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30 12:13
- 作者:尹聪颖
- 来源:HC3i
在飞利浦,转型正遍地开花。例如:飞利浦于今年6月在线上正式发布了“三金”智慧医院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出自飞利浦服务与解决方案实施部,这个部门以前被大家俗称“售后部”。
2019年售后部更名为“服务与解决方案实施部”。更名意味着工作内容的巨大调整,“我们部门正在从传统的、单一提供设备维修服务的部门,转型为以服务为概念提供解决方案的部门。”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服务与解决方案实施部及渠道业务部总经理林建平认为,这一变化与飞利浦的整体战略转型、解决方案转型也是匹配的。
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服务与解决方案实施部及渠道业务部总经理林建平先生
2020年上任伊始,林建平的首要任务正是帮助部门进行战略转型,“要把这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从传统的设备维修扩展到围绕医院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转型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包括:迎合中国医疗市场新机会,推进业务板块扩张,着力分工配置和人才培养,就连直接合作对象也从过去主要对接医院设备科转变为现在服务信息部、后勤部等多个部门。挑战接踵而至,林建平如何带领着团队逐一击破?
这一则转型故事,我们先从“三金”解决方案发布开始说起。
瞄准医院智慧管理,
飞利浦“三金”组合在中国诞生
2021年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的通知》,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将与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一起,共同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智慧医院建设工作。
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医疗市场发展动向的飞利浦快速捕捉到医院智慧管理这一重大机遇,要知道系统化的智慧管理无论在中国医疗市场,还是在飞利浦内部几乎都是空白领域。林建平惊喜地发现,这个机会跟部门的传统业务结合得是最紧密、最吻合的。“我们有做设备维修、维护的专业背景和基础,并在过去两年里引入远程服务等新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我们也预见到未来要跟医院的运营服务结合起来才能够突破瓶颈。”他说,“智慧管理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业务新机会,还能增加对医院客户的支持,所以我们下定决心要进入这一市场。”
经过详细的需求调研,飞利浦遴选医院当下最紧迫、最集中的需求,整合技术服务推出全新的“三金”智慧医院智慧管理整体解决方案,面向医院的智慧管理方向,以质控为前提,以服务支撑和数据中台为基础,以运营管理咨询服务为抓手,围绕智慧安全、智慧医工和智慧后勤,提供一体化、整体流程的智慧管理建设与运营服务。具体包括:
“金盾”——智慧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近年来医患纠纷事件频发,如何保障医护人身安全成为医院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金盾”正是以安防、消防为核心的医院安保体系,打造医院整体智能安全服务系统,提供真正符合医院需求的安全隐患排查、立体安保消防,以及能兼容医院已有监控设备的AI智能分析识别系统。
“金管家”——智慧医工整体解决方案
院内医疗设备越来越多,医疗设备的管理运维挑战不断提升,如何帮助医工部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能?例如:院内有成千上万的设备,但很多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给资产管理部门带来很大挑战。有了“金管家”,医院可以利用IoT定位出每台设备在医院大楼里具体哪一个房间。通过对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医院可以借助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物联网与监控专业设备,全面实现医疗设备信息化、标准化、数字化管理,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服务体系支持。
“金算盘”——智慧后勤整体解决方案
医保支付改革启动以来,各级医院都在努力拨好自己手中的算盘,做好收支管理,其中能效控制就是支出管理的重要一环。举例来说,当一家大医院做好智慧管理后,仅是每月的电费就能省出数十万元。“金算盘”致力于满足后勤和总务科发展需求,这套后勤智能化管理系统既能满足实际工作中医院后勤运行管理的核心需求,也能为医院提供一体化后勤管理平台,特别是可将现有分散的系统打通,实现“安全监管中心”、“效益管理中心”、“决策分析中心”。
飞利浦“三金”智慧医院解决方案
百年相知、甲乙方携手并进,
孕育“三金”并非偶然
“三金”组合诞生在飞利浦并非偶然,创新的点滴进步往往始于客户的需求。
在疫情期间,飞利浦不仅有CT这类大型设备为病情诊断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还开发了一些小的软件工具帮助医院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拍CT时病人要定位,疫情出现以前医务工作者会直接走到患者面前,扶他上床摆好了位置再扫。疫情期间如果有感染者或者疑似感染者要拍CT,医务工作者一旦接触就会有感染危险。医生问:能不能不接触患者也可以指导呢?为此飞利浦快速开发了“CT慧眼”,这个小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远程指导患者,医生在操作间就可以通过校正定位拍片,不用与患者直接接触。
