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7-18 11:51
- 作者:佚名
- 来源:HC3i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向大会提交了题为《让智慧医疗尽快惠及基层,提升百姓健康服务获得感》的大会发言。
吴浩在发言中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提出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近年来出台了很多文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吴浩指出,目前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慢性病患者已超过3亿人,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疾病总负担的70%。基层医务人员是慢性病防控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的主力军。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工作效率较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人手不足,“填表”“看病”一样不少。
全科医生数量仍严重不足,距离《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30万名全科医生的目标,还有十余万人的缺口。基层机构除了“看病”,还有大量的“填表”任务,在工作时需要大量“留痕”以应对考核,仅国家公共卫生项目就需要填写29种表单,表单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信息。有的基层机构每年需要填写的各类表格甚至达到130余种,费时费力。
二、“信息孤岛”遍地、“数据烟囱”林立。
基层机构广泛面临各业务系统不联通、医联体内部信息不共享、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数据无法接口等问题,存在重复劳动、数据反复收集统计等现象。
三、健康档案成“死档”,看不到“实惠”。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基层医务人员投入大量精力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但由于利用不足,大部分居民健康档案处于“建了看不见,百姓不想建;建了不好用,医生不愿建”的尴尬局面。
四、“万金油”医生不受信任。
长期以来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直存在“招不进、留不住”等问题,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对的患者症状病种宽泛,相对服务能力弱。群众对其服务能力信任度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吴浩建议借力智慧医疗为基层机构减负赋能、推进基层机构智慧健康服务惠民。
一是整合信息平台,优化考核机制。
建议评估、整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减少没有必要的数据收集,简化表格内容,优化现有考核评价机制,由重形式的过程考核转而以健康管理结果作为核心指标,将基层从应对考核而“留痕”的大量“填表”工作中解放出来,还时间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卫生健康水平。
二是加快互联互通建设,突破部门壁垒
基于区域人口信息平台和居民健康卡等相关工作已搭建的数据库,实现电子健康档案信息互联互通。通过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利用,打破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壁垒,应用于远程医疗、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药品配送等方面,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实现“数据多跑路,病人少跑腿”。
三是“互联网+医疗”赋能基层机构,助力分级诊疗。
建议推行智慧家庭医生协同服务,应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等手段为居民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使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接得住、留得下”,慢性病“管得好”。
- 分享到: