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1-18 09:23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两会来了,大家有啥想问的?记者走访了内蒙古各地的朋友们,带着问题上两会,现场帮您找答案!
2019年,内蒙古降低大病保险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范围。在采访中,异地就医、看病费用、医患关系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内蒙古人大代表杨志平表示,布小林主席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0年我们要实施健康内蒙古行动。身为医疗行业的工作者需要在具体工作中一步步迈进,关注人民群众全程、全阶段、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才能促进健康内蒙古的建设。
此外,杨志平代表也带来了自己的建议。
杨志平:建议在全区建立两级航空医疗救援体系
“内蒙古地广人稀,很多地区交通不便,医疗资源有限,打造半小时救援圈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讲起2018年开始试运行的直升机空中救援体系,内蒙古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医院院长杨志平有说不完的话题。“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190起救援任务,真正实现了直升机救援费用和救护车同价,极大的方便了群众,让老百姓受益。”
“建立海陆空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发展方向。巴彦淖尔市医院于2017年与海丰通航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航空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项目成果应用合作协议》,在内蒙古地区率先开展医疗航空救援服务。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是救援空中体系的核心思想。在航空医疗“巴彦淖尔模式”中,海丰通航公司负责飞机飞行所有事宜,巴彦淖尔市医院则侧重负责急诊急救所有工作。在120急救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指挥下,形成一个以旗县乡村医疗机构为急救点、以救护车辅助配合、以救护直升机为主要依托的网格化救援体系,实现了覆盖全市的半小时空地一体化救援圈。
杨志平说,建立空中医疗救援体系是对国家对老百姓有利有益的民生工程。一方面可以在第一时间将优质医疗资源投放现场,完成现场急救和转运救治,速度比救护车快3—5倍,事故死亡率可降低40%左右,特别是对于草原、山区、边境等偏远地区急危重症患者来说更为重要;另一方面,由于救治及时、病程缩短,不但降低患者个人的经济负担,还可以节约大量医保基金。
杨志平建议:一、自治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内蒙古实际,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尽快制定相关规划。将全区12个盟市进行合理的网格化航空应急救援布局,建立两级航空医疗救援体系。二、自治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全区航空医疗救援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要在航空医疗救援费用方面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长效补偿机制,通过政府财政、医疗保险、航空企业、相关医院和病患个人共同承担,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偏远农牧区、贫困地区、边境地区群众能够更好地共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果,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三、加强合作,不断扩大航空医疗救援覆盖面。包括内蒙古在内的西部六省区(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均系幅员辽阔,地广人稀地区,在内蒙古基本建立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后,可探索与友邻省市开展合作,将一级救援体系在西部六省区全域推进。
布和苏道委员:推进蒙医药智慧医疗服务深入牧区
“2019年11月25日,自治区卫健委等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蒙医药工作的实施意见》中重点任务中的第7条指出:强化蒙医药智慧医疗服务。其中提到了完善双语医院智能系统,加强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有效衔接。蒙汉双语的蒙医远程医疗服务对农牧区来说更有实际意义。”政协委员布和苏道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布和苏道建议:蒙汉双语的远程线上互动医疗服务能够借助现代化设备,与农牧民手机APP连接,或者与当地嘎查卫生服务站结合,为当地农牧民开展实时的蒙汉双语语音、视频、文字的医疗问诊服务;同时叠加预约就诊、远程投药、线上课堂、线上分享等。充分整合农民的碎片时间,发挥现代化技术的优势,更切实、及时解决基层农牧民的高频率日常医疗卫生服务问题。
通过蒙医药智能化医疗服务进农牧区,为广大农牧民建立健康线上动态电子档案,可以便捷、准确、实时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数据,甚至是以健康大数据为基础的家庭健康平台。对于基层农牧民,可以通过蒙汉双语的健康大数据管理、数据平台运用、实现健康档案随身带、蒙医知识随时看、医疗养生随身行。减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部门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
朱华委员:加强自治区三甲等级医院儿外科建设
“儿外科属于外科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很大,在综合医院归于外科系统。目前内蒙古只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六个地区三级甲等医院设置了儿外科。建议加强自治区三甲等级医院儿外科的建设。”政协委员朱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朱华表示,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肠套叠等急腹症患儿首诊多在儿科门急诊,筛查发现疑似患儿应立即转儿外科进一步治疗。如果当地医疗不能满足患儿就医,就容易导致患儿层层转诊,延误病情。
