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新基建,为健康中国“后浪”开路!
新基建,为健康中国“后浪”开路!
  • 2020-06-10 10:03
  • 作者:尹聪颖
  • 来源: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在新基建政策推动下,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正迎来新局面,过去受限于技术的诸多应用,正随着5G、大数据、AI等技术的新浪潮,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医疗机构的优化转型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疫情后,医院该升级了!

自2018年4+7药品带量以来,各地医院陆续取消药品加成,曾经来自于药品、耗材、设备等的利润占到70%,如今这部分利润几乎消失了。疫情的出现让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经历了一场严峻的考验:从诊疗到管理,当疫情爆发后谁能快速应变?除了高效的管理协同水平外,强大的科技实力成为决胜关键。

今年以来,“新基建”的政策文件频频发布。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圈定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大领域,5G、物联网、大数据、AI等相关产业链都将获益。

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能否抓住“新基建”带来的科技发展机遇谋求医疗服务转型升级,成为接下来医疗机构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突出重围的关键之一。

互联网医院,引导大众看病从线下到线上分流

疫情期间几百家医院积极建设互联网医院,热度空前,医保、发改委也纷纷发文引导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和医保业务。

互联网诊疗作为一种新型诊疗服务方式,需要医院逐步引导,让大众接受、信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曾在演讲中提到,“从需求侧来讲,服务对象的接受度和服务体验有一个过程,尤其年龄偏大的慢性病患者对互联网医院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2014年,站在互联网+医疗的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但丝毫不影响大众涌入三甲医院。疫情期间大众就医不方便,于是百度搜索“新冠肺炎的症状有哪些”词条你能找到的相关结果达到67,900,000个。

也许,互联网诊疗的风已经吹进了很多人的心里,但是,引导大众接受医院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还需要假以时日。

此外,目前医院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稳定性还有待提升。北京朝阳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赵前前告诉记者,互联网医疗业务严重依赖于医生和患者两端的网络,只有两端网络都好才能保障流畅的视频通话。医院目前是要求医生在医院通过有线登录,尽量保障医生端的网络稳定性。但由于患者端的网络质量不可控,可能会出现卡顿等状况。

浪潮网络陈磊认为,随着5G的出现,带宽足够大了,时延足够小了,互联网的骨干带宽也不拥塞了,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都将不是问题。

大医院有“秘密武器”,临床诊疗能力建设提速

如今,科技运用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生的诊疗能力和治疗效果。

比如患者有动脉瘤,应该把血管切掉还是做支架?现在医生做决策时得到的信息并不多,但其实后台各种设备中有很多有价值的数据可以做参考。“临床医生要主动去找到对诊疗有用的信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吕粟教授说。

很多的医生已经开始行动了。比如:皮肤的血管瘤往往肉眼可见,但是超声科要求影像科做磁共振,用以评估药物治疗和光动力治疗它的血管瘤整体的改变。手术中的应用更是如此,华西医院心内科已经在探索基于血管成像和自动策略实现心内科手术的术前自动勾画、瓣膜测量、手术路径规划等。

“华西医院的双创平台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华西医院培养出来的医生比别的医院的医生多几种技能,”吕粟教授说,目前华西医院的临床培训和应用平台正在培养临床医生、甚至是初级医生都要懂影像,知道影像低级处理和高级处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也在尝试一种新方法。负责人王霄英主任举例说:一份前列腺M2检查报告要求填写很多字段,这既是国际规范也是临床医生的要求。过去报告需要影像医生手写,耗时费力标准化程度低。

升级后,当影像医生打开结构化报告系统可以看到是AI数据一点点填进去,包括前列腺大小的区域,随着数据的加载逐渐填写进去。同时,AI图像的结果都是机器分割好的,病灶情况也可以直观地给临床医生和病人看。“通过信息化整合,所有计算数据和后处理图像都能自动发送到报告里,”她说。

信息赋能基层医生,推动诊疗能力同质化

结合多年癌症诊疗经验,结直肠肿瘤诊疗领域的权威、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发现很多从基层转诊来的病人,都是因为此前未得到规范的治疗使得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一旦遇到这类病人,我们进行补救就会更加复杂,”顾晋说。在肿瘤的整体治疗方面,中国和美国相差大概有20到30个百分点,这些差距其实就是来自基层医生,因为基层医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和落实我们的规范。

顾晋说,希望用十年的时间让全国6000多家县医院都可以实现癌症规范化诊疗。

将临床指南转化成结构化逻辑,通过信息系统从日常诊疗中引导和规范基层医生的诊疗,是北大首钢医院正在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借助AI、大数据等技术,规范化的癌症诊疗能力将被越来越多基层医生掌握。

同样关注诊疗能力输出的还有北京朝阳医院。

赵前前告诉记者,依托5G网络,超声科主任在位于东三环的院本部可以远程监测怀柔院区一位超声医生的B超操作。实践过程中超声科主任看到的画面几乎没有卡顿和延迟,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此外,院长还计划尝试手术质控,下面医院做手术时,可以实时远程指导。

赵前前说,“远程手术对网络的要求更高,手术过程中一旦网络故障,后果不堪设想。5G在高带宽低时延上确实有优势,因此广受期待,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基于5G高带宽低时延的优势,远程手术、远程急救等都有机会获得应用。”

冲出围墙,大医院向主动健康管理进发

医院经过疫情后,从收入到服务人次都出现锐减。被动等待患者上门的时代正在过去,大医院需要主动出击,扛起主动健康的担子。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移动医疗”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副主任黄伟红说,“最新的疾病负担研究表明,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占了大多数。”在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大医院有机会借助新基建的东风,冲出围墙、主动出击,联合各级医疗机构担起老年人、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重担。

目前,湘雅医院正积极开展主动健康思路指导下的国家医养结合支持解决方案专项研究,探索适合广大老年人的医疗养老深度融合落地模式。最近,湖南省卫健委、民政厅、老龄办联合发布批文,由湘雅医院承建“湖南省医养结合智能服务平台”,联合基层开展面向老年人、慢病患者的主动医疗健康服务,探索信息技术和医疗健康专业服务之间的专业融合。

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一直是个挑战。智能手机屏幕小用不好,血糖血压测不好,适老化、智能化的家庭物联健康传感设备和技术有望简化数据采集的难度,让老年人更轻松的完成日常健康数据采集工作。

目前,移动、电信等网络运营商都在探索5G、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落地模式,黄伟红介绍说,目前湘雅医院正在进行研发应用的5G物联专网可以在一张网上实现设备复用,支撑多种医疗健康应用服务,例如:为患者提供离床呼救、ICU临床危象物联警报等各类场景化的物联网应用。未来,5G还将成为拉通院内院外数据和医疗资源、支持落实医健一体化服务的有效手段。

后浪,奏响健康中国新乐章!

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疗卫生机构正在携手合作伙伴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在“新基建”浪潮推动下,原来的技术问题有望逐一突破。

数字医疗的“后浪”,即将奏响健康中国建设的新乐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程泱溥 TEL:(010)68476606】

标签:新基建  医疗  健康中国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