类似的需求还有很多。医院正在奔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道路上,在智慧服务、智慧医疗和智慧管理的政策驱动下,院内各个岗位的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如何改善医疗服务、推动医疗管理模式创新。于是,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飞利浦发现越来越多的新需求正涌现出来。基于对医疗服务流程的理解,如何借助信息化、AI、大数据等新技术帮助他们,成为摆在包括飞利浦在内的每一个医疗科技服务提供方面前的全新挑战。
在运用科技工具服务医务工作者方面,飞利浦拥有百年服务经验。现在留存的历史老照片中,在清朝紫禁城里已出现飞利浦的X光机,医生以此为末代皇帝溥仪做体检。1923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就已经成立了放射科,当时的梁铎主任采购的X光机正是来自飞利浦。百年来,飞利浦跟随中国医院一路成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飞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场。到了近十年,中国医院信息化迅速发展,医院对于信息化这一工具的态度逐渐升温,飞利浦自然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我们要把信息化技术与服务医疗的经验结合在一起,创造新的价值。”林建平说,“因为我们对这个行业有相对成熟的认知、有丰富的服务经验,我们可以按照医务工作者的思维去理解信息化,了解如何开发并运用信息化工具为医院创造价值。”
除了医院通用的HIS、LIS、PACS、电子病历等基础信息系统之外,越来越多个性化需求从各个部门涌现出来,但市场上可选的解决方案还十分有限,有太多场景有待医疗信息化新应用去填补空白。飞利浦恰恰拥有先天优势,基于对医院客户思维的充分了解,加之本身具备领先的医疗科技创新能力,飞利浦可以从更多领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帮助。正因如此,在飞利浦健康科技前进的路上才会有越来越多合作伙伴愿意共同建立生态圈,在飞利浦的带领下给医院提供一个个整合的系统或解决方案。
天时地利人和,
“三金”秀出飞利浦的创新实力
飞利浦正在中国全面推进本土化进程,建设“端到端”完整价值链,“三金”组合的诞生恰恰是建设“端到端”价值链的一个缩影,覆盖研发、制造、市场通路、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以更快的速度、更精准的视角、更优化的方式,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
在本土化战略大背景下,飞利浦服务与解决方案实施部也正在不断转型和创新,致力于从服务提供商转型成为医院及医疗机构的长期合作伙伴,响应政府号召,帮助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运营管理效率,推动医院高质量和智慧化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天时地利人和等关键要素缺一不可。
首先,智慧医院发展是由政策驱动的,中国制订的标准、制度、规范都是有别于国外的。为了顺应类似智慧医院等中国政策引导下的医院发展方式,飞利浦选择进行本土化定制开发解决方案,顺应“天时”。
其次,“飞利浦有三大创新中心已经在中国落地,这就意味着以后能够为中国本土提供很多新的、按照中国的需求设计出来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林建平介绍说,比如智慧医院就是一套纯本土开发的解决方案,只有本土化才能满足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只有继续深化本土化的战略,我们才有机会走向成功,可谓“地利”。
最后,服务在变,人也在变,“人和”也很关键。
“在飞利浦,医疗服务团队人数是最多的,超过1000人。服务部门的人员种类较多,有执行、销售和工程师,其中工程师人数最多,占比过半。”林建平说,过去只有一种工程师,负责到现场去修理机器。2020年,飞利浦开始组建远程支持工程师团队,这是一个全新的“队伍”。
全新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同样需要新的“队伍”支持,于是飞利浦招募和组建了更多新型人才团队,包括全新的“专业服务团队”,还有成长中的临床工程师团队等。林建平说。“只有把这些功能性的部门建立起来,我们的业务板块才能开疆辟土,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不仅是技术人员更迭,转型的浪潮中销售策略也在变。以往销售都是负责谈保修合同,单人对接客户就可以搞定,但遇到智慧医院项目就无计可施了,什么是“智慧医院”呢?过去“单枪匹马”的模式不适用于智慧医院的项目,现在需要更多新型人才团队来支持销售更深入地服务客户,销售的观念也需要从“单枪匹马”转向分工合作、组团协作。只有寻求专业支持才能拿到新的项目,才能在新形势下找到生机,所以现在飞利浦的销售团队也需要更新认知,学习“智慧医院”。
坚守质量生命线,
飞利浦与中国智慧医院共同成长
在“健康中国2030”大背景下,飞利浦秉承“在中国,为中国”理念,以智慧医院智慧管理解决方案为开端,旨在实现未来的医疗体系中,帮助医院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帮助医护提升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优化区域间医疗资源配置,改善百姓就医体验。
从售后部门的转型到“三金”组合的诞生,都只是飞利浦众多创新成果中的一个缩影,为了帮助医院驾驭好“信息化”工具,飞利浦从总体战略到人才培养,每一个“细胞”都在转型,一步一步从内而外完成从设备提供商向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
飞利浦的努力同样被医院客户看在眼里。众所周知,医院在医疗废物管理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医疗废物的感染性与毒性强,若不能合理处理则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飞利浦医疗废物全周期智能管理系统在上海九院落地实施后,受到的院方褒奖正是“质量过硬”的最佳例证。
林建平在采访结束时提到:“飞利浦是一家百年老店,我们要传承好这个品牌,就必须坚守‘质量’这条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