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9 09:54
- 作者:码字虎口
- 来源:愚人老黄
不久前丁香园发表了一篇关于电子病历的文章。文中极尽调侃的将电子病历吐槽了一番。
总结下来有如下槽点:
1.不好用,在一项丁香园组织的调查中它以27%的得票率高居最不好用设备之首。
2.死贵,列举了一系列的中标截图说明电子病历死贵。而很不幸的,这列举的截图暴露了作者的专业水准。所有的截图都是数据中心或者集成平台的中标通知。当然对于广大吃瓜群众来说,谁又能分得清啥是电子病历,啥是集成平台,反正死贵是被实锤了的。
3.太low,据专业人士讲,windows xp,windows98的系统都还在用。我也真佩服这单位的设备保养能力,算下来这计算机买了得小20年了吧,如此古老的计算机还在工作;再者也佩服这家电子病历开发商,20年如一日的坚持给此版本提供服务,谁说不是工匠精神呢!
大概医务工作者看了是极度舒坦吧,这文章阅读量轻松突破了10万+,留言吐槽也非常踊跃,只有一条是信息科发出的微弱声音,倒是也有384个点赞。
作为医疗信息化最核心的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卫健委提出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直白表述就是,这个软件很重要。现在电子病历评级更是作为三甲医院评级的基本条件,要是谁家没有通过电子病历四级评审,三甲医院的牌子你都拿不到。从全国的调查数据也可以看出来,电子病历建设享有最高优先权。
图片来源: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
按理说,这么重要的系统,没理由做的这么烂,但现实情况确实打脸,从留言看,不满意者十之八九。为什么呢?
今天,我试图从一个医疗信息工程师的视角来说说电子病历系统。
01
电子病历系统发展历程
在我近30年的从业经历中,也经历了几次电子病历的升级,最早我们是借助word作为病历编辑器;后来又出现结构化电子病历概念,但是因为体验太差,很快就夭折了;再后来就上线了框架式电子病历,倒是一直沿用到现在,它是把入院记录、查房记录、手术记录等等分成大的框架,每个框架内采用类似word的编辑器进行书写。整体上又内嵌一些结构化元素,实现不同框架之间的数据共享,这架构被称为临床文档架构,现在依然被普遍采用。
为了追寻电子病历的历史,我使用了知网进行查询,从资料看,《吉林医学》1982年第三期刊登了一篇“应用电子计算机管理病历”,作者描述建立“阻塞性黄疽癌”病历库的过程和意义。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原文无法下载,确实也不知道更详细的情况,倒是在摘要上,对电子病历提高效率上给与了极大肯定。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90年代,电子病历这个词在文献上显示,基本上都是与科研相关,也就是说这个阶段它第一还处于探索中,第二还主要用于科研数据收集,基本上与中国医生临床业务无关,同期,国外倒是开始出现许多与电子病历相关的文献。
Gartner电子病历划代模型
在1995年第三期国外医学(医院管理)有篇文章,日本干叶大学里村洋一教授论述的关于病历计算机管理的现状及未来,过去因医院没有设立病历管理,病历记载没有标准化,再加上医学诊断技术的进展,有些检测报告不是直接由诊断医师诊断,所以病历中有70%的内容将逐渐转为电脑记录的形式,病历电脑化。当变为电子病历卡后可用大屏幕的显像装置多版面的显示出多页的病历内容,按固定的格式输入资料、数据图表化、这种病历卡能将分散的情报源集中,并以多元化显示出来,但实现病历电脑化的前提是输入内容格式化、医疗数据要标准化的问题。
很遗憾,这些文章原文都无法查询,但是日本教授提出的电子病历将分散资源集中,多元化显示现在依然是电子病历的主要优点。输入格式化、标准化的要求今天也是被医生吐槽最多的内容之一。
1996年第一期江苏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刊登了杨友春、刘海一撰写的”电子病历的应用和发展 “,此文总结了电子病历具有快速检索、利于共享的特点。
在1994年第六 届医药信息学大会上.国家卫生部提出“希望到本世纪末,我国将有若干家医院能够真正实现完整的 CPR(电子病历)系统“。这是第一次国家主管部门对电子病历建设提出了要求。
1997年第10期的《中国医院管理》刊登的”医院质量管理对信息高速公路的需求 “一文,提出电子病历应该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电子病历相关政策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电子病历的研发时间甚至比很多医院信息科的成立时间还长。最早研发电子病历基本上没有信息科什么事,就是一群有科研兴趣的医学专家纯粹的科研需求。慢慢的,医院管理者开始认识到这个工具能够帮助提升管理水平,能够帮助提升医疗质量,于是组织研发、应用、推广。
信息科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信息系统才开始在医院中出现了,进而逐渐在各医院成立起来。甚至最早的一批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的软件工程师也参与了其中,在充分了解了管理需求,医疗业务后,开发出来的产品。
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电子病历的功能基本上得以确认,国家也发布了电子病历功能规范,不过遗憾的是,这个标准是非强制性标准。依然有许多电子病历产品没有依从规范进行设计开发。
今天的电子病历已经成为非常专业的信息化工具,它需要完成临床记录、医疗管理、科研数据收集、教学素材,更是为医疗行为提供了具有法律效率的记录,他已经不是简单的书写工具了。
02
电子病历价值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病案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传家宝,穿越了百年历史,他们至今依然向世人展现出协和医者的智慧之光。
但是今天的病历已经不仅是单纯的医疗文书了,它更多还是法律证据,是临床科研的素材,是反映我们工作的文档,需要佐证医疗行为的正确,需要时间线上的连续性,需要接受医疗诊疗规范的检验,需要经受医保严苛的检查和质疑,也需要为医学研究提供素材。这一切显然不是用word能够完成的,如果非要类比的话,电子病历更像是具有医学知识库的网络版word。
