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09 10:44
- 作者:佚名
- 来源:长江日报
10月8日,江汉区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主任医师胡成华提上医药箱,来到济生新村68岁居民刘昌柏家,为其测量血压、脉搏后,查看起老人近期服用的各类药物。
“有什么小病小痛或慢性病,我们都习惯找社区医生。”刘昌柏告诉长江日报记者,2013年起,他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胡成华就是对口负责人。目前,胡成华所在团队已经为300多个家庭建档服务,“社区医生要成为居民就诊的第一道关卡,医防必须融合”。
1993年至今,胡成华一直在社区一线工作,其间曾被上级部门选派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学习6年。为了提升自己,胡成华考入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习公共卫生专业,毕业后,在全省首届全科医生骨干培训班接受为期1年的职业培训。
“科研源于临床,更要回到临床、服务患者。”胡成华参与的课题与发表的论文多来自基层,社区居民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核病患者与社区管理、慢性病社区管理、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2008年,他通过评审,成为当时武汉市首名全科副主任医师,“评上职称后干劲更大、信心更足,继续在基层服务百姓的决心也更坚定!”
“希望有更多医学生加入基层医疗工作。”至今,胡成华参与带教的全科医学、护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医务人员接近3000人次,他参与培养的全科医学硕士冯霞、公共卫生医学硕士陈泽都选择留在基层,分别在江夏区、江汉区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基层职称名额稀缺、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不够灵活、医务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一度是基层无法留住人才的原因。近年来,为了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武汉持续完善“定向评审、定向使用”机制。自2019年起,武汉市建立农村基层卫生职称评价体系,采用独立的评审标准和条件,已有107人获得农村基层卫生高级职称。在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97位医护人员中,拥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已达1/3。
去年7月,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中专门提到“加强队伍建设”,提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职称岗位比例,在职称评审中对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予以倾斜。
记者了解到,胡成华与来自建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玉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义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3位社区医生共同获评正高职称,成为武汉首批获评正高职称的社区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