尔定律现在已经逐步被大众所熟知——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或者用大家更熟悉的解释是,处理器的性能大约每两年翻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为之前的一半。但如果更详细了解一下摩尔定律的来龙去脉和衍生推演,也许大家的感知会有所不同。

首先要大致说明一下摩尔定律的发布年头,远比大家感觉的要早!戈登·摩尔是Intel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但要注意,摩尔定律的提出(1965年)比Intel公司的创立要早3年!36岁的摩尔提出这个观点,只是根据他对此前的数据统计,本身毫无任何推演、证明,所以这个定律不是自然科学定律,但公认的是,这是信息技术领域最伟大的定律——甚至可以不加“之一”。

摩尔定律起初的作用只是在硬件领域。经过了将近60年的发展,历经了无数次“摩尔定律即将崩溃”的推论,但时至今日,除了“18个月”这个数字在微调外,这个似乎毫无道理的定律依然在倔强地发挥作用。

摩尔定律的“可怕”之处在于其衍生或者说演化定律。这个业内没有明确的约定,但通常的几个结论有:

首先是“新摩尔定律”和“吉尔德定律”。前者是指Internet联网的主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后者是美国经济学家乔治·吉尔德提出的,指主干网带宽每6个月增长一倍——即增速是摩尔定律的3倍,并预言未来上网会免费。总之就是,我们可以获得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将在很短的时间内翻番级增长。

其次是“反摩尔定律”。这是Google公司的前CEO埃里克·施密特提出的,即如果反过来看摩尔定律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IT公司如果今天和18个月前卖掉同样多的、同样的产品,它的营业额就要降一半!

摩尔定律的意义何在?最重要就是其直观体现了数字经济的更新迭代速度,已经从工业时代以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更新周期,跨越到以半年到两年为周期的快速迭代!

过去60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摩尔定律并不只是半导体产业的局部,而是正在向整个数字经济乃至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蔓延!而企业组织这种个体被裹挟其中,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一味地敝帚自珍、闷头发展自己的所谓独门绝技是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打败你的往往并不是和你一个赛道的对手——即便是一位浸淫长枪30年的武功高手,也抗不过一个刚刚手持加特林机枪一年的战士!

梅特卡夫定律——貌似“无厘头”的预言,

为何成了IT业的魔咒

相对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可能了解的人不那么多;但在网络经济方面,这个定律的价值可能比摩尔定律更重要!

梅特卡夫是计算机网络公司先驱3Com公司的创始人。在1993年这个互联网时代到来的前夜,梅特卡夫提出:一个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换句话说,不管哪个网络,用户量越大,价值就越大,而且是平方的关系。

这个似乎不难理解,例如电话网络,只有1万个人用,和100万人用,价值明显不是100倍的关系。但如果参考前面说的摩尔定律带来的超快的发展速度,那么可以想见,在梅特卡夫定律的影响下,当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以后,与爆炸式增长的价值提升相比,成本费用可能无限趋于零!这就是所谓“零边际成本”——相对工业化时代边际成本的下降曲线,这条曲线是具有颠覆性优势的。

此外,网络效应带来的新变化是“长尾效应”。就是说借助大用户量的在线网络平台,大量买家和卖家实现不同的业务环节和产业链条相互渗透、融合,催生出个性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多的小众化、差异化需求得以满足,大量非主流市场的价值创造形成总量叠加,从而大大超过主流市场,形成“长尾效应”。这在工业化时代,也是难以想象的。

梅特卡夫定律的意义在哪里?那就是数字经济时代,规模效应将成为成败的关键!

