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10 14:48
- 作者:医学界整理
- 来源:呼吸界、人民政协报、中国之声、赛恩斯先生等
王辰院士关于“改革医学教育”的提案,近日引发极大关注。
3月6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提到:
医学教育是最关乎根本的,必须“灿烂其职业前景,严格其培养过程”。
对于当前医学教育,王辰院士提出4点建议——
第一,医生中越来越普遍地出现不愿子女学医的现象,反映了医生内心职业荣誉感的下降。对此,应在社会机制上给予充分关注,“当黄河上游的树木被砍光的时候,才发现下游洪水泛滥,再去种树就晚了”。
第二,我国目前在医学本科阶段即划分特定专业,降分录取。专业设置的偏狭,严重影响了医学生接受通识教育和素质培养的过程。
第三,为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王辰认为应切实根据医学教育资源情况设置医学院校并确定招生量,同时建立完善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呼吁有关部门切实给予较充分的毕业后医学教育资源和管理投入。
第四,他建议设置国际上已经证明可适应行业需求的医生助理专业,分层级培养医务人员,形成合理的医疗人力资源结构;建立与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相匹配、衔接的主诊医师负责制,为青年医师规划出清晰的职业前景。
其实,王辰院士关于改革医学教育的提案,不是第一次提了。他认为,医生这个职业,是对生命进行适宜照护的,容不得素养不高、智慧不够、品德不行的人来做,医学教育也应当是精英教育,应当选拔精英人才。
而具体说来,好的医学教育是什么样的,培育出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医生的职称体系该是什么样的……这些关于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和实践,王辰在2018届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典礼上,在华西医院的专题讲座上,都有提及。
首提“4+4”:非医本科生也可学医
从2018年被调任至北京协和医学院担任校长起,王辰便在发言中屡屡提及医学是精英教育、医学生培养要追求质量等观点。
“我感觉到不能再拖了,因为国际上的医学教育,已经远远地走在前面了。”2018年的夏天,王辰刚一上任便力排众议,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试点“4+4”学制临床医学教育模式,甚至违规招生了一年,开设了16人的试点班。
这种培育模式肇始于20世纪的北美。同以往3年医学预科学习+5年医学专业系统学习的培育模式不同,“4+4”通过考试从其他高校选拔读完4年的非医本科生,再对其进行4年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这些学生毕业时即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王辰解释说,医学的目的是让人减少病痛、延长寿命、提高健康水平,而它的手段是多元的。比如,患者的精神和心灵需要照护,医学和人文科学由此产生结合,形成了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后来,人们又发现医学和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因此,通识教育对医学生来说很重要。
但没有哪所医学院可以覆盖如此多学科的教学,也不大可能要求医学生同时掌握众多学科知识,因此,从各大学招揽各专业精英进入医学院,是最佳选择。同时,本科后还愿意报考医学院的学生,无不经过深思熟虑,并对医学充满了热爱。
“‘4+4’学制是在目前教育体系下,所能设计出的几乎最佳的高端临床医学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可望培育出未来推动医学发展的高素质医师和医学界领导者。”王辰说。
科主任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王辰始终重视医学教育。他在中日友好医院担任院长期间,曾提出科主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即科主任没有为科里培养出后备人才,是科主任最大的失责。
基于此,他积极推进医生规培制度,是我国国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政策的主要倡导者、设计者与推动者之一。
此前,我国沿袭“师傅带徒弟”式的制度来培养医师。这样一来,由于被分配到的医疗机构不同,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又存在水平差异,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学生,几年后,医术可能存在天壤之别。
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同样的疾病,无论在大医院还是小诊所,医生的诊断标准一致,治疗水平也差异不大。
自2015年起,医学生想成为住院医师,毕业后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拿到全国统一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而且,培训基地原则上要设在三级甲等医院。如果当地医疗资源匮乏,也可设在符合条件的其他三级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以作为补充。
王辰说,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利于实现我国医师培养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有利于为13亿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高水平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
为什么医生要精英教育?
庸医之害甚于无医
全科医生缺口50万、儿科医生缺口20万、麻醉医生缺口30万……我国医疗人员人手不足已经成为现状。那医学院校是否要采取扩大招生规模等措施来应对呢?
王辰认为,庸医之害甚于无医,医学招生规模必须保持稳定,并坚持医学精英教育。“试想一下,如果让一些容易点错小数点的人去做医生开处方,将会是怎样可怕的场景?如果医生自己对生命的理解都是偏狭的,他们又如何能够保障对生命进行最适宜的照护?”
不是医学界刻意将医生群体自奉为精英,而是医生这份与生命打交道的工作,容不得素养不高、智慧不够、品德不行的人来做。他坚持认为,医生是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行业,要想为人民服务好,就要确保医学教育的含金量。
从吸引最优秀的素质人员学医,到最严格的医学教育,到教育之后给予医生最好的社会待遇,是确保高素养人群成为医生的必备条件。
针对医生数量不够的现状,可以通过培养医辅、医助人员来解决。王辰在华西医院进行《关于我国医学教育的一点思考》专题讲座时,就曾提到医生助理(PA)在学制设立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