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郑攀:激发数据能量,助力卫生健康行业拓展服务新格局
郑攀:激发数据能量,助力卫生健康行业拓展服务新格局
  • 2021-12-30 09:51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集合‘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应用,对提高医疗健康服务质量与效率、提升民众获得感、早日实现健康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自郑攀主任在“2021数字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郑攀

政策不断细化,

为医疗服务智慧化提供内生动力

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在幼有所学、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持续用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要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制定了《智慧医疗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落实《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国卫医发[2017]73号)有关要求,指导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开展智慧医院建设,逐步建立适合国情的医疗机构智慧服务分级评估体系;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还组织起草了《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降低人民群众就医负担。

......

相关政策的颗粒度不断细化,证明了医疗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推动医疗产业加速前行提供了强大动力。在政策引导和技术驱动下,多省市在智慧医疗建设工作上持续发力,并取得一定进展。

完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顶层设计,

北京这样做!

智慧医疗作为发展智慧城市和实践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驱动北京成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引擎。因此,北京市在智慧医疗服务建设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

发现发展痛点,确保重要任务重点落实

今年3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其中明确,要深化“一网通办”,提升数字“惠民、惠企”服务能力。

现阶段,北京智慧医疗建设服务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掌上办、自助办、智能办等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已覆盖市、区、街、居四级政务服务;已基本形成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信息惠民服务体系,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但在促进医疗服务领域协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医疗信息结果互认推进力度不足、医疗资源共享程度不足、互联网+智慧医疗应用亟待加强、智慧医疗惠民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

为实现“推动建立医疗健康基础设施,引领领域共性支撑建设;建设医疗健康大数据治理应用工程,强化医疗服务能力;构建互联网+智慧健康服务工程,促进服务智慧化水平”等目标,北京市将继续落实以下两项重点任务:一是要加强卫生健康领域信息化保障(包含医学信息共享与结果互认;完善卫生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北京院前急救指挥服务系统;推进互联网+智慧妇幼);二是推进智慧医疗惠民服务(包含拓展“先诊疗后付费”就诊模式;持续深化分级诊疗、加速医疗资源下沉;推进信息新技术惠民应用;构建互联网医院监管服务体系)。

立足“十四五”新起点,

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步伐

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信息中心“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了以新技术应用惠民为核心,推进应用与融合发展一体化。具体包含:

1.夯实网络安全基础:推进行业健康云建设,依托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建设行业专网;

2.全市健康信息汇聚融通:推进公卫机构卫生健康信息、基层医疗机构电子健康档案、各级医院电子病历及标准化医学影像的高质量汇聚,形成持续更新的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信息;

3.加强健康信息的开放共享:完善卫生健康行业数据质量标准,做好数据质控。政府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在竣工验收前,需完成系统入云、数据目录更新、上链及数据确权;

4.开展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全市各医疗机构中推进电子病历的共享调阅,实现重复检查、用药等智能提醒,支持全市政务服务大数据应用,助推需求导向的区域发展与产业创新。

5.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以“健康北京APP”为核心,建设居民健康门户;互联网诊疗服务执业与监管平台逐步实现实时、全程、智能监管;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继续开展北京地区各医疗卫生机构网站及移动应用测评等工作,为百姓提供“便捷、丰富、智能、人文”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推动大数据建设、坚持应用创新

今年11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市医院管理研究所)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心事业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具体机构职责包括:研究提出北京市卫生健康领域大数据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大数据建设;承担卫生健康大数据平台建设、运维和应用支撑,以及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统计分析、开放共享等事务性工作;开展健康医疗管理、服务相关研究;承担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机关电子政务相关工作。

勇于创新,多项惠民便民服务持续落地

为推动北京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不断推动大数据建设工作、坚持技术应用创新:

1.互联网诊疗监管平台

2021年4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推进北京市互联网诊疗监管平台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指明,按照国家和北京市关于互联网医院许可管理有关要求,各互联网医院需与监管平台对接,并实时上传诊疗数据,接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监管。截止目前,全市已经有33家互联网医院和133家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的机构获得了审批。

2.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

该平台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具备常态化核酸检测能力、应急情况下全市每天250万人次以上的核酸检测过程中的管理能力、极端情况下支持全市2000万人对核酸检测报告进行查询能力的平台。通过北京市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可实现公众检测预约和结果查询、核酸检测现场采样、检测机构数据上报共享、街道社区和政府单位动态监管监控等功能。

3.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线上申领

目前,北京市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线上申领服务已覆盖北京市16个行政区、18所妇幼保健院、120多家助产机构。据统计,该服务自2021年6月1日上线截至2021年12月10日,出生医学证明线上申领人次达36490,约占总签发人次的46%,且每周统计出生医学证明线上申领率呈上升趋势。

持续探索,激发数据技术发挥更大效能

北京市推动智慧医疗服务的步伐从未减缓。在落地多项便民服务的同时,北京市卫生健康大数据与政策研究中心依然在不断探索健康大数据的建设与应用。

例如,中心与经信局协同开展手机运营商信令数据的共享与应用研究工作。目前已经获取到了试点医院的首批30个全市共性指标、10个个性化指标的手机信令数据,共计5775份信令文件。该举措旨在通过对各项指标及模型算法进行研究,完成以“外地来京门急诊就医及陪同人员”为主要分析人群的应用展示;

今年7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各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要求,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在保护患者个人隐私的同时逐步实现检查资料数字化储存和传输。在此方面,北京市也在积极探索中,目前,已有多家医院联合展开实践、努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此外,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北京市已有多家医院开发了为患者提供在线问诊等服务的APP。信息中心目前已纳入30家北京市三级医疗机构的电子病例数据,之后还会进行进一步的扩展。通过这30家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数据,不管患者是选择线下诊疗还是互联网诊疗,都可以获取到相关的诊断和检查数据。

【编者按】

发展智慧医疗已经成为满足当下人民群众医疗健康需求的关键手段,而数据作为智慧医疗健康的核心生产要素,是提高医疗健康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基础资源,因此,深化健康大数据挖掘、坚持技术创新应用,对于推动卫生健康服务迈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Rainbow TEL:(010)68476606】

标签:健康中国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