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5-26 16:10
- 作者:安晓双
- 来源:县域卫生、中国人大网、新华社客户端
近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的首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上,一位基层医院代表的发言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
“人心齐,泰山移。湖北保卫战经过3个月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湖北人民不会忘记,在‘封城’的日子里,从祖国各地运来的一车车蔬菜和瓜果;6100万荆楚人民不会忘记,在最困难的时候,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每一个口罩、每一件防护服;更不会忘记,4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疗队队员为我们拼过命。谢谢每一位帮助过湖北的人。”发言的人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以下简称“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
作为第一位走上“代表通道”的基层代表,罗杰与大家分享的参与抗疫的经历,以及4万多名医务人员在湖北战“疫”的故事引起了总书记的注意。两会期间,罗杰曾被总书记两次“点名”,请他讲述抗疫中的感受和建议。
01
抗“疫”先锋
能在今年首场“代表通道”上向全世界讲述的湖北战“疫”故事,罗杰表示“心情有沉重,更有自豪。”
一场疫情,让罗杰的头发白了许多。
罗杰的同事、太和医院感染科常务副主任孟忠吉回忆,从1月20日开始,无论是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还是在ICU、抢救室、职工住宅区排查一线,都能看到罗杰忙碌的身影。
疫情期间表罗杰(右一)在医疗会诊工作中
太和医院是本次疫情中十堰地区收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最多的医院。罗杰带领团队及时改建、扩建隔离病房,组织专家制定了新冠肺炎预检分诊、诊断、治疗、转诊的规范流程,较早启用重症医学科负压病房,这些举措都有力地帮助医院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
“我们全心全意守护每一个生命。”如何降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一直是罗杰在抗疫中努力解决的问题。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罗杰提出实行“一人一方案”,每天上午准时开展重症病例讨论,下午随时根据病人情况集中讨论。这样的讨论让罗杰能够及时发现汇总救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让他意识到,对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多学科协作。
为此,罗杰组织成立了呼吸支持组、循环功能管理组、中医治疗组、免疫评价和治疗组、营养和肠道微生物组等八个危重症患者诊疗支援组,同时安排中医专家为危重症患者辨证施治。“如今看来,这些都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愈率。”罗杰表示。
回忆救治经历,罗杰提到一位确诊为新冠肺炎的87岁老年患者的故事。这位患者既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有慢阻肺等多种基础疾病,入院时呼吸困难、喘息严重。老人入院后,医院专门为他配备了9人的治疗专班,包括主任医师、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大家竭尽所能,全力救治,最终老人痊愈出院。“类似这样80岁以上患有新冠肺炎的老年患者,医院已经成功救治了3600多名,百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名。”罗杰说。
据不完全统计,太和医院累计超过500名医护人员轮番征战在定点医院、隔离病区、重症病房,有300多名医护人员鏖战发热门诊,对新冠肺炎患者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截至目前,无一名医护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感染。在罗杰大带领下,太和医院打了一场漂亮的抗疫胜仗。
面对如此战绩,罗杰很坦然,“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每一位人大代表履职尽责应尽的本分,我们理应发挥好代表作用,充当疫情防控的先锋。”
02
认真履职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罗杰对抗击疫情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思考总结形成了今年的两会建议。
罗杰在两会
罗杰的第一个建议是,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着力建设区域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这次抗疫中,公立医院是绝对主力,以太和医院为例,医院迅速成立了防控、救治、物质与药品保障、综合协调4个专班,梳理全流程规范,成立8个专家组,因人施策、一人一策,取得了很好效果,共成功救治664名患者,治愈率达98.81%,其中治愈最大的患者87岁,最小的只有29天。他说,建议大力加强公立医院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同时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辐射范围大的地方公立医院,建设区域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做到“平战结合”,确保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是我的第二个建议。”罗杰认为,目前基层疾控部门功能有些分散,疾控基础设备和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建议把疾控体系的核心职责定位为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基础建设,打造疾控精锐部队,更好应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挑战。
兼任湖北医药学院副校长的罗杰,还建议进一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医学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中长期规划,建立国家层面高效协调机制,推进医教协同制度和组织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脱节问题,培养更多复合型医疗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