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6-30 10:02
- 作者:佚名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实现让患者在移动通讯信号良好的情况下,使用远程血压计在测量血压后实施将数据传输到管理平台,医生可以在电脑或手机APP上实时查看,减少人员接触,也方便医生与患者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图为该院心内科三病区主任刘丽查看患者高血压数据。曹建雄摄(人民视觉)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中国的医疗系统、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暴露了传统医疗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医疗健康产业将如何突围?公共卫生体系如何加强建设?日前,人民网举办了一场以“赋能医疗 抢占先‘基’”为主题的线上论坛,邀请专家和业内人士进行了探讨。
科技赋能,全面助力抗击疫情
在这场抗击疫情战斗中,全国上下一心,全力抗击疫情。其中,智慧医疗、AI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医生实现了赋能,为医护工作者带来了便利。比如智能影像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医生的阅片效率,以此帮助诊疗分析,还有助于减少医生的主观偏差,进而减少误诊。平安集团就自主研发了移动CT影像车,应用AI读片技术,可以智能量化病灶大小、CT值及肺部占比等,只需要一分半钟就能完成扫描,大大减少患者排队聚集。
在探索药物研发方面,平安集团首席医疗专家谢国彤指出:“一般而言,药物研发需要经历漫长的研发,尤其是前期要从茫茫药物分子式大海捞针一样去找可能有效的先导化合物。但是,现在借助大数据和AI技术,可以极大提高药物筛选速度,把研发过程缩短到二到三年。”
专家认为,未来,智慧医疗行业将会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学技术的基础上,在疫情预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并在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中发挥重大作用,帮助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教授认为,中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一是要大力发展硬件建设,目前很多医院都没有微生物室,要加强这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软件也有待加强,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三是提升应急应对水平。
政策加码,智慧医疗按下加速键
智慧医疗的本质在于科技创新,通过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网络建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创新等,深度融合医疗服务,打造能够满足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新一代基础设施体系。
比如,在建设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方面,“智慧医疗可以努力实现先知先觉先行。先知即利用大数据AI的技术提前感知变化,提前判断某个时间和某个空间是否出现了异常,预测疫情的演变;先觉即提前制定相应的管理预案,每个机构应该做什么,包括资源应该如何调度,甚至要做一些政策的模拟仿真,模拟采取不同的政策之后,对疫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先行即落实到基层的医院,如何在院内对患者进行诊疗治疗,如何用新技术包括远程会诊等,如何在患者及周边的小区做一些摸排和预防等。”谢国彤说。
近来,包括国家卫健委在内的政府机构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实践,以应对疫情中慢病患者不方便线下就医等难题。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适应群众数字消费新需求,促进网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5月,国家卫健委提出,要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作用,规范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行为,维护患者与医疗机构的合法权益,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的长远发展。
随着政策加码,以新一代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医疗正按下加速键,势必催生更多医疗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