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公立医院改革走出“海淀路径”
公立医院改革走出“海淀路径”
  • 2020-06-23 14:22
  • 作者:佚名
  • 来源:北京海淀

"这全科病房的环境好,不少医生、护士都是从海淀医院派来的,他们经验丰富。现在,我们海淀北部离市区比较远的老百姓看病也能享受和市区居民一样的服务了。”家住温泉镇观麓园的陈阿姨已经70岁了,患糖尿病7年多,血糖一直控制不好。得知海淀医院在离家不远的温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了全科病房,有来自大医院的医生、护士负责诊治,陈阿姨赶紧办理了入院手续,顺利接受了治疗。

陈阿姨顺利就医,得益于海淀医院与温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起的紧密型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惠及更多普通百姓。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表扬海淀区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海淀医改经验被称为“海淀路径”。

百姓健康纳入顶层设计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海淀区全区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96岁,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率约为每万人11例,婴儿死亡率为1.2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64‰,孕产妇实现零死亡。上述健康指标持续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并提前实现“十三五”目标。

这一成果与海淀区拥有的丰富、优质、多元的医疗卫生资源密不可分。同时也是海淀区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中所做的努力。

为做好区域卫生健康的“顶层设计”,海淀区在“十三五”时期,系统制定了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机构设置等卫生健康领域规划,为调整完善公立医院布局结构明确了方向和途径,预留了空间。

特别是在区级层面统筹,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将医改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区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对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等重点任务组建专项机制,坚持区主要领导担纲,部门协同,街镇联动,凝聚攻坚合力。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领导与驻区三级医院院长建立了议事协调机制。通过政府“搭台”,促成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海淀医院的“托管式”共建,以及中关村医院和中国科学院“依托式”发展。

“在北医三院与海淀医院两院合作的技术支持下,海淀医院填补技术空白60余项,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其中2019年出院患者人数较2014年增长50.51%,手术量增长64.22%,多个学科发展迅速。”海淀医院院长张福春说。

居民看病引进顶层服务

今年3月初,正是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之时,来自航天中心医院的中医专家们按时来到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岗,为社区及周边居民提供三级医院高水平中医专家的专业服务。像航天中心医院与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紧密型医联体,是海淀公立医院改革的一大创举。

据海淀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李劲涛介绍,海淀区现已全面建立“6+5”医联体体系,包括:6个综合医联体5个专科医联体。截至2019年底,参加医联体建设的医疗机构共计106家,其中三级医院22家,包括区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二级医院16家,一级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6家,其他类型医疗机构2家。形成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的组成架构。

值得一提的是,在“6+5”医联体框架内,海淀区还积极试点建设了4个紧密型医联体,探索了航天中心医院、海淀医院、西苑医院、世纪坛医院4家三级医院分别直接带动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有效形式。

数据显示,2019年,海淀区综合医联体核心医院共派出专家到成员单位坐诊5794人次,接受成员单位选送进修189人次;各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6107人次。

医疗服务用上顶尖科技

日前,海淀医院骨科首次使用天玑骨科手术导航机器人辅助,为一位87岁老年女性进行了骨科手术,手术通过机器人导航定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过程顺利。

按照海淀区支持新科创的整体思路,海淀区卫健委提出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合作方式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并在2020年5月9日促成了天玑骨科导航机器人落地海淀医院。

近日,中关村医院突然接到一位居家心脏康复患者的家属来电。称患者在家中感觉不适,食欲不振冒虚汗。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忻蔚然一面建议患者立即佩戴居家心脏康复提供的心率带进行自主监测并将记录发送,一面迅速打开电脑,点击“心脏步行试验及应用系统”,查看患者刚发过来的监测记录。

经监测系统综合分析,需要尽快住院。患者来院过程中,医院已提前安排好病床、吸氧装置、监护、除颤仪及相关药品,患者经绿色通道推入早已准备好的病房,成功得到救治。

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顶级医疗高科技企业众多的区,海淀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推动医疗高新技术在公立医院改革中落地和成果转化,使全区医疗高科技水平快速提升。

“一降一升”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

按照北京市部署,海淀区在2017年4月8日、2019年6月15日分别落实了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先后破除“以药补医”和“以耗养医”机制。

据了解,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海淀全区参改医疗卫生机构共382家,其中366家由区级组织协调,全部按时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取消药品加成,并设立医事服务费,规范调整435项医疗服务价格,药品阳光采购工作有力推进。

而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中,海淀全区参改医疗卫生机构共计417家,其中399家由区级组织协调,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全部及时落实了“降低医用设备检验项目价格,提升中医、病理、康复、精神、手术等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实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善医疗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改革举措。“一降低”与“一提升”共涵盖6621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其中6468项已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此外,海淀区有序推进了5类慢性疾病长处方优惠政策,累计开出长处方7.4万张。可以说,大大提升了患者就医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以医药分开、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为契机,海淀区理顺了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健全了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体现了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现代医院管理、分级诊疗、全民医保等制度建设取得新成效。”区委卫生工委书记甄蕾表示。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xiasz TEL:(010)68476606】

标签:公立医院改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