朱华建议:提升对儿童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以满足儿童就医需求。由于儿外科是实力强大的综合医院的必备科室,高水平的小儿外科是医院高水平软实力的体现,同时在临床教学上也是不可缺少的。建议内蒙古每个盟市至少要有一家医院设置儿外科,以解决当地患儿就医需求。
乌兰委员:加快推进中蒙联合申报蒙医药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蒙医药是世界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政协常委、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乌兰表示,特别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方面,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蒙医骨伤、疗术等外治法名扬国内外。
2008年开始蒙医火针、温针、整骨术、蒙药浴就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
中国内蒙古和蒙古国的蒙医药同源共享是同质文化遗产,通过中蒙两国联合申遗,可以极大缩短申报时间,”乌兰说,不仅能让蒙医药更快发展,更能好发挥蒙医药在“一带一路”对外交流、对外服务和促进睦邻友好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国对蒙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作用。
然而在申报蒙医药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过程中,由中蒙双方负责申遗的权威部门,就联合申遗达成具有法律意义的合作性文件尚未签署;中蒙两国缺少具有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的指导,成为横梗在非遗路上的难题。
乌兰建议:1、中蒙双方应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申遗议程的相关法律规定,由两国主管部门尽快签订联合申遗的书面文件。
2、该项工作的推进涉及到多个部门,拟请成立中蒙联合申报蒙医药为世界级非遗名录推进小组,各部门梳理职能,完备组织架构,制定实施进度,实行台账跟踪式管理,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
3、就联合申遗工作召开单边和双边会议,列出联合申遗的目录、名单,并进行目录名称的标准化研究。需要双方专业人员在语言正字、正音、语言标准化、专业术语达成一致,出台标准化的申遗目录。
4、成立专业和精练的高素质申遗队伍,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过程中,需要既有丰厚经验的申遗工作人才,还要有蒙医药专业的外语人才。
赵海平委员:建设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通过信息技术与医疗资源的深度整合,建设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对于解决医疗资源结构性失衡、提高整体医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具有积极作用。”政协委员赵海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赵海平表示,内蒙古作为东西部跨度广、幅员辽阔、人口分布相对分散的省份,更适于通过远程医疗平台实现疾病诊断,使基层农牧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诊疗水平。
赵海平建议:由政府组织牵头,协调多方资源,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制定全区统一的远程医疗平台建设方案。政府和医疗机构共同投资,落实项目建设经费,建设集中统一、部门共享的信息化基础配套设施,增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调联动,大力推进医疗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试点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为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经验与可行性依据,达到预期的目标与要求后扩大范围逐步推广。
同时,依托统一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业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管理服务协作,整合区域现有医疗信息资源,推行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等内容。在自治区和盟市三甲医院建设病理诊断中心和影像诊断中心,实现旗县级医院做病理切片和影像检查,盟市级以上医院出具报告。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实时查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效率,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按照国家居民健康档案标准规范,建立居民医疗信息交换、处理、存储、管理、利用机制,形成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使医务工作者、公共卫生工作者、卫生管理工作者能全面掌握居民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工作;使居民能掌握和获取自己的健康资料,参与健康管理,享受持续、跨机构、跨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
推进信息网络中的医疗保障结算服务,加快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实现医保数据与医疗机构数据联通共享,推进“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异地跨区住院费用结算。同时,通过对临床路径、合理用药、支付政策的录入,实现对医保运行情况的及时审核和实时监控,严格医疗行为和费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