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北京安定医院开设网络成瘾专科门诊 医生:发病率没有想象中高
北京安定医院开设网络成瘾专科门诊 医生:发病率没有想象中高
  • 2019-10-09 15:16
  • 作者:佚名
  • 来源:红星新闻

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及成员国同意并通过了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ICD-11正式认定了 “Gaming disorder(游戏障碍或游戏成瘾)”为一种精神疾病,该标准将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据红星新闻了解,将“游戏成瘾”明确为一种精神疾病并给予相应的诊断标准,这在世界疾病定义历史里属第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ICD-11发布之前,“游戏成瘾”曾是一个引起过广泛争议的概念。如何定义游戏成瘾?游戏成瘾是否是精神疾病?游戏成瘾危害性究竟几何?如何对游戏成瘾进行诊断和治疗?世界范围内的精神卫生从业者和学者都曾针对这些问题讨论多年,但始终未能形成一致意见。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或许是因为社会认识的提高,“游戏”不再被大多数人视为洪水猛兽,“游戏成瘾”这个词语也许久未再见诸报端。但ICD-11发布后,精神卫生界又开始对此重视起来,一些精神卫生专科医院也开始有所行动。比如北京安定医院,9月底时为“游戏成瘾”这个新疾病开设了网络成瘾专病门诊。

9月30日,该门诊副主任医师盛利霞接受专访时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网络成瘾专科门诊开诊那日,共有4个病人前来挂号,但无一被确诊为“游戏成瘾”,而结合安定医院成瘾门诊近几年来的相关诊断经验,真正符合ICD-11诊断标准的“游戏成瘾”患者数量也极少。

“仅有1例可以被确诊为手机游戏成瘾,并且还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另有几例跟网络有关的则是网络赌博成瘾,这跟游戏成瘾还不太一样,所以这个事情的发病率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盛利霞如是说。

1、真正“游戏成瘾”的人很少

开诊那日,共有4个病人前来挂号,但无一被确诊为“游戏成瘾”

ICD-11对游戏成瘾有较明确的诊断标准。据ICD-11,关于“游戏障碍”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三点,且游戏行为本身和下述症状需持续至少12个月(如症状严重,可缩短观察时间):

1、无法控制地打游戏(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等)2、游戏作为生活中的优先考虑3、即使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仍然继续玩游戏,后果足以导致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等其他领域严重损害

如果遵循上述标准,想要诊断一个人是“游戏成瘾”其实并不容易。盛利霞说,“游戏成瘾”是“网络成瘾”的子集,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网络成瘾”和“游戏成瘾”的诊断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非正常使用且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之所以要对这一点进行重点说明,是因为该疾病具备特殊的时代性。盛利霞表示,目前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衣食住行几乎都可以通用过网络解决,每个人每天其实都会花费不少时间与互联网接触,这并不能判断大家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网络成瘾”。而说回到游戏,更是有不少人手机中都装有一个或多个手机游戏,它们是大家无聊时打发时间或者调节心情的工具,而真正会因为手机游戏影响现实生活的案例其实少之又少·。

盛利霞举例说,比如现在方兴未艾的电竞产业里有一群职业电竞选手,他们每天接触游戏的时间远超过所谓的“正常使用”,但这种“过度使用”或者“非正常使用”是他们事业所需,所以更不必把他们视为“游戏成瘾”患者。

网络成瘾专科门诊开诊那日,共有4个病人前来挂号,但无一被确诊为“游戏成瘾”。盛利霞说,结合安定医院成瘾门诊近几年来的相关诊断经验,真正符合ICD-11诊断标准的“游戏成瘾”患者数量也极少,“仅有1例可以被确诊为手机游戏成瘾,并且还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另有几例跟网络有关的则是网络赌博成瘾,这跟游戏成瘾还不太一样,所以这个事情的发病率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高。”

盛利霞还遗憾说,现在并没有一个权威机构针对“游戏成瘾”这件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所以并没有办法提供最准确的患病数据,目前很多机构提出的“游戏成瘾”比率都是通过比较粗暴的大数据统计而来,实际情况与上述统计情况或存在较大出入。不过据她估算,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成瘾”患者,比例或仅个位数。

2、青少年是“网络成瘾”主力军,成人呢?

虽然现在有很多成年人甚至是中年人喜欢整天抱着手机上网,但是这种行为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

网上曾有一则笑话说:“为什么现在的家长们不再声讨网络和游戏了?”“因为他们也开始抱着手机沉迷网络和游戏了。”

实际上,从“游戏成瘾”的角度来看,这则说法并不甚准确。盛利霞指出,虽然现在有很多成年人甚至是中年人喜欢整天抱着手机上网,但是这种行为并未从根本上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有工作的成年人一般是有自控力的,当时间能带来切实利益的时候,他们会知道应该为更值得的东西付出时间,实际的东西才能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为数不多的成人网络成瘾病例中,盛利霞发现的几乎全部是和网络赌博有关的成瘾问题。而对于青少年,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难关的时候,他们会更容易从游戏中去寻找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很多游戏会设计成‘很快给予用户正反馈’,从而让青少年产生心理满足。”在此基础上,由于青少年的认知架构和思维体系尚不成熟,就有可能会容易沉迷其中。

“但游戏真的不是洪水猛兽,只要不影响日常生活,那就没什么事儿,反而还能让人的心情感到放松和愉悦。”盛利霞表示,现在“网络成瘾”再次重回大众视野,她希望大家不要扩大化地看待这个疾病,更不要错误的建立因果联系,“比如一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同时他还会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玩一会儿游戏,然后家长就很有可能光注意到他玩手机游戏了,再然后就觉得孩子是有手机瘾或者游戏瘾,这是不客观的。”

盛利霞曾接触过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孩子,这个孩子因为抑郁症睡不着,只能刷刷手机和玩玩游戏来度过夜晚,家长后来注意到他玩手机的举动,就认为他有“网络成瘾”,结果带到安定医院问诊后才知道原来是抑郁症,“所以我把他转到抑郁症相关科室去了。”

3、 青少年网络成瘾通常都与家庭教育问题有关

父母的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分控制都会增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

“大多数有游戏成瘾问题的青少年都存在一定的家庭因素的影响”盛利霞介绍说,这些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实际上,现在有很多父母其实现在还不清楚该怎样更科学的教育和管理孩子。”

据发表于《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第一作者为翟倩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一文,家庭环境因素是网络成瘾问题的一个病因:研究显示,父母的温暖理解,生活有规划,知识文化程度高的家庭能减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可能性。相反,父母的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分控制都会增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

盛利霞举例说,虽然门诊开放第一天的4名挂号者都不是“网络成瘾”患者,但是她也能明显从来问诊的孩子身上感受到他们家庭环境的问题,“看一个人大概需要50分钟,其中的20分钟我都会用来向家长宣教,主要就是告诉家长那些孩子想跟家长沟通但却没法沟通的问题。我还得告诉家长,如何科学的与孩子进行沟通。”

4、目前还没针对网络成瘾的有效治疗药物

医生们开具的药物都只能用来缓解和改善躯体化症状,并不能根治疾病本身,除了医院的治疗手段,家长在家中也需要进行配合。

谈及“游戏成瘾”的治疗对策,盛利霞坦言,其相关治疗目前能处于探索阶段,因为这个病例实际发生的比较少,而且又是近几年伴随互联网产生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疾病,所以没有哪个精神科医生敢保证自己的治疗方案是百分之百绝对有效的。

“目前没有针对‘网络成瘾’的有效治疗药物,医生们开具的药物都只能用来缓解和改善躯体化症状,并不能根治疾病本身。”盛利霞说,就她个人经验而言,除了给药以外,她还会给患有游戏成瘾问题青少年们进行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来改善他们的综合判断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

“‘成瘾’是一个需要长程(长时间)治疗的疾病,这样的孩子并不是做一次或几次心理治疗就能痊愈的。而除了医院的治疗手段,家长在家中也需要进行配合,因为家庭提供的支持性是治疗游戏成瘾的重要保障。”盛利霞告诉记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程泱溥 TEL:(010)68476606】

标签:北京  网瘾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