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进展与成效举行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进展与成效举行发布会
  • 2022-09-02 17:03
  • 作者:中国网
  • 来源:中国网

9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进展与成效举行发布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数字中国两大战略融合落地,加快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规范应用和“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发展,为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规范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国家相继出台关于促进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与“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制订印发“十三五”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安全规划,按照夯实基础、深化应用、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推动形成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大数据发展和“互联网+”服务为引领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二)互联互通的平台基础逐步夯实。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省统筹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实现各级平台联通全覆盖。建立健全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积极推动公立医院逐步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依托平台推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诊疗信息互通共享。

(三)疫情防控应急能力全面提升。发挥大数据在疫情防控、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物资调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健康码政策统一和标准一致,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一省一码”,实现核酸检测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信息全国共享,做好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搭建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运用大数据追踪风险人群,切实保障公众有序出行。

(四)便民服务应用成效不断凸显。全面推进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10项服务30条措施,深化便民惠民“五个一”服务行动,全国各级医院普遍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分时段预约就诊、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优化改造就医流程,看病就医“三长一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五)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明显增强。贯彻《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印发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服务管理办法、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卫生健康行业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组建网络安全专家队伍,加大培训力度,举办技能大赛,开展安全监测,切实提升全行业网络安全保障水平。

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面对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卫生健康行业将进一步推动数字健康新基建,培育服务新业态,提升发展新动能,积极构建数字健康战略发展新格局。

技术助力疫情防控

疫情发生以来,横向上,卫生健康委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完善了跨部门“大数据”共享机制,并依托国家疫情防控管理平台等数据枢纽实现跨部门数据应用。纵向上,向各地及时分发多部门比对形成的风险人员数据,为各地开展“网格化”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做到“四早”“四清”。

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健康码管理,推进健康码互通互认,在支撑疫情防控的同时,最大程度便利大家正常通行。

此外,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健康”发挥了突破时空限制、免接触的优势,在保障患者特殊时期就医需求,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开辟了线上抗疫的“第二战场”。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建设进展

首先,搭建了一个好的组织架构。成立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山东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山东出台了管理办法,做到了数据管理有章可循;成立了三家实体单位,负责管理、运营和科学研究的具体推进。尤其是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健康医疗大数据专职管理机构——山东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中心,代表政府管理数据。

其次,贯彻了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成立了多名院士领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从本科、研究生到职业教育、行业培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了跨省数据科研协作体系,形成了一个源于临床、服务临床的科研朋友圈。

第三,坚持基础制度先行。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更加详细的管理规范,和便于落地执行的操作规程,让数据应用不再是看得见摸不着的科学游戏,而是可以通过场景备案获得数据红利的强劲动能。

第四,恪守数据人民属性。把个人隐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个人信息“一使用一授权”,重要场景实行“两次授权”。对个人授权路径、分级分类管理、场景备案流程、最小必要数据供给作出规定。通过健康档案“点对点”开放,让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数据资产,享受个性化、智慧化医疗服务。

信息化赋能医疗质量、

医疗效率、医疗行为管理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面,主要通过信息化系统来规范医疗行为、固化医疗流程,实现闭环管理,避免发生低级差错。二是广泛应用临床决策辅助系统,实现了医疗行为的事中提醒。通过对医师诊疗方案以及医疗行为进行监测,提出风险预警建议。

提升医疗诊疗效率方面,通过信息化系统来提升业务流转以及数据共享效率的同时,医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替代了部分的重复性、简单的医疗活动。

医疗行为管理方面,通过信息系统,一方面“守住入口”,对医疗人员、技术、药品、设备以及耗材使用加强准入、授权管理,最大限度保证医疗安全。二是进行持续监测,用数据说话,构建医疗数据智能分析平台,形成覆盖医生、病房、科室的三级管理,建成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学习型医疗体系,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并且进行持续性的效果评价,形成良性循环。

5G、AI、物联网等新技术

在医疗机构的应用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在全国31个省开展5G+医疗健康创新试点项目987项,上海、浙江、安徽等15个省开展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和社会治理实验,北京、山东、海南等12个省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提升基层医生服务能力。安徽应用智医助理系统,提供常见病辅助诊疗、医嘱和门诊病历质控、慢病个性化管理等功能,3年来已覆盖全省169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7万个村卫生室,提供辅助诊疗2.8亿余次,基层高血压控制率达到69.3%,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

二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浙江通过提供自助结算、诊间结算、移动终端结算等智慧结算方式,方便患者结算费用,门诊智慧结算率达79.1%,提升了患者就医便捷性。上海应用精准预约和智能预问诊系统,三级医院平均候诊排队时间低于30分钟,初步实现“候诊即就诊”。

三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北医三院在北京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智能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实现处方自动审核、不合理处方拦截等功能,1年来审核处方30多万张,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安全和质量。

四是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浙江省的浙江医院应用智能重症医学辅助决策系统,1年来使用1600余次,重症患者评估准确率达到100%,脓毒症预测准确率89%,死亡风险预测准确率93%。上海瑞金医院集成视觉、触觉等传感器研制智能监测床,有效监测患者行为状态,无感获取患者呼吸、脉搏、心电等生命体征信息,实时提醒预警,2年来已监测住院患者1.33万例,患者院内不良事件率下降50%。

五是提升患者康复效率。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山东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等应用康复训练机器人,帮助瘫痪患者改善或恢复四肢运动功能,1年来治疗患者3万余例,有效提高康复治疗针对性,缩短康复时间,降低治疗费用。

六是提高医生工作效率。福建省立医院应用智能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采集口腔门诊病历和超声检查结果,大大减轻了医生病历书写时间。

七是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上海应用人工智能搜救机器犬,实现地震、火灾等应急救援现场的地形勘探、生命搜救和医疗急救物资配送,指导现场医生救治和急救资源部署调度,提升应急救援的处置能力。

医疗健康信息共享不能片面贪大求全

当前,国家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所有的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了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各地建立健全了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

总的来看,全民健康信息化效果正在显现,目前部分区域、部分医院和医联体在实现了互通共享基础上,以应用为导向,逐步实现全国医疗健康数据互通共享,既非常必要也具备可行性。但是由于医疗服务的复杂性、服务流程的多样性、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医疗数据的敏感性、医疗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应该说仍然还是一个有待攻克的难题。我国目前仍处在探索发展、摸索经验的关键时期。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了便利人员安全有序出行,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在较短时间内汇聚形成了全国核酸检测结果数据库、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数据库,大家可以通过国务院客户端、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以及各地健康码查询本人的核酸检测结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记录。这个工作的开发利用也带来一个启示,就是医疗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一定要以应用场景为驱动,不能片面的贪大求全。

“互联网+医疗健康”宁夏经验

2018年,宁夏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充分发挥“易统筹”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一是从实体医疗机构出发,激活“存量”,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能力。将全宁夏作为一个大的“互联网医院”场景来打造,建成了覆盖全区40家二级以上实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医院一体化应用平台,开展全域同质服务,解决医疗资源不均、服务能力不足、地方信息化投入资金短缺等问题。目前,二级以上实体医疗机构依托平台开展预约挂号、门诊缴费、在线咨询、电子处方、居家护理等服务累计达91.03万人次。

二是从第三方互联网医院出发,扩大“增量”,打造多元化医疗服务新格局。积极引入第三方互联网企业,发挥其在流量管理、数据运营、服务优化等方面的优势,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已有120家互联网企业在宁夏注册互联网医院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疫情期间,以自治区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代表的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以及第三方互联网医院联合成立互联网医院联盟,提供互联网线上服务,有效缓解疫情期间线下医疗就诊压力,避免交叉感染风险。

三是从规范监管出发,做优“质量”,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有序发展。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互联网诊疗监督管理办法》,建成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已监管第三方及实体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182家,初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在银川市建设处方审核流转平台,统一审核全市所有医院、社区和互联网医院的处方,缓解基层药师资源不足。群众还可自行选择就诊医疗机构、距离最近药店、自助取药机或第三方配送等方式取药。在银川市成立了全国首家“互联网+医疗健康”协会,申请批准团体标准六个,出台个人数据隐私保护、药事管理服务等自律公约,逐步形成宁夏“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生态。

同时,宁夏通过科技手段赋能智慧医疗,把资源沉下去,把能力提上来,一是深化远程医疗应用,并在全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二是拓展电子健康卡应用,在部分地区试点推动与家医签约、电子健康档案等系统的融合应用;三是创新基层智能应用,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搭建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建立“全科+专科”“县乡村”一体化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让基层真正担负起了“健康守门人”职责。

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的山东经验

现在山东省已经发放电子健康卡1.49亿张,发放率超过95%;93.2%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了线上惠民便民服务,8大板块30多项业务累计提供服务1.96亿次。比如出生医学证明可线上办理;8966万份电子健康档案向群众“点对点”开放;扫码实时查验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执业信息,让群众清清楚楚就医、明明白白看病。

在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方面,现在提倡“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山东深化跨部门、跨区域数据共享,发布11个专题库、184项资源目录、约100亿条数据资源,各部门累计调用71.89亿次接口服务,电子证照入库1.54亿张,占全省总量的44%。第三方评价显示,山东省数据资源开放数量和种类均居全国前列。充分发挥大数据中心海量数据资源优势,构建了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的健康指数评价体系。

在助力医学研究方面,大数据中心研发科技创新应用平台,不仅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从就诊、治疗、随访和结局的全生命周期数据,还为多中心研究提供了安全可信的协作环境。

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依托“园区+数创中心+基金+产业联盟”四位一体的产业生态,引育了1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引入各类投资超过30亿,新增大数据就业岗位2000多个。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潘蓉蓉 TEL:(010)68476606】

标签:健康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