在万物互联的今天,能否融入网络、最大限度的连接用户并基于网络创造价值,将是未来企业能否在数字经济中生存的关键。突破工业化时代清晰可见的生产和服务数量瓶颈,对未来的数字经济个体也许将完全不是问题——例如一家大三甲综合医院,当前每天能服务的人数也只能以千人、万人计;但疫情爆发初期,仅好大夫在线的问诊量增长了10倍之多,最高的一天光义诊就将近12万的接诊量,未来的潜在价值不可限量。

从部分行业的变迁看数字经济与两大定律

1  电信运营商的新“蓝海”市场

过去20年,如果说哪个行业的变化最大最快,无疑电信运营商行业名列前茅。

在摩尔定律的支配下,我们的通信工具从世纪之交的寻呼机时代,到手机的快速普及,再到如今眼花缭乱日新月异的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时代——在价格没有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终端设备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高。电信运营商一开始经历的是一个迅猛增长的消费市场,在梅特卡夫定律的作用下,前期电信运营商的超大硬件和研发投入,在数以亿级的用户面前成本快速趋近于零,使得电信运营商基本上是“躺赚”!

但令运营商没有想到的是,摩尔定律不仅仅对硬件设备有效,同时也影响了通信消费行为——人们不仅仅满足于语音通信,同时还需要更多、类型更丰富的信息消费。在2G和3G时代赚得盘满钵满的运营商,自身的企业架构、人员结构和创新机制,完全无法招架每年都会发生明显变化的消费市场,只能眼睁睁看着风起云涌的互联网企业在4G时代的互联网大潮中指点江山意气风发。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运营商正在快速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节奏。在5G时代的前夜,三大运营商陆续制定了自己的数字化/数智化战略,全面数字化转型、提升创新能力,在云计算、政企云网服务、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与互联网企业开展直面竞争。

2  消费金融行业市场的颠覆之战

如果说运营商与数字化时代的悲喜交加是躲在大众消费者背后的“暗战”,那么银行业则是在国人的眼皮底下上演了一出大戏!

随着移动支付、区块链、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中国的老百姓突然发现,不是只有银行可以存钱和取钱!许多以前不得不到银行才能办理的消费金融业务,就在自己的手机里就能操作——无论是取钱、信用卡还是贷款,简单方便,更方便,而且还不用担心面对冷冰冰的银行柜员!一时间,以阿里巴巴、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将用户扩大到亿级!——根据公开资料,2016年招商信用卡累计发卡8031万张,流通卡量4550万张,流通卡户3730万个;而腾讯旗下的微粒贷两年的发展,用户数约为招商信用卡流通卡户数量的2/3,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借呗两年发展也达到了1/3。要知道,招商银行已经是国内公认的信息化水平名列前茅的商业银行了!纵览300年的银行史,过去这十年也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吧。

当然,传统金融机构并没有坐以待毙,经过短时间的错愕与反省,他们迅速发起了“反击”。如今,几乎所有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成立了自己金融科技公司,采用和互联网科技公司类似的创新模式、人才格局,全面拥抱和迎接创新科技,甚至规模比互联网金融公司更大、科技含量更高!因为他们知道,要想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经济时代生存,企业创新是核心;而承接创新任务的,将是“人”而不是“物”。所以未来银行业的比拼,不再是谁的ATM设备多,而是谁才能依靠科技创新业务模式、节省成本、防范风险。

写在最后

根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关于2021年互联网医院年度报告》发布的数据,2021年该院共32个科室参与在线复诊,患者预约总量达107,280人次,占全院门诊总量的11%;互联网诊疗全年收入超1亿元,约占全年门诊总收入的8%。医疗的特殊性似乎给医院一种错觉的——医疗不能被颠覆,所以过去的几年里医院的数字化必须遵守医院的“游戏规则”!然而,疫情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大医院主动求变用互联网去满足大家求而不得的诊疗服务。

3年疫情此起彼伏,用户的在线诊疗习惯逐渐养成,网上预约挂号、互联网医院复诊、好大夫找专家、京东/天猫/叮当送药,不会看病的人越来越少,对医院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疫情过去,患者都变了。

作者简介PROFILE

   杨文飞

资深的科技观察者和创作者,数字化人才教育的先行者,曾发表技术和评论文章千余篇,在企业级IT传媒、人才培养领域长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曾任《中国计算机用户》主编、《网管员世界》月刊执行副总编;2006年加入51CTO,历任媒体总编、首席内容官、副总裁、企培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务,参与51CTO多项核心业务的开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潘蓉蓉 TEL:(010)68476606】

标签:信息技术两大定律  数字经济对传统行业的重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