上图是我简单绘制的与电子病历相关联的其他系统
如今,患者来医院看病,虽然他是被某一名医生接诊的,但为其提供服务的却是涉及医技、护理、工程、后勤等等多部门多岗位的医疗团队。信息需要在多科室、多部门之间高效、准确的流动,进而完成多部门的协同作业。我想,也只有信息系统才能承担其重任了,通过信息将患者整个治理过程有效的联通起来,规范的记录下来,同时还要提醒医生,哪里是管控点,哪里需要完善,避免出现低级书写错误。(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比如飞鸽传信、传音入密啥的,也请评论区留言)
然而,今天我们说到信息化建设需求,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方便、快捷、准确、不出问题....”;
“医生一天这么忙,哪有时间想这些,那个***医院用的系统不错,你们买会回来就行”......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了疫情期间一个小故事。
03
一个小故事
疫情期间,各地都加强了餐饮的管控,我有个码农朋友,突发奇想,准备利用这个特殊闲暇时光,挑战一下自我,成长为一个大厨。
虽然这哥们算是不错的码农,写代码,键盘一通敲,把事情整的不错。可是做饭这事没干过,就是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主。可是他相信,我用最好的工具,最好的食材,加上说明书,做出来咋也不会差呀。于是在大家云端见证下,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损坏了两把菜刀,几口锅,以及一间厨房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个案例和我们很多医院上电子病历的过程经历还是很类似,定了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找了个不具备能力的伙伴,来了群指手画脚的大爷,最后的结果就是“杀几个程序员祭天”,至于项目嘛,只有烂在那里了。
04
如何建设好用的电子病历
其实,电子病历要用好,以下环节少不了。
1.领导重视,这个重视不仅是体现在资金投入上,更需要体现在组织管理、制度修订、流程再造、文书审核等方面。既然电子病历是医疗信息化的核心系统,就要发动医务、护理、临床、医保、质控、院感、收费、信息、药剂、手术室等等多科室参与进来。定规则、定流程、系统测试体验,反馈改进,不断向目标推进。
2.临床重视,电子病历系统是临床医生每天都要用到的工具,虽然说采购回来的系统在整体框架上已经成型,在功能上也相对固定。但是涉及到文档格式、工作流程、业务规则、布局设置,甚至功能改进,都是需要医生参与其中。只有软件工程师听懂了,理解了你们的想法和思路,他们才能开发出适合你们习惯的系统。毕竟隔行如隔山,软件开发和临床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的鸿沟可不是简单一句话能填补的,所以不断的交流和指导才能做出好产品。
3.信息科全情参与,信息科因医疗信息化而存在,信息人因医疗信息化而有价值。至于信息人如何去提升自身修养和能力,在CHIMA工程师论坛上,重庆中医院彭梦晶处长有过很好的总结。我这里要强调的是,在电子病历建设时,我们信息科工程师如何做。首先是业务学习,其次是项目管理,第三是技术把控,第四产品测试,第五是切换计划,第六是日常运维,第七是沟通技巧。如果这七点都做的很到位,相信建设出来的电子病历不会差到哪里去。
4.软件厂商,软件厂商是电子病历产品的提供者和项目的实施者,它的水平和能力决定了电子病历实施的效果。对于软件厂商和产品的考察,也是血泪汇聚起来的长篇巨著,这里不详细说了。用老百姓买东西的心态对待,那就是选用户多的,挑和自己层级相当医院去走访。
别相信销售的花言巧语,别相信你是他最重要的标杆。
05
改变就在当下,谁都不是局外之人
今天我们已经从解决温饱向共同富裕推进,在信息化建设上也需要资金解决系统迭代升级的问题。对于有形固定资产,如房屋、设备各单位都会预算经费进行年度维护保养,信息系统也同样存在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投入,终身收益。那种还在坚持使用XP下电子病历系统的医院,确实非常奇特。这是个悖论呀,在XP系统下就开始用电子病历了,说明这个单位的信息化起步很早呀,信息化素养也应该很高的。这个不深奥的常识,医院肯定知道的,不升级,不科学呀。(还真好奇到底是什么情况,也请留言给我解惑)
但是,说实话,我们现在的医疗信息系统有个很大的缺失,那就是界面友好度不够。这些年的发展,现在在功能性方面都做的不错了,但是使用体验的提升远远不够。如何让电子病历好用,用着方便,这虽然只是几个字的需求,但是这需要我们软件开发团队融合美学、管理学、产品设计学、医学等等多方面人才,去反复不断打磨产品才能实现。
还是回到价值本位上吧,所有这些无疑增加了公司成本,同样是电子病历,这样下来估计得贵不少,但是医院会为此买单么?
劣币驱逐良币,低价中标的恶果,可能在很多项目上还是在不断的出现。
当年,也正是我们医疗管理部门意识到了电子病历的重要性,加大了扶持力度,制订了相关标准,才使得电子病历系统得以应用和发展。今天,我还是要呼吁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医疗信息系统开发门槛的设置,保证电子病历的专业性,这才能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如电子病历系统这类带有很强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关系着患者生命安全,关系着医疗质量管理,真不应该是个软件公司就去开发,就拿出来卖给医院。我们要像医疗器械管理一样对待如电子病历这类医疗信息系统,你得有医疗软件注册证,医疗软件销售许可啥的呀,这方面医工就做得比我们医信做的好。都是信息时代了,只有好的软件产品才能提升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劣质的软件那只能给医疗行业添乱。
好的产品一定是技术、管理、医疗(用户)、运维等多方努力的结果,正如当年医疗、科研、工程、软件开发、管理等有识之士共同催生了电子病历一样,今天让电子病历更好用、更易用,还是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躬身入局。改变就在当下,谁都不是局外之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