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吴恒:认知升级、精准定位与自我迭代——信息科“技术空心化”的破解之道
吴恒:认知升级、精准定位与自我迭代——信息科“技术空心化”的破解之道
  • 2022-08-24 17:39
  • 作者:吴恒
  • 来源:CHIMA

近日,《信息科“技术空心化”现象的反思》一文引起热议,该文作者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刀刃向内的非常勇气、一针见血的犀利文字指出了有些医院信息科的现状—“因为无为所以无位,因为无位所以平庸,因为平庸所以失位”。

像这样集“无为、无位、平庸”于一体的信息科只是个例,有不少信息科已经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发挥了数据驱动、赋能业务的作用。本着“闻过则喜”的胸怀、“以案促改”的态度,这篇文章值得每位信息人反思,自己是否或多或少有“技术空心化”的现象?

信息科的两极分化已然成为趋势,这是笔者在2019年的一篇回顾展望的文章提出的观点。近两年随着医院数字化转型的开始,更加坚定了我对此的判断。借用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开场白来讲:幸福的信息科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信息科各有各的不幸。

信息科的幸福来自对学科建设的追求探索,而不幸表现在“买买买”(买硬件、买软件、买服务)。买硬件不懂运行维护,买软件不善引导应用,买服务没有监督管理,建设没有规划,需求掌控不力,运维四处“救火”,这样的信息科终将沦为新时代的“信息修理工”。

“技术空心化”是行动上的路径依赖,是业务上的本领恐慌,更是思想上傲慢懈怠!对此,已有同道写文章进行探讨,笔者想从信息科领头人的角度谈一谈。鉴于医院信息部门的名称不太统一,有信息科、信息处、信息大数据中心,信息咨询部等,为了方便文中将信息科领头人统称为信息主管。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信息主管的“躺平”是信息科“技术空心化”的主要原因。信息主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唯上求稳,信息科的普通员工哪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动力。

信息主管“躺平”的外部原因固然存在,比如职业发展遇到天花板导致晋升无望、绩效分配不够精细导致平均主义、职责权力不匹配导致鞭打快牛等等,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惰怠。这就是所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既然有了“破心中贼“的目标,接下来就从认知升级、精准定位和自我迭代三个方面谈一下破解之道。

认知升级,摆脱舒适区,寻找意义感

人之所以“躺平”是因为感觉工作是无意义的重复,之所以有工作的无意义感,是因为没有升级认知,导致自己一直处于舒适区。提到认知升级让我想起著名学者吴伯凡的一句名言“很多的奋斗其实是挣扎”。所谓“挣扎”就是有目标、无方法,注定是无结果的努力。只有及时认知升级,才能找到工作的意义感,自然就没有了“躺平”的心态。

第一个认知误区:管理与技术的认知错位,谁是第一性?

这个问题是每位信息主管的必答题,答错了、答慢了,都将直接影响信息部门未来的发展。对此我的回答是管理是1,技术是0!对于信息主管,甚至可以说对于医院职能科室负责人而言管理永远是第一性的。

相信这样的答案一定会引起争议,这里不过多的论证,只引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的一些话以供参考:

“华为认为,作为一家技术型公司,技术重要,但管理更重要。”

“所有公司都是管理第一,技术第二。没有一流管理,领先的技术就会退化;有一流管理,即使技术二流也会进步。”

“以前我们就讲过华为公司什么都不会留下,就剩下管理。所有产品都会过时,被淘汰掉,管理者本人也会被更新换代,而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则会代代相传。”

也许你会反驳,华为是企业,医院不是企业。但从本质上讲,企业、医院都是为了共同目的而建立的组织,对于组织而言管理是保持其基业长青的核心能力!

医院信息主管一定要将管理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培养,懂技术但不沉迷于技术,做一个造钟人而不是报时者,激活组织,赋能个体,为员工的职业规划铺平道路!

第二个认知误区:服务外包的异化,有一种痛叫做放手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服务外包的理由。医院信息化发展至今,IT设备的维修维护、网络的运维、数据库的运维等服务靠信息科自己完成几乎不可能。适度服务外包是医院信息部门的普遍做法,这样可以释放人力资源从事与医疗业务联系更紧密的工作。

但服务外包不等于放手,服务外包不等于替代,更不能发展为外包的异化。异化理论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的,他把人跟物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称为主仆关系,人是主人,物是仆人。但是在二者相处的过程当中会发生主仆关系的逆转,刚开始是仆人依附于主人,但是,当主人把许许多多的事情都交给仆人去做的时候,主人的能力逐渐被掏空,最后的结果不是仆人离不开主人,而是主人离不开仆人。

信息科与服务外包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这样一种关系。如果外包服务无序扩张,有一天你会发现,离开外包服务信息科好像什么都做不了。就像手机之于我们现代人一样,一机在握你好像能无所不能,一旦没了手机,你就跟丢了魂似的无所事事。因此笔者认为服务外包要符合三个原则:

1.能用技术解决的不靠人海战术,比如用云桌面解决终端电脑的维护,实现故障快速恢复,业务快速上线,而不是一味的增加外包维修人员。

2.外包方式由托管型变为赋能型,从采购服务到沉淀知识赋能员工。因为技术门槛的限制,数据库运维一般由专业的数据库工程师提供外包服务,信息科人员只能打打下手,技术能力得不到提升。信息主管在采购此类服务外包时要转变思维,用数据库运行维护平台+定期现场巡检的模式来替代原来的托管型服务外包。信息科人员依托数据库运行维护平台,在知识库与后台专家的协助下解决业务系统的“卡、慢、顿”,保障数据库安全高效运行,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3.确定服务外包边界,防止外包的异化。信息主管要严格划定服务外包边界,数据资产与核心业务不能外包。外包的是低技术含量的服务,技术不能依赖外包,思考更不能外包(评审、检查、项目答辩),不要沦落为临床需求的传话筒和厂家服务的接线员。

第三个认知误区:只重视计划,忽略了规划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我们常常高估一年的变化,而低估五年十年的变化。不少信息科很重视每年的计划,把计划做的很到位,1月份上什么系统,2月份做什么升级,但对于信息化建设规却应付了事。规划和计划的关系就是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对此原无锡人民医院刘喻主任列出过很好的公式:

好的规划+好的计划=优秀的系统;

好的规划+差的计划=平稳的系统;

差的规划+好的计划=混乱的系统;

差的规划+差的计划=失败的系统。

要做好信息化建设规划必须结合医院发展规划,必须熟悉医疗信息化发展趋势,必须理解医院业务演进方向,这对信息主管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制定规划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盲目追求高大上,“云、大、物、移”不切现实;二是过分强调现实性,规划没有前瞻性。

信息化建设规划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合适的规划无非三点:定位精准、贴合需求、适度前瞻!

找准定位,顺势而为,发展竞争力

所谓定位就是看清世界认清自己,大至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小至一个组织和每一个人,只有找准定位才能确定接下来的行动。根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我将医院信息科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常规保障阶段、管理融合阶段、数据创新阶段和数字化转型阶段。

信息科1.0(常规保障阶段):立足本职、中规中矩

此阶段,信息科能完成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即管理医院IT资产(机房、网络和终端);进行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拟定、维护医院信息系统各项技术标准以及负责医院的网络信息安全。

信息科1.0的核心能力是运维服务,保证设备、网络、系统不出或少出问题,下沉一线主动服务是赢得认同的有效方式。

信息科2.0(管理融合阶段):统筹规划、协调实施

此阶段,信息科除完成1.0阶段的基础工作外,能围绕医院战略目标,制订信息化发展规划;完成业务需求的分析整理、沟通协调;进行信息系统的论证、建设与实施;按照项目管理开展信息化项目目标评价、信息化项目效益分析。

信息科2.0的核心能力是信息规划、项目管理以及综合协调能力,熟悉医疗流程和业务演进,具备IT战略眼光和沟通协调能力。

信息科3.0(数据创新阶段):信息赋能、数据驱动

此阶段的信息科具备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能规范管理和运用医院数据资产来促进精细化管理,深度参与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并能初步利用数据创造价值,创新服务业态。

信息科3.0的核心能力是数据治理,对全量全要素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为医疗、科研、管理等活动提供数据服务。

信息科4.0(数字化转型阶段):提供决策、指向行动

这是信息科的最终阶段并将一直持续下去,或许这个阶段信息科已经改变名称为大数据科或者战略规划科,职能也将大大超出前三个阶段,从提供信息到提供决策,从指向观念到指向行动。

信息科4.0的核心能力是数字化转型力,即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推动医院业务演进,保障医疗行为安全高效,促进医疗资源精准匹配,提升医患双方体验,变革医院管理范式。

医院信息化的阶段决定信息科的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处于不同阶段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信息主管要找准定位、顺势而为、分步提升,跟随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一项一项的扩充核心能力,既不能不顾现状追求跨越式发展,也不能固步自封跟不上发展的趋势。

自我迭代、团队突围,实现价值

开篇笔者就提到,信息科要想突围必须从学科建设开始。近年来,业内对于信息部门学科建设的呼声甚高,但如何开展可谓起步艰难。医学信息学知识体系、教育体系、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完善和健全。“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妨先进行信息科的自我提升,培养三种思维、三种能力。

一是技术思维与运维服务能力。重视信息科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运用IT服务管理理念,变被动“救火”为主动防范,提高使用者体验度。

二是文化思维与信息植入能力。讲好HIT故事,开展信息化普及教育,像植入木马病毒一样将信息化思维植入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打造组织良好的信息化生态。首先抓好医院内部培训(新员工入职和新系统上线),培养信息员扩大信息化群众基础,然后走出去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信息化普及教育,最后与高校联合尝试承担医学信息学专业相关课程。

三是临床思维与科研创新能力。深入临床了解需求,归纳整理进行评估,瞄准应用转化产品,形成良性循环,提升信息科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信息主管按照三种思维、三种能力对科室员工进行培养,使每一位员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形成“科研、教学、技术”三位一体的团队合力,信息科自然能赢得认同,实现价值!

其实“空心化”不是只有信息科才有,医院职能科室都有“空心化”的风险。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如何客观公平地评价行政管理人员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不过我相信随着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多维度持续客观公平的评价体系一定是未来的趋势。

解决信息科“技术空心化”的关键在于信息主管!希望有更多的信息主管从思想上“破贼”,在发展上破局,甘当铺路石,发现培养人才,带出一支优秀的团队,带领信息科驶向学科建设的星辰大海!

◆作者简介

吴恒,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党委委员、党办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疗信息化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院协会人工智能与临床大数据管理分会副秘书长、常务委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潘蓉蓉 TEL:(010)68476606】

标签:吴恒